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一例青少年儿童双相障碍心理训练的调整历程

 扶禾心理教育 2020-07-20

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01

学生背景

C同学,14岁初二女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学生曾在C市的三甲医院确诊中度抑郁症,多次心理辅导无效,又在G市心理医院确诊为“燥郁症”即双相障碍,家人不认同以上的诊断,希望扶禾心理教育能帮助孩子。(遵医嘱情况下进行的心理咨询)

学生自述

1、关于家庭

从小跟随妈妈在S市生活,上小学,爸爸在M市工作(政府工作人员),经常不在家,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但很少来往;

妈妈的家庭教育是要求严格、中规中矩的生活方式,例如:一日三餐吃饭、不给吃零食。

刚上初中时与妈妈因为零食的原因经常发生矛盾冲突,进而情绪受妈妈的影响容易发脾气。

认为自己现在这样爱发脾气不好,但不是自己的原因,是妈妈造成的,自己总是谦让着妈妈。

妈妈C同学是苛刻、爱发脾气的,对妈妈自己却是随心所欲,追求爱情、名牌、珠宝和高品质生活。对待自己却是苛刻、爱发脾气的妈妈有时不像妈妈,更像爱发脾气的孩子。

爸爸是有文化、有修养、有内涵、人又帅的人,有时爸爸回到家就会买些特产零食类的,为此,很喜欢爸爸,但是爸爸因为工作在外地又不能常见到,故常为此与妈妈冲突。

2、关于学习

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听不懂,也找过补习班,认为老师教的不好,就不愿学习。

随后到爸爸工作的M市生活,学习依然无法跟上学校的进度,但是与爸爸一起生活时内心感觉安静许多,不在像原来那样暴躁。

有出国上学生活三个月,但自己不适应,还是回到国内跟妈妈在T市生活,但是拒绝上学有2年时间。

学生表现

  • 情绪波动较频繁

  • 认知偏差,过度自我、朋辈关系缺失

  • 人生无目标、学习无动力、无方法

  • 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较弱,生活自理能力弱

  • 怕锻炼、怕累、又想减肥

以上内容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的测试与观察得出。

02

咨询分析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思想,青春期是自我发展与成长过程行为与认知交汇期,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较大,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较弱,学生心智发育与生理年龄发育失衡导致认知偏差,过度自我、朋辈关系缺失。

认知偏差

把自己现在的问题都归结在妈妈身上,认为是妈妈对待自己的态度,导致自己出现现在的情况,相反,自己出了问题以后妈妈更难受了,最后彼此影响,恶性循环。

认为是妈妈太过严格,致使自己长期的压抑,内在积压到一定程度之后就爆发了,爆发的结果就是情绪的波动起伏,无节制的放纵自己。

通过吃很多东西满足口欲,来达到心情的愉悦,吃很多东西之后,身体会发胖,又会产生负罪感,更加厌恶自己,不能够接纳自己,情绪失调,产生心理问题。

情绪波动较频繁

  • 对教官的训练排斥,在队列中时手不安静(双手一会挠一会摸),教官指正她时脾气较大;

  • 晚上洗漱动作慢、磨蹭,住寝老师指正时对老师发脾气;

  • 文化课遇到难题时就烦躁,发脾气,学习较基础易懂的知识时又表示老师安排不合理。

情绪波动较频繁,每天都会烦躁2次或以上,情绪烦躁时拒绝上文化课。

在学生情绪多次烦躁后,征得学生的同意做SDS量表,量表值为70。

C同学控制感太强,习惯道德绑架,事情只要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并对他人提出道德上的批判,同时,对他人要求较多,但对自己很宽容,可以有很多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

朋辈关系缺失

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较弱,只与2个女生关系稍好点,嫌别的同学幼稚,与男生没有同学互动,较排斥男生。

C同学口才较好,狡辩能力很强,但现有的知识结构不能支撑其认知能力,故极强的自我为中心,用自我的标准衡量和要求别人,不合自己的认知时,说话会很冲、发脾气,惹得同学意见大,但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生活能力自理较弱

