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

 风尘讲历史 2020-07-20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十分出色的皇帝,其开创的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了基础。但是他的晚年却是十分不幸的,长孙皇后早逝,几个儿子不是造反就是夺嫡,其中李承乾、李泰、李恪和李治算是唐太宗众多儿子中最优秀的几个,可储君只能有一个,这就造成了后来李承乾暗杀李泰失败后谋反被废、李泰被降封的局面,而李恪也因为其母是隋炀帝的女儿,为了防止隋朝死灰复燃,李恪也不能当太子。最终不起眼的晋王李治被册封为太子,并继承皇位。那么抛开其他主观因素不看,只看能力的话,这四人中谁最适合当太子呢?

1

首先来说说原太子李承乾,他之所以能当上太子,主要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但是他的心态太差了,身体也不好。在李世民对李泰日益的宠爱中,李承乾爆发了危机感,等到长孙皇后逝世后,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更加不稳了。就是因为李泰的威胁太大了,他才会铤而走险暗杀李泰,失败后居然还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意图谋反,结果又失败了,真是没脑子,要不是唐太宗不忍心杀自己的儿子,他早就丢了小命了。

2

再来说说李泰,他是唐太宗第四子,也是嫡次子,李承乾被废后他当太子的机会应该说是最大的。唐太宗也是十分宠爱这个儿子,哪怕到了李泰成年了该离开京畿去封地时都舍不得放他走,特别准许他“不之官”。李泰自身的能力也是十分强的,从他能撰写《括地志》这部具有高瞻远瞩眼光的杰出巨作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他太心狠了,李承乾暗杀他失败以后他肯定怀恨在心,若真当了太子日后登基称帝,哪还有李承乾的活路。而且李泰谋划夺嫡很久了,在李承乾被废后还进言李世民说自己若当了太子最后成了皇帝,百年之后一定杀了自己的儿子再传位给弟弟李治。唐太宗听了后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可后来冷静地想了想哪有人会杀儿子传位给弟弟,李世民为了同时保全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只能将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3

然后来说说吴王李恪,他曾被李世民夸赞道“英果类我”,可是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李恪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反而记载了贞观十一年十月李恪因数次游猎,踩坏庄稼打扰百姓,被弹劾的糗事。被弹劾后李恪就被免官了,还削减了封户。不过次年就官复原职,唐太宗还给李恪写了封《诫子书》让他改过自新,这之后李恪似乎学会了自我克制,为官没有再犯错。

4

最后来说说晋王、后来的唐高宗李治。李治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很圆满,不仅让唐朝更上一层楼,还征服了隋唐三代帝王的眼中钉肉中刺——高句丽,唐朝在他的治下先后灭了西突厥、百济、高句丽,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达到极盛。他唯一做错的恐怕就是将武则天接回宫中并逐步让她参与朝政,最终导致唐朝江山覆灭,

5

综上所述,在这四人当中,属李泰能力最高,李治在没当皇帝之前一直很低调,让人感觉软弱无能,其实李治的能力也不弱于李泰,他比李泰懂得隐忍,这正是唐高宗的智慧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