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眼旁观】遍地“XX国际”的西安在中国

 秋水长天居士t2 2020-07-20

09年第一次到西安的时候,一下火车就被惊得目瞪口呆,瞬间就东西南北不分了。坐着校车一路而过,满眼是由陌生而产生的惊奇。之后的四年就在这个地方度过的,说不上喜欢,自然也谈不上留恋。只是在南宁读书的时候,往返之间,总会在西安逗留,反而在这往返的四年间,对西安有了些许的感觉。

今年年初,最终还是选择在这里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一晃这一年也就要过去。我也从来没有将某一个城市作为自己的梦想的寄托之所,城市是现实的存在,因而,它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理想之所在。何况,中国的城市发展带给人们往往是痛苦的记忆。每一次造城运动在让一部分人暴富的同时,又承载了多少人艰难而又心酸的生存历程。西安也不例外。

还记得,年初到西安,我坐出租车告诉司机师傅说要去“中投国际”,师傅说:“这年头叫国际的地方多了,我不知道哪是中投国际”,我才注意到,一路而过,尽是“XX国际”,弄得我眼花缭乱,前几年就听说,西安要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这才几年的功夫就这样了。据说,就连政法对面的西崔都叫“西崔国际”了,前几日听说那里也要拆迁了,看着这一回是真要成为国际了。政法门口本就有了一个国际大酒店了嘛,再多点国际化也洋气嘛!

大概,西安是中国的,西安也是世界的。现在感觉西安好像真的是世界的,中国不够大,世界才叫大,什么东西只要“国际”一下,似乎档次就上去了,格调就上去了,阵势就上去了,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走在雾霾里的人们,即使面对国际也是亢奋不起来的,楼宇楼之间都看不清清楚,只见天空飘来几个字“XX国际”,维见国际二字在雾霾中闪耀······

在任何一个城市,都要环境问题、交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有些人将这些问题归结为发展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最后会发现这些问题大都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的问题,成为人最低层次的需求。可以说,中国的城市的发展所显露出来的问题日渐侵蚀着我们对于一个文明社会的想象。北京就是一个例子,西安会成为下一个例子,所有的城市都想成为北京,成为众矢之的。让社会在日渐扩大的贫富差距中痛苦的挣扎,这大概也是城市最直观的图景。

西安也算的是大城市了,但是不是足够的国际,恐怕也不是几座水泥墩子上刻上几个国际的字就是了。在我看来,这不断被国际的过程中,是一个城市肆无忌惮的膨胀,吹起来的泡沫,即便在雾霾遮掩的阳光下,也会五彩缤纷,但如果真是泡沫,就终究会有破的一天。不相信会有哪一个执政者会将西安变得更好,只是不要变得不要更坏,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一直去的一个书店,前几日又去,才发现那一片已被夷为平地,这才十几天的功夫,怪不得上一次去的时候,书店里的书清仓甩卖。或许一个城市也要新陈代谢,可问题是,这个地方拆之前,我能住得起,拆之后,我就住不起了,这个被越来越国家的城市,多少人在这里挥霍着光阴,多少人在这里背井离乡·····

雾霭沉沉,闪烁的霓虹灯模糊不清,维见国际,红色的光,发挥着最强的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