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卷八,衄血

 谷山居士 2020-07-20

感恩黄元御,传世之德,造福后人!

衄血三

师曰: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1 尺脉浮者,木陷于水,郁动欲升也,升而不能,则尺脉浮也;故乙木下陷而行其疏泄之令也。木主五色,入土为黄,木气下陷,而贼脾土,土色为黄,则目睛晕黄,木行疏泄,肺金失敛,则衄未止;湿邪已退,木气上升,则晕黄去,云雾去而天光现,故目睛慧了,故知衄今止。

  尺脉浮,是木陷于水之义,木陷疏泄,故衄未止。木陷贼土,故目睛晕黄,脾陷不升,故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则知木气升达,而不陷泄,故知衄止。衄为上泄,而尺脉浮,知仍是下寒格阳,阳逆上盛而上泄,病是动气,而衄是血也。

按;对比学习脉象,尺脉浮者,是为木陷于水也,欲升而不能;尺脉弦者,是为木陷于水也,此为阳减阳陷之象。尺脉沉而见一浮者,此为滑象,木气欲升,阳气来复之象。354页脉法三十八,少阴脉微滑,紧之浮名也,沉则紧,升则浮,沉而欲升则脉见滑象。

2 衄血之病,总由于土湿,土湿而阳明不降,则辛金上逆而失收敛,此就是阳气上泄,阳泄气动而衄血,衄是为血,而实为阳泄,阳气不降而上泄之义。太阴不升,则木陷而行其疏泄。此是下寒湿盛,木气不升,则血沉陷瘀而木疏泄也。

论;黄师言,其原总由于土湿,又言悉由中气之败,是一定之理。这此是黄师总结出来的定理,依据这些定理,临证会有辩证准则。从阴阳大论,又有总结出的定理,如火不敌水,阳不敌阴,又有阳贵阴贱,阳主阴从,阳易衰而阴易盛,还有阳明之燥永不敌太阴之湿,又有阳明腑实唯阳明伤寒有之,余下皆阳明之阳虚,故中虚必湿寒,作为中医的阴阳之定理,则伤寒辩证时,从阴阳大论,不在混乱,有理论可依,也就是这些病都是伤寒病,所以先师之经典之作以《伤寒》命名,我们最起码知道这些都是伤寒病,也会对阳浮假热有新的认识。知道都是伤寒病理,以六经之理,从中气入手,则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一点一点积累,就会解决更多亡血的病理与治法。学完仲景,学完黄师,就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全科中医师。中医那么多流派与大师,直到今天,却没有一个能扛起中医复兴的大旗。问题就出在理论体系不对,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没有积累,也就没有传承。

衄血四

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

1 从春至夏衄者,属太阳也;太阳为表中之表(阳之表开),太阳主开,春夏阳升,太阳开则里气达于表,皮毛不开,气郁内壅,气冲则衄此为太阳伤寒,皮毛窍闭,卫气内郁,不能外泄,上冲鼻窍,营血外衄也,血出则卫泄也。(观太阳篇,二十三,四,五条则知)

从秋至冬衄者,属阳明也;阳明为表中之里,阳明主合(阳之里合),秋冬阳降,阳明合则表气藏于里,阳明不合,气逆不藏,血溢则衄。此为内伤杂病,土湿胃逆,所谓肺气失敛而衄血,就是阳气上盛而外泄,气泄而见血衄也。虚劳内伤之义。

论;此太阳外感之衄与阳明阳虚,阳泄不合之衄。阳明七十三之衄,余按外寒表闭之解,虽在阳明,表寒之束,阳明之衄,也因太阳。

2 本篇是论外感之衄与内伤之衄,以时令区分太阳外寒之闭,阳明内寒失藏。衄有外寒内伤,但皆在阳经阳络。皆为阳气外泄。太阳之衄,衄血而卫泄也,阳明之衄,衄是血而阳泄失藏也。伤寒衄血,独在阳明与太阳二经。太阳外感之衄血病,与阳明内伤之衄家。

注解伤寒加金匮,先九十一本,出版后五折回馈老客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