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汗颜书墨 2020-07-20

三伏到来,人间蒸笼模式正式开启。

正所谓:“人会熟,皮会黑,没有一道紫外线和艳阳天是无辜的”,尤其是六、七月。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图片来自于“中国天气网”

全国高温警报,自六月起发布了几次。直到三伏天到来,炎热让人无法反抗,对于在外的广大群众而言,晒不晒黑已经不重要了,高温警报已成常态,最重要的是不能晒熟了。

而作为“炎热”的代言者:广东,每一年在“热死人不偿命”的吐槽大会上从不缺席,即便没有四大火炉的旗帜,但对于“没有冬天”的广东人而言,心里大概只有一句话:

“一年从头热到尾,这对咱们广东人是不公平的”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七月中旬,以广州为首领跑的“高温线”到达四十度不下。近几天往返于广东城市之间,忽然有了一种在吐鲁番街头吃烤包子的感觉,风一吹来,都是暖的,原来广东的夏天自带“吹风筒”的功效。

有人又说了,广东从不是最热的省份,为什么夏天的抱怨声却居高不下?

问别人不知道,咱们却是最有发言权:

“我们承受了热的义务,却没有获得下雪的权利”

孔子说,不公平是最可怕的事情,更何况是天气。

家里的老人对于这几天的气温也表示不适应,在摇椅上扇着蒲扇喝着茶,又说起了三十年前:“那时季节正好,阳光很亲切,气温很善良,山里的风很凉爽,也绝对没有现在这么热”。

90后从小听到大的“一年比一年热理论”,想必是相信了,毕竟自己也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气温逐年增高,有人把锅甩在“全球变暖”上,说起来,到底有着几分道理。

但也正是全球变暖,让广东陷入了“一年都不冷”的尴尬境地,不祈求下雪了,就连在广东买羽绒服,都开始会被嘲笑。北方依旧有着浪漫的大雪,而广东地区的朋友们,“大冬天”还有人光着膀子在门口下象棋。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广东人,急需一场“大雪”来洗刷“高温屈辱”

但“下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有人会说:“气候条件就在那,广东下雪是That's not possible”(不可能的)

其实这话放在一百年前说,还是绝对没毛病的,但到了2020年,广东在我们有生之年有可能会下雪吗?

答案是:会。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先从广东在过去时代的“风雪岁月”讲起。

广东“银装”(下雪)史

“广东万年不下雪”,这句话绝对是夸张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广东雪史”,是在东汉时期。

东汉时,广东地区位于十三州之一的“交州”,属南海郡。而历史上著名的《异物志》,正是当时的南海郡太守,广州人“杨孚”所创作,他曾记载道“尝移洛阳松柏种植宅前,隆冬飞雪盈树”

在一场冬天中,广东地区迎来的“岁寒松柏”的美景,松柏是一种“伴雪而景”的景观树,自周代以来,文人喜欢将其种在“有雪”的地方,由此可见,杨孚种松柏然后遇到隆冬飞雪,不是偶然,这意味着在东汉时,广东曾存在过一段时间的“雪季”。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这种天气随着三国的结束也慢慢结束,当广东再次有着明确的“下雪”记载时,时间已经到了唐末五代。

对于唐朝人来说,广东下雪未必不是件好事,当时北方人来到岭南地区,纷纷都受不了“湿热”的气候,因此唐朝时的广东,除了国际都市广州之外,其余地区鲜有人定居。

但在唐末时开始,每到冬季,广东地区都能增添一线雪白景象。这种下雪现象一直延续到了两宋时期,在元朝前期逐渐结束,那么唐宋时期,广东的雪到底有多大?和北方能不能比?

据《广东通志》记载,在公元1245年的那个腊月初八:“广州、番禺、南海、东莞、佛网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由此可见,这场雪的覆盖面积大,持续时间长,而且还有了一尺厚的积雪,广东下雪,第一次不输给北方!

但在宋末后,广东下雪的现象又开始出现停滞,一直到了明朝末年才又继续开始。

在公元1506年的时候,海南岛下了一次大雪,这场雪在广东都没刹住车,给“四季如夏”的海南也吹了一吹“空调”。

到了万历年间,每至冬季,广东下雪才逐渐成为了常态,几乎年年都在下。自万历六年起,一直到万历四十六年,这四十年的时间里,广东的粤西、粤东、珠三角地区“雨雪均沾”,不再是粤北的山区偶尔才下雪,沿海地区也染了美丽的“银雪素装”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而在随后清朝的统治岁月里,广东的雪景逐渐递减,直到康熙年间,有几次开平地区、潮汕地区的大雪尤为壮观,广东人也第一次尝到了“树木冻枯、殃及池鱼”的寒冬窘态,但也成为了近几百年来,广东雪景的绝唱。

没错,自清朝康熙年间至今,除了每年粤北山区难得降雪以外,广东沿海地区已经再也没有出现过冬天下雪的现象。

广东下雪功臣:“小冰河期”

有心者会发现,广东历代的下雪史,好似每次都隔着几百年,自东汉1~2世纪,唐宋9~12世纪,明清17~18世纪,这三个时间段,每每隔着数百年光阴。

这“福利”看似是一种气候规律,究竟因何而起?

