分享

正如石子饼,一切美食都是靠本真的味道征服世界的。

 焦际空间 2020-07-20



       话说,某朝某年,某地有一农民有冤,因地方不能伸,遂携饼一袋,步行赴京告状。

       正值暑天,行路人干粮皆坏,见其饼不馊不腐,以为奇。至京,坐街吃之,市民不识何物,农民便售饼雇人写状,终于冤案大白。

        农民感激涕零,送一饼为其明冤者存念。

       问:何饼?

       说:石子饼。

       其饼存之一年,完好无异样,遂京城哗然······

       有趣吧?这就是一个关于石子饼的美丽传说。

       石子饼,又叫石头饼,是晋南一带传统面食之一。因把饼胚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面烙制而成,故而得名。

        其传承自远古烹饪技术,被专家称为“活化石”,同时因其深厚悠久的民俗传统,又被誉为“远古华夏第一饼”

        它不仅具有油酥咸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耐贮等特点,而且因为其制作手法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

        此饼制作简单:上等白面,搓调料、油、盐,饼胚为铜钱厚薄。洗净的小鹅卵石在锅里加热,饼胚置石上,上再盖一层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云,油酥咸香。

        因为长年使用,那些石子都是油黑铮亮的。

        据传,一家有二十多年的油石子。某年遭天灾,无面作饼,无油炒菜。每次熬萝卜,先将石子煮于水中,便有油花漂起,竟然以此撑过两个年头。

       据文献记载:石子饼在帝尧时代就已经非常盛行了,其制作采用的“石烹法”。

       这种方法是将石块烧热,谷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这主要是利用石块传热慢,散热也慢,布热比较均匀的特点,以达到控制火候的目的。  

        石子饼看上去凹凸不平,白里泛黄,十分质朴,像老母亲的脸,虽饱经沧桑,却慈祥温暖,有一种召唤的力量。

        吃起来焦香微甜,经得住咀嚼,给人回味无穷之感,似平淡而久长,这大概是它能从远古走到今天的原因吧。   

        以前在村里,遇到谁家有石子饼,总会厚着脸皮讨来一张尝鲜,食完后再喝上一碗白开水,饱嗝一打,就给家里省下一顿饭来。    

       近年也在朋友家里蹭吃过石子饼,包装十分精美,应该是超市里买的。

       这种工业化大批量克隆的石子饼,虽说酥脆且味甜,但没了以前的麦香味儿,更吃不出当年“圪嘣圪嘣”的干脆与朴实了。    

       究其原因,有高人说:现代人因房子、车子、子女升学等压力,谁也无心品味到那种石臼麦面的原始味道,自然更怀念以前了。

       市场上的许多食品看起来很美味,然而添加剂的过量使用,不但不能满足人们味蕾,反而让人们更加怀念原汁原味的东西。

       有道是“大香本无味”。正如石子饼一样,一切的美食都是靠它本真的味道来征服世界的。




2017.11.30于山西运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