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全世界都嚷“发财好机会大家别错过”的时候

 昵称535749 2020-07-20

张佳玮

07-16 18:33

老年间有个手段:

一群人,头钻一块儿蹲着看地下,大呼好稀罕,值大钱。

哄得外人心痒痒了,挤过来看:

什么就值大钱?

推开其他人,蹲下一看:一个屎壳郎。

啐,啥值钱啊。

其实吧,外人蹲下来入局这一下,自己的褡裢连带钱,已经被站起来走人的老几位,给割走啦。

金庸先生素来不太写妖魔鬼怪,只在《飞狐外传》里,提到一个鬼故事。

说当时有个姓周的老狐狸,欠了胡斐一份人情,得还他;但又不想亲自帮忙。

于是安排一个冤大头,让他去给胡斐送封信,信里什么都没写,就画了个替死鬼。

金庸先生写:

“当时迷信,有人悬梁自尽,死后变鬼,必须千方百计引诱另一人变鬼,他自己方得转世投胎,后来的死者便是所谓替死鬼了。这说法虽然荒诞不经,但当时却是人人皆知。”

大概,总要拽一个人下水,自己才能解脱。

所以才那么积极,那么千方百计引诱呢。

世上要发财,翻来覆去,无非两样:

要么薄利多销,这需要极大的量。

比如我小时候有个亲戚养鹌鹑,每只才挣两分钱。但架不住他卖了自家拖拉机,自家场院都安排上一列一列横笼,塞满了鹌鹑。多卖,赚钱。但对本小利薄的人而言,这就比较难了。

所以本小利薄的,往往渴望以小博大来一下:那就是掌握独占稀缺资源,可以大捞一把。这玩意主要得赶得早,比如美国西部淘金热,比如19世纪流行的铁路股票,比如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以及一些传奇案例,让小百姓相信:这是个傻子都能挣钱的活儿,赶上了就来一波,爽!

但世上其实没有白吃的午餐。

以小博大这种事,说穿了就是站篮球场中圈投篮,指望蒙进去。

职业选手都未必保持得了命中率,何况是业余选手?

一个基本原理:

大多数有钱人,藏富还来不及。独占稀缺资源,知道的人越多越麻烦。

这不,那么多中了彩票的,都赶紧改名换姓了呢。

如果有人乐滋滋告诉你:好机会啊,快来挣钱啦,免费发钱啦——这一般就三种可能。

一种,他跟你特别亲,一心为你好——这样的真情,在这个世上,还真难得。

一种,他指望借重你的势力,合作双赢——但这时就得自己掂量掂量了,自己是多有能耐,值得别人借重?没了你,人家就不挣这票钱了是吗?

最后一种,如开头所说:

那就是个屎壳郎,只是在等你蹲下来呢。

世上的事,越稀缺越发财。

反之,参与的人越多,越难发财。

量越少,越容易平均;量越多,越容易被最厉害的人抽大头。

真正的无本万利毫无风险的好事,没人会传扬的。

等大家都知道什么事能发财了,乐滋滋蹲下来了,就到了割褡裢的时候了。

有人割了褡裢走了;蹲下来的发现吃亏了,没法子,哑巴吃黄连,只好继续摆着笑脸蹲着,指望割别人的褡裢。

这道理,在许多行业许多事,都是通用的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