其实,每一次广东下雪,都是历经在全球的“小冰河期”中。

看到冰河期,那么肯定有人会说:冰河期我知道,就是电影《后天》里的那种冰天雪地,地球变冰球的样子嘛!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答案肯定是:NO!

冰河期是每一次地球进入“全球休眠”的一次生物暂停键,广东人只是想求一场雪,而不是大家一起冬眠几千万年。和冰河期不同的是,小冰河期,是效果被削弱了无数倍的版本,但是也还具有冰河期的特征,名字也不能太“磕碜”,因此叫做小冰河期。

据现代的气候环境学给出的报告显示,东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正是三个“小冰河期”的阶段,其中以明末清初的寒冷为代表。

而根据地理推断,我国商代文明时期,也曾出现过小冰河期,一直到周代初年才结束,这是人类文明出现后,古代间隔最长的一次小冰河期。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种“变冷”规律的原理究竟是什么?是与《后天》里所讲述的一样,是全球变暖所致吗?

其实,小冰河期的出现,与气候变暖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最根源的还是“太阳活动”的变化,每当太阳“打个盹”,太阳黑子减少,地球南北两极的气温会降低,冰面覆盖扩大,从而导致全球出现“空调效应”,这就是小冰河期!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而广东下雪,在历朝历代,都和小冰河期息息相关。正是“全球空调”的吹袭,广东才能遇上大雪的场景。

那这和在广东二十年后海边“看雪”有何联系?

下一个“小冰河期”近在眼前

之所以说在有生之年仍有机会看到广东下雪,那就是因为对于人类而言的下一个“冰河期”就要来了,它就是被预测而后称为“二十一世纪小冰河期”

据天文学家观测和推断,在未来二十年内,太阳黑子活动又将再次进入衰退期,或许对地球上的生物个体而言并没有太大区别,可对于敏感的地球,靠太阳老大赏饭吃的地球,影响却是大得很。

这时又有人会说了,现在不是全球变暖加剧吗?那不就能“中和”了太阳活动减少带来的气温变低。

对此太阳只能表示:呵呵,鱼唇的人类对恒星的力量一无所知。

全球变暖对人类而言固然影响巨大,现在天气炎热,和温室效应离不开干系。但对于地球而言,自西方工业革命开始,推动的全球变暖只令南北两极冰层在现代只发生一些细微变化,而太阳公公表示:

“俺罢工七天就能给你们冰回来了”。

说白了,太阳影响力太大,随便一种变化,都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带来的效果。正如小冰河期,按如今的天文数据推断,自2030年起,太阳黑子活动会进入一个新的下坡,一直持续数十年之久,而在太阳黑子活动减少的两三年后,南北两极融化、失去的冰层会再次凝固,全球气温全面降低!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届时,广东会出现“隆冬大雪”的唯美场景,而以广州为首的珠三角地区、粤西沿海、粤东沿海地区的广东朋友们都能成为新千年以来第一次在广东看雪的观众,想想都让人满心欢喜。

相信到时候,现代广东人能一次性弥补失去的“雪中乐趣”,如这样的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还有这样的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雪厚一点的地方,还有这样的

广东一年更比一年热:再等二十年,或许可以陪你在海边看雪

但不论如何玩耍,都需等上二十年,毕竟现代足球的气候变化也受大环境的交通、工业影响而变得复杂。每一次小冰河期,都不是固定的状态,有强有弱,太强不仅对社会没帮助,反而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明末的小冰河期,就造成农业崩溃,令社会发展陷入困顿。

当然,对于2030年将会出现的“小冰河期”在科学界也有着不一样的声音。

2030年开始的太阳活动衰弱而引起的小冰河期,其实是源自于英国的《每日邮报》的一篇研究报道。也有人认为,这个世纪的太阳活动衰减,并不会对地球产生巨大影响,小冰河期也未必存在。

但作为一个广东人,还是希望小冰河期柔和地来临。不需要多闪亮的登场,也不要有强大的破坏力,只要给广东带来一点雪花,尝试一次穿着羽绒服看海,那便足够了!


参考资料:《广东历代飞雪考》

以上文字内容皆由头条号“纪元的尾声”原创,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