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作文点评
2020-07-20 | 阅:  转:  |  分享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作文点评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习”字见磨炼,稳中求创新







燕莎,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的《开展名著阅读教学与评价研究》活动中,《西游记阅读指导》受到好评,并在大会上进行课例展示。



中考作文是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综合博弈,深度考查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素养和价值观,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次中考作文沿袭了2019年小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既避免套写,又让考生有话可说,承袭中又有所变化。2019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是:根据你对“认识你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而今年试题在材料数量上增加为两则,材料一沿袭了2017和2018年对词语“了不起”和“爽”进行含义解读的设题风格,材料二出自七上教材《论语》,材料内容既和语文课本密切相关,又结合了日常生活,是学生熟悉的范围。乍一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考生可能会觉得无从入手,但实际上写好这篇考场作文并不难。

首先,从审题立意角度来看,考验考生的审题能力,考生看到作文题目后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认真审读材料,准确领会材料的深层内涵,抓住其主旨,把握材料内涵,对题目进行深度解析。材料一的关键在于:“反复练习”,理解“习”的本意、延伸义。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要突出强调多次,重点写出事件的曲折过程,并从中得出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材料二则引用了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其核心是把学习、复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立意时应寻找最佳角度,切忌不要复述材料,力求使确定的主题贴近生活。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其次,从选材角度来看,选材时一定要围绕中心词“习”选择材料,做到精准,明确。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写作,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从多个角度切入,例如:可以选取自己学习或生活中所经历的勤学苦练的事例,也可以写其中所习得的道理,从中收获的快乐和感悟等等。要从材料中激发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从领悟作品的表层含义到深入其中,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出有益的感悟,务必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此外,还要注意拟题时,必须结合选材进行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拟一个合适的题目。行文时,注意结构清晰,内容明确,中心突出,遣词造句得体。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目,贴近考生生活,关注教材,考查语文核心素养,倡导考生重视读书,勤学苦练,以学为乐,可谓是独具匠心!







袁乐旋,石家庄四十中学教师,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有14年初中语文一线教学经验,多次送毕业班。2019年获裕华区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奖;2018年获裕华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设计一等奖。



总体来看,这个作文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材料一强调学习需要反复,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时习”即时常地复习,回应材料一中的“反复地学”。这种材料呈现形式,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论语》中语句的理解,更表明时常地复习、反复地学习,是我们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内容,是我们需要继承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而这两则材料中所体现的核心内容——“学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从自己的真实经历中选材,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学习精神是我们现代社会中最需要的精神之一。尤其是今年,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学生居家隔离线上学习长达几个月,面对全新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的体会可能更深。这两则材料中一方面强调“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时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不厌其烦、有韧劲;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关键词“说”——愉快、高兴之意,引导学生发现:反复学习的过程虽苦也有乐,或者说艰苦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回顾近十年来我省中考作文命题:2019年“请根据你对‘认识你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虽然是材料作文,但是由于材料只有一句话,类似于话题作文。2018、2017、2014年都是话题作文,2016、2015、2012、2010年是半命题作文,2012年是续写作文,2011年是命题作文。可见,我省中考很少出材料作文,今年的命题形式对不少考生来说可能会相对陌生。

那么,这个作文又该如何完成呢?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相对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显得尤为重要。材料作文的审题,即通过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核心意思,再根据这个核心意思选材写作。

这个作文题的两则材料所表达的一个共同的内容是“学习”,“学习”可以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是对某种技能的学习,这就大体明确了选材的范围。对于学习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呢?材料中说要反复学习、时常复习,直到掌握,暗含学习过程中的品质——有韧劲、不放弃;“不亦说乎”引导学生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也是有乐趣的。这些是对作文主题大方向的引导。

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写作的要求侧重“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多角度观察生活”,这需要考生在选材时尽量从自己日常生活中选材,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受、体验和思考。切忌凭空编造、选材空洞。

对于考生而言,中考作文一般适合写成记叙文。这就要求学生围绕中心,合理安排详略,略写的部分语言要简洁流畅,详写的部分要灵活运用描写方法,适当使用修辞、精妙选词,让精彩的语言成为作文的亮点。







梁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教师,初中语文高级教师,多年担任班主任,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河北师大国培计划带教导师;市级学雷锋先进班。



今年中考作文结合材料谈理解和感悟,是对2019年中考作文请你根据“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的延续和深化,体现了中考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考场上同学们拿到题目首先应该注重审题,注重题干材料中对“习”的解读,材料一中对习字的解释,源于古汉语字典对习的解释,透过材料一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反复地学”直至“熟练掌握”,由此确定中心主旨。材料二是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有关学习方法的经典名句,这句话的字面意义是:学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快乐的吗?“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因此只有“习”之后,自己才会有更多的提升和感悟,这样才能愉悦,由此可见“习”的重要性。

其次,本题目可选写作素材广泛,让同学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本题目同学们可以侧重表达自己在成长方面的收获和感悟:例如可以写学校生活方面,自己在日常学习中对知识的反复练习;体育场上对运动项目反复练习、掌握技巧,提升自己、超越自我。也可以写自己的日常爱好:练字、学画、学琴、跑步、游泳……这些自我成长类素材与日常生活相关,是同学们熟悉的选材。此外,除了自我成长类也可以写自己周围的生活和人,任何人想要掌握一项技能、做好一件事,都不能只是浮于表面的学,必须要有深入的“习”,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一定是所写事情的亲历者、见证者,从他人“习”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有什么收获和感悟,要写有“我”文。当然也可以关注到生活中的亲情,如父母为了更好地照顾自己反复练习厨艺、为了和我有共同交流的话题,一起练习打球、写字、下棋等兴趣爱好,这种素材有了情感交流,便于抒情,打动读者。

第三,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生动细节描写是加分项,本题目侧重让学生写“习”的过程,在叙事过程中融入细致的动作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色。

此外,此题目的材料二出自经典文言文篇目《论语》十二章,也引导同学们要学好传统文化,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对句子有了准确深入的理解,才能谈出切题的感悟,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也切合了部编版教材的理念。

最后,题目中“文体不限”想让考生能够自由选择不同文体进行写作,本次作文题目同学们可以紧扣“习”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此题目为考生提供了不同文体的选择余地,考生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7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