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出去做事的时候,总是无时无刻地考验着一个人的能力与耐力。有时候会特别的急躁,一件看似小小的事情也不能做到称心如意,你会发现此时的自己缺乏能力,也没有耐力。立一个案子,谈一个案子,真是费劲了心思,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事与事之间的权衡,这一段小小历程里,能看到多少人正在经历的命运,能看到多少事情纠结的起伏跌宕。 人活着需要承受多少东西,而不仅仅是指为了活着。看完余华的《活着》,那一种无以名状的痛苦,命运无解,就像无际的汪洋,让身在其中的我们无所适从。活着,并不纯粹。这一段时间的奔波,我看到很多人的挣扎,在风雪中的每一个背影,都在向生活表达着某一种愤怒,某一种无能为力。谁的生活容易过?我想,真的是这样。 连同我的父母,他们与我渐渐的失去了交谈与通融的可能,很多东西也开始变得僵硬起来,家有时候是我最不想回去的地方。也不知道在外久了,还是因为什么的缘故。我明白他们生活里的苦,可是,却没有人理解我们的处境。这样的时候,谁的生活都不能够面对阳光。就像我们现在的状态,似乎相互之间连对话都没有,我最怕他们喝酒了以后,生活若好,何必要借酒消愁,何必要酒后如此。不能够相互理解的生活的样子大概就是如此。或许,谁都不明白,生活为什么会过成现在这个样子? 当我白天还在为自己的案子而奔波的时候,尽管也会遭遇很多的艰难,但我知道,这有些事情是因为自己的考虑不周,自己的安排不妥。但无论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本分,我毫无怨言。事实上,今天的事情办得还算顺利。早上五点四十从榆林出发,七点半乘火车到神木,然后就直奔法院。中途还又通过电话与一位当事人沟通案子委托的问题。 事情办完后,在法院立案的一位素昧平生的老伯想和我谈谈他自己的案子,于是,中午就与老伯一块吃了一顿便饭,聊了一下他案子的事情。每一位当事人都会向你绘声绘色的讲述一段故事,可这原本都是一些事故,我听着他一遍一遍重复地讲述,我也时而问一些与案子有关的信息,他自信着自己所讲述的道理是可以为自己赢得胜利的。连同那些他花了几百块钱找人写的材料,也看不出比它讲的更专业一些。我在想,用我们自己的那一套知识,会不会更好一些? 当我感觉到自己被放置到这样关系网中的时候,从格格不入到逐渐适应,我发现,尽管很多事情是人事,但却并不是每件所谓的人事是人力可为的。这可能就是我们需要经历的荒唐。忽而,想起李宗盛的《凡人歌》,你我皆凡人,生在天地间,终日奔波苦,一日不得闲。我终究是凡人,生在这个善恶相间的世道上,我们的苦,还在于我们始终保持着与生活的对抗。有一天,我们投降了,是不是就可以不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