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宝有约|辛永芬:精益求精,推进河南语言资源保护研究

 风吟楼 2020-07-20

辛永芬,河南浚县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专家、河南省首席专家,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河南省语言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著有《汉日篇章对比研究》《浚县方言语法研究》。

辛永芬教授

Q

辛老师,您好!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语保工程),您是语保工程河南省首席专家,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语保工程在河南省的布点、进展和成果?

辛永芬:河南省是2016年启动语保工程的。启动之初,我们根据河南省内的方言情况,为语保中心提供了布点参考,最后获批了25个国家点。河南省教育厅对河南语保工作非常支持,在启动的第一年就提出增拨经费,扩大省内布点,截止到2019年,我们共完成了33个点(其中一个点是濒危方言点)的调查摄录工作,其中省拨款的调查点8个

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我们共组建了四个调查团队,分别是河南大学调查团队、河南科技学院调查团队、洛阳理工学院调查团队和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团队。在整个工作中我们实行教育厅领导组统筹规划、管理团队具体负责、首席专家专业指导、专业强的帮带专业弱的工作模式,大家互相协助、取长补短,形成了“团结一致、和谐向上”的工作共识,为顺利完成河南省语保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编写河南省语言资源集,编写工作进展顺利。

Q

您前期多从事对外汉语的教学研究工作,是怎样的契机促使您投入语保工程建设中的?

辛永芬:我从毕业留校一直从事的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多年的对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锻炼了我对汉语本体的特殊认知视角和自觉的分析能力,也奠定了较好的语言学研究基础。跟方言的机缘还是在我2002年考取中山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之后,我有幸跟随施其生老师研读学习。施老师是方言学界的前辈,在方言语法研究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在老师的感染和带动下,我选择了方言语法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四年的磨练和努力,最后完成了《浚县方言语法研究》,论文答辩得到了以李如龙老师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的充分肯定,论文于毕业当年12月(2006年)在中华书局顺利出版。也是2006年,我的论文《河南浚县方言的动词变韵》《河南浚县方言的子变韵》分别在《中国语文》和《方言》发表,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从事方言研究的动力。

方言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也对我的汉语教学工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比如读博期间的听音记音训练提高了我对留学生语音偏误的深入分析能力和理论指导能力,对方言语法的深入探讨大大提高了我对汉语语法的认知水平。对外汉语教学和方言看起来是两个不相干的专业方向,但对我来说,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和学习真的是非常好的教学相长和教研相长的宝贵经历。总之,对外汉语教学锻炼了我的语言分析能力,方言为我开起了深广的研究空间,语保工作给了我极为难得的施展机会,所以,感谢机缘!感谢语保工程!

Q

在近五年的调查研究中,您除了帮助省内外兄弟院校调查外,还带领团队完成了十七个河南方言点的调查,其中五个调查点的工作被评定为优秀等级,期间您都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可以同我们分享吗?

辛永芬:语保工程河南项目于2016年启动,河南大学作为省语保工程的依托单位之一,非常重视该工作。我作为语保工程河南省首席专家、段亚广老师作为主要专家全程参与和指导了河南省语言资源的调查保护。调查伊始,我们组建了一支由河南大学文学院、外语学院、汉学院语言学专家、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的语保团队,专家包括我、段亚广副教授、庄会彬副教授、申少帅副教授、王昕副教授、鲁冰副教授、张俊讲师,中间参与的还有商丘师范学院的张辉、庞可慧老师和河南农业大学的吴亮老师;在调查的过程中,一批研究生和本科生积极参与其中,大多数同学在学术实践中学到了知识、练就了方言调查、记音和摄录的本领,成为语保的中坚力量,达到了教学和科研、学校和社会的多赢。我和段亚广老师还荣获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点击蓝字查看)先进个人。

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为了找到合适的发音人我们每个调查点几乎都要发动所有的力量,比如地方教育局语委办、街道办事处、学校、亲戚、朋友、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等各种关系,差不多每个点都遇到了初期找不到合适发音人的阶段,常常要在三、四十人的备选人员中一个一个进行面试。有时候,我们必须走街串巷去寻找发音人,也经常碰壁,也被人误解过,比如我们在永城就被误认为是搞传销的,一直到调查和摄录工作完成,老男发音人都怕我们把他带入传销,不肯跟我们吃一次饭。长葛的老男发音人一直到领到了劳务费才确认我们不是骗人的。有的调查点,纸笔调查结束了才发现发音人牙齿、声音或怯场等原因不适合摄录工作。比如兰考老男发音人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因为嗓音问题,语图有些不理想,我们不得不重新寻找发音人。再比如林州点是河南科技学院调查团队第一年的一个试点,因为对发音人条件理解不够透彻,前期工作都比较顺利,发音人配合得也非常好,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但到了临近春节的验收环节才发现老男等发音人不符合遴选要求。我跟段亚广老师带领研究生在正月初七就跟随河南科技学院调查团队一起去林州,重新进行翻工,在假期里加班加点,最后完成了调查和摄录任务。
当然,除了困难以外,语保工作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我们的集中调查和摄录工作都是在每年的暑假进行。也就是说自承担语保工作以来,我们每个暑假都在工作的第一线。因为摄录工作的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开启空调都是在摄录的间隙,这对摄录人员和发音人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研。有的发音人非常配合,比如浚县的老男发音人,怕衣服湿了贴在身上影响形象,在衣服里垫敷了大量纸巾,这让我们非常感动。有时候摄录中为了让电脑散热快一些,团队成员还热情地为电脑扇扇子、把电脑举在空调前面去降温。研究生们的语保专用词“语保装”“语保黑”“语保肥”“语保傻”等等可以形象地反映团队的乐观精神。

Q

除了参加河南省的语保工程建设以外,您还作为核心专家参加了其他省(区、市)的中检、预验收、验收等工作,这对您推动河南语言资源保护研究是否有所启发?在此过程中,您有哪些收获和体验?

辛永芬:除了河南省的语保工作以外,我还参加过安徽、山西、黑龙江、辽宁、四川、浙江、福建等省的中检、预验收和验收工作。这些工作使我对语保工作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无论是工作模式、工作规范还是专业要求、技术追求以及专家们对纸笔记录的精益求精等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不仅拓宽了我个人的认识视野,提高了的专业水平,对河南省的语保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比如山西省语保的运行机制、浙江省统筹规划方面的精准周密、福建省调查团队的认真负责等等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专业方面使我对方言差异、连读调、轻声、文白异读、清浊音、语音音变等等都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些经验和积累将对我们下一步推动河南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借鉴意义。

Q

语保工程一期顺利收官,二期工程开展在即,您对下一阶段河南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什么规划和建议?

辛永芬: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的工作如下:

1.河南省语言资源集编辑出版工作,书稿将在2020年年底提交。
2.“河南方言资源调查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已被列为河南大学重大项目培育计划,河南大学调查团队拟以此为契机,扩大调查规模和调查内容,积极创建河南省方言数据库。
3.拟在三年内对河南20个方言点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形成《河南方言丛书》,并筹划出版。
4.根据自己所学,争取在国家社科基金和重大课题申报方面有所突破。
5.与河南电视台对接,为《文化财富》栏目出谋划策。
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话自上古至鸦片战争时期一直是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不仅对北方官话系统产生过深远影响,对南方诸方言的影响也无处不在。河南语言资源是一块富矿,有许多有待挖掘和值得挖掘的地方,虽然第一期语保工程收官了,但我们对河南语言资源的探寻之路不会停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