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放宁古塔有多可怕,清朝囚犯宁可自杀也不去,比黄泉还恶劣?

 疯癫史鉴 2020-07-20

封建时期有很多残忍的刑罚,比如腰斩和凌迟等。这些刑罚每每提起都会让人有些头皮发麻,除了这种直接要人性命的刑法之外,古人最怕的其实是流放。在清朝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被流放到宁古塔,遭到这种惩罚的人,基本上都会被吓得面如土色,感觉自己比死了还惨。

清朝士兵

那么流放宁古塔到底有多可怕呢?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清朝的部分囚犯,宁可自杀也不愿意去,因为这个地方在他们看来,比黄泉还要恶劣。清朝有一个名叫方拱干的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到了宁古塔,便是10个黄泉也不怕。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在古人的心目中,宁古塔确实是一个极其恐怖的地方。

宁古塔

宁古塔具体在什么地方呢?根据《研堂见闻杂录》记载,宁古塔在辽东极北,离京城七、八千里。客观来说,宁古塔并不是真的是无法让人生存。在宁古塔的囚犯中,有一个人叫吴兆骞,他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因为科举案惨遭牵连,被流放到了宁古塔。

科举场景 (13)

吴兆骞抵达宁古塔后,还曾给家里的母亲写信,大概意思是说,宁古塔的寒苦世所罕见,初春到四月大风如雷鸣一般,五月到七月阴雨不断,八月中旬就开始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就全冻上了,一眼望去全是茫茫白雪。从这些记录不难看出,宁古塔只不过是一个比较寒冷的地方。

吉林冬天

清朝初期的宁古塔,应该是吉林的一部分。从地理位置来看,离京城确实特别远。在交通条件比较落后的古代,被流放的犯人一路颠簸,有些身体虚弱的人,可能会直接累死在路上,也有可能会被路上的野兽吃掉。在清朝的时候,被流放宁古塔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他们根本受不了这种苦楚。

清朝犯人

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比较多,他们在描述宁古塔的时候,一般都会用遣词造句的方式,对宁古塔的苦寒进行艺术改编。其他人看到文字就觉得有些毛骨悚然,很容易产生一种恐惧的情绪。被流放的犯人,本身就因为触犯律法,遭到了种种打击,精神和身体都虚弱不堪。得知自己被流放宁古塔时,心中的恐惧会被无意识放大,然后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