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来福州学气浓 藏书丰富天下先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7-20


  福州山水佳妙,是读书治学的风水宝地。
  在唐末,诗人翁承赞从长安辞官回乡,每天以读书自娱。他在《读书漫兴》中自豪地说:“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中即吾家”;“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这种对茅斋书声琅琅的自豪感,流露出精神愉悦高于物质享受的某种自觉,这也反映了当时浓郁的读书风气。
  北宋学者龙昌期,应知州陈绛的聘请来福州讲学,他说:“等闲田地多栽菊,是处人家爱读书。”北宋莆田人许敦仁也说:“几处坛场浑得道,万家楼阁半封侯。”描述了福州读书、做官的人很多。
  南宋学者吕祖谦在一首诗中这样回忆福州:“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胞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头巷尾读书声。”明朝闽县人陈煇也说:“最爱凤池灯火夕,卧听四壁读书声。”这说明在当时,福州书院、官学兴盛,读书人很多。
  清代闽县人郑洛英有一首诗,描述乾隆年间福州的元宵节,他说:“盛时里巷有文章,彩幄银灯月旦场。赢得诸坊台阁看,打油诗句满街墙。”此诗不但记述了元宵节场面的热烈,而且还透露出这样的信息:读书已经成为时尚,福州的平民百姓也工诗,满街满墙都是他们写的打油诗。
  在清朝,读书已经是福州文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戊戌六君子”林旭的妻子沈鹊应曾经作诗感叹说:“莫谓索居苦,读书可解忧。”“长日书声知可惜。”
  福州那些不爱做官,或归隐田园的士绅,在优游园林之余,多爱著书立说。清朝的陈登龙的诗提到了朋友林大谟闭门写书:“丁戊山阴好结庐,不闻世事闭门居。问奇载酒何人到,花落空亭自著书。”丁戊山在今福州市鼓楼区东泰路大觉禅寺,也叫中山,取在福州城中央之义。
  林则徐的老师陈寿祺也写了很多书,林则徐称赞他说:“入室崔儦五万编,琅嬛福地地行仙。名山书异穷愁著,左海才兼志节传。”意思是说老师因为得到三山的灵气而能文。
  仅清代中叶而言,福州私人藏书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征访天下遗书,福建就进呈了205种图书。闽中福州府的侯官、闽县是藏书家集中的中心。
  梁章钜是著名的藏书家,其所收藏的图书,在10万册以上。他一生嗜书如命,其主要来源有三:第一,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其叔父梁上国是乾隆年间进士,也是清朝著名的藏书家,祖传藏书是他藏书的基础。第二,他为官任上所得和书市上购买的。他曾在北京、荆州、南京、济南、南昌、兰州、保定、桂林等地为官几十年,在每一任上,他都在闲暇,探书情,访名家,逛书店,广为搜集。第三,他勤奋刻书,以所刻印的书馈赠同僚名士、故旧新朋,自然得到各方的回赠或相赠。自己刻书,加上得到的赠书,数量相当可观。梁章钜对自己苦心收藏的图书十分珍爱,但没有把它封闭秘藏,而是提倡对外借阅,认为以书借人,其功德比借钱给人还大。
  此外,陈寿祺、叶大庄、萨玉衡、龚易图、郑杰、陈征芝、孟超然、刘家镇、何蔚然、林琼蕤、郑敷亨、陈崧生等人,也兴盛一时,称雄里闾。
  林之夏和弟弟林知渊都是辛亥革命志士,他们平生好学,工诗。兄弟两人为报母恩,曾在仓山城门祖居地依山盖起新楼,取名为“春晖草堂”,其东楼为家庭图书馆,收藏图书几万册。
  福州人好结诗文之社,组成学术团体。北宋时期,福州知州程师孟曾经在光禄吟台聚友吟诗作赋,留下佳话,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明清时期,福州文人结社聚会的更多,城内坊间巷内,许多园林馆舍,是他们经常聚会之所。
  著名的诗文社团有读书社、殖社、支社和闽学会。读书社,清粮道观察使朱珪管理鳌峰书院,在学生中选拔了18人,令其组成读书社,授以治经作文之法,在传统的诗酒聚会中,融入经史考据的学术问题,让文会成为学者们研学、交流的学术场所。陈寿祺提倡复古实学,组织了殖社,取“不殖将落”之义,不时群集课业,所出的人才也很多,如谢震、万世美、林一桂等,都擅长考据。殖社把新兴汉学和传统宋学(闽学)相结合,形成新风尚。支社,地址在光禄吟台,李宗言、李宗祎兄弟在此建别馆,每月必四五次集会于玉尺山房辛夷楼,高谈阔论,参加者有林纾、陈衍等人。他们在竹林中置文房四宝,即兴赋诗,专做七言诗,活动了10年之久,1891年结集出版了《福州支社诗拾》一书。闽学会,1898年正月初十,林旭和张亨嘉发起创办了新组织——闽学会,后在北京福建会馆正式成立,曾宗亨等参与。
  据统计,福州历代进士总数多达4000多人。在宋朝,福州文运勃兴,教育繁荣,科甲鼎盛。两宋300多年,全国共有28900余人考中进士,其中有2799位福州人,区区东南一隅之地,考取的进士竟占十分之一。就福州城三坊七巷40公顷之地,历代涌现了150名进士、360名举人、30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清朝诗人黄任云:“山藏城内皆三岛,水到门前即十洲。多少衣冠来避地,至少名胜擅风流。”
  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因南宋朝廷的偏安,福建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经济文化进入繁荣鼎盛时期,全省书院多达80多所,其中许多是民办的。福州是八闽首府,文化精英荟萃之地,儒学最为发达,书院多达21所,占全省书院的四分之一。
  近代新学兴起后,福州人秉承经世致用、重视教育的宗旨,继续自己的读书生涯和勤学风气,因此有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大量诸如严复那样的精英,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启蒙和进步,还有福州工业学校、福建协和学院等新式学堂,为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