生活能力较弱,洗头、洗澡、洗衣服磨磨蹭蹭。

关于减肥

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较弱,理论强大,行动力弱,想解决问题,又害怕吃苦,内在冲突严重。

03

调整历程

心理咨询内容

1、情绪疏导

引导学生叙述自己的以往生活将不满和不如意的情绪宣泄出来,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情绪触发事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当情绪出现“燥点”时多关心,但适度保持距离,给学生空间自我调节情绪;

2、换位思考,学会交际

前期以情绪安抚和疏导为主逐渐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人视角看问题,更多体会他人心情与处世方法,降低自我中心

后期在学生情绪平稳的时候,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人际交往的合适方法。

3、亲子关系

提及在家时候自己与母亲经常吵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处世风格,学会“换位思考”,体会母亲的心情,再做出适当的应对,减少与母亲的冲突,实现沟通的有效性;

文化课辅导方向

1、学习状态

关心、陪伴与支持,了解学生日常情况,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调整到文化课学习上,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情绪状态完成学业任务。

2、学习态度和目标

观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引导学生寻找人生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在辅导适合的学习方法。

3、学习习惯

养成文化课学习的习惯,为以后家人设计的出国求学做准备。

4、学习计划

共同制订切实、可行、有效的学习计划,将知识点强化、细化、条理化,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

5、学习效率

细化每日时间表,鼓励C同学自主学习,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行为习惯训练

 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

2、作息饮食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会让孩子的一天张弛有度,节奏有序,做事和思绪稳定。

3、遵守规则

树立独立意识,自我管理生活,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出操、上课、养成良好遵纪习惯。

4、人际训练

友爱同学,学会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与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上和同学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5、体育锻炼

可以调节情绪,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投入学习当中。

兴趣爱好培养

学生表示自己喜欢艺术,想做油画师,喜欢音乐、哲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在晚自习作业完成后在多媒体弹钢琴。

  •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兵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1、思维更严谨

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而长时间的锻炼,可以让学生的大脑保持左右脑发育平衡,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2、增强意志力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04

后期反馈

离校反馈

1、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好的提高;

2、朋辈关系建立能力有提升;

3、文化课学习在不出现“燥点”的情况下能较好上课。

4、对于减肥计划,开始努力落到实处。

5、对英语的学习逐渐产生兴趣,感觉学起来还挺有意思。

6、学会包容他人,遇到问题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

后续家庭教育建议

1、设立边界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一定的时空自由,是有利于她情绪宣泄的,但是不能让情绪不好需要宣泄,成为不按规则做事的理由。

如果这个界限被打破,个体就会形成一种认知,认为只要自己不开心,家长就会答应自己提出的所有要求。

以后有什么欲求,都会以不开心作为理由,长期就会形成“不开心的习惯”,不利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亲子关系。

因此,家长务必要设置边界,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而不是我的父母都认为这样是可以,那我这么做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2、社会性发展方面

家庭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力量来源,来自家庭的鼓励与支持会成为个体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于C同学而言,本身特质非常聪敏,对于外界的信息,有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对于家长的行为会进行自己的加工与内化。

所以长辈需以身作则,这种模范作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引导性作用,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到自己的要求。

3、学业水平方面

当代青少年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主要来源在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提高了个体之间的竞争,但是不可否认个体差异的存在,否定客观规律的存在,或者逆规律而行,只会带来揠苗助长的结果。

C同学对于自己的学业能力及学业水平认识尚不清晰,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最有利于个体发展的方式是制定可执行且可能达到的目标,有利于目标的完成和进入下一阶段目标,同时能够帮助个体提高自我效能感,更加积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能。

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4、家庭及教师期望对个体的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

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

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同样的,受到了权威者的影响,家长也可以拥有近似教师的能量,坚信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这种积极的暗示与“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学理论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实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