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金星游记2篇II美丽丰顺,可爱的客家故乡【客都原创】

 客都原创 2020-11-06

 埔寨镇位于丰顺县城西南方10多公里处,与揭阳市接壤,地势平坦,村庄相连,聚居人口众多。埔寨的出名,与一年一度元宵节烧火龙有关。2008年,埔寨火龙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烧火龙的传统,但埔寨火龙却烧出了它的特点:众男子光着膀子,擎着火龙,在野地里狂舞,身上烫下的泡越多,越是高兴,因为它预示着钞票多,财源广进。

这几年,我几乎每年的元宵节都去埔寨拍火龙,感觉就像赴一场狂欢的盛宴,非常过瘾。

埔寨元宵烧火龙是一种自发的娱乐项目,扎火龙的钱全部由家族成员认捐,谁出的钱多,谁就有资格擎龙头。元宵节前几天,每个家族都由族中长者主持开会,商议烧火龙这头等大事,并通过竞标形式最终确定龙头老大,这种争强炫富的心理,多少受了潮汕文化的影响。扎龙筹款情况也将用红榜张贴在祠堂前的墙上,向族人公开,接受监督。可不,今年笃庆堂的大龙龙头最后3万元中标,小龙龙头也要1.8万元。

烧火龙的地点是固定的,就在村中一个叫龙身岽的地方,中间一块平地,周围是缓坡,天然的表演、聚会场所,大小与一个标准足球场差不多。当晚,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几乎都聚集到这里观看烧火龙,还有许多来自汕头、潮州、揭阳、惠州、深圳、漳州、龙岩的客人,更有远道而来的外省的摄影爱好者。几万人挤在一块小小的场地上,盛况空前,热闹非凡。由于人多,每次去时,当地接待的人都会特别提醒,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钱包和手机,但总有人不是丢了手机钱包,就是丢了相机镜头,给原本快乐的心情蒙上一层阴霾。

每年烧的火龙一般是57条。火龙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不断提高,从龙身七节、九节、逐步增至十一节、十三节、十五节,长度达四十多米。大龙扎好后,先在家族的祠堂展出,供大家参观。根据烧龙的多少,族长们提前商定好出场的顺序,依次从各家族的祠堂里迎出来,穿街过巷,最后到达烧龙的地方。迎龙时,走在长龙前面是锣鼓队、鳌、鲤、虾、绣球,还有保护大龙的火缆队(火缆:火把的一种,用竹篾编成长长的,放到水里长时间浸泡,燃烧起来火旺且时间长,是旧时照明的好材料),场面非常壮观。

大龙进场后,在场地边等候。先安排烧鳌、鲤、虾这些“小家伙”,叫闹场。鳌、鲤、虾由一个或两个人擎着,围着场地中间的人群绕圈奔跑,人群则在前面拦或后面追,气氛顿时热闹起来。接下来,轮到大龙出场了。先是绕场三周,火缆队在前面开道,擎着一杆杆长串鞭炮的人依次跟着,把鞭炮点燃,边走边将燃着的鞭炮的长杆伸向人群,人们下意识地往后躲闪,场面开始骚动起来。场边的烟花也配合着此起彼伏,在夜空中炸开,把整个场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场地上突然安静了下来。原来,人们期待中的最精彩的烧火龙大戏即将开演。这时,播音员宣布为火龙点火的乡贤的名字。在族长的引导下,乡贤提着火缆点燃了龙头,也就在这时,龙身龙尾也被点燃了,大龙在勇敢的舞龙者手里顿时变得生活起来,奔腾起来,龙身上的烟花和火箭旋即向四周喷射。现场每个人的热情也被点燃起来,勇敢者疯狂地追逐着火龙,用手机和相机记录着这狂欢的场面。现场高潮叠起,嘈杂而混乱。

我是早有准备,戴着摩托车头盔加入这追逐的人群。我感觉到,身子一会儿被抬举起推着走,一会儿又被挤着快要倒下去,一如西班牙的奔牛节,精彩刺激,险象环生。在如此混乱中,拍片变得非常困难,往往一条龙烧下来,所拍的片全都糊了。几位从梅城去的影友,还为此挂了彩:一个被乱飞的火箭射中眼角,鲜血直流;一个被烟花烁伤了胸口,疼痛难受;烧了眉毛、头发的就更多了。我最后能带着几张像样的片子安全回来,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烧完火龙,已近午夜时分,埔寨人又回到各自家族的祠堂,继续烧烟架、烧禹门、放烟花、放鞭炮,将元宵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图文作者:罗金星

原标题:元宵烧火龙,埔寨人的狂欢盛宴

外一篇:《雨中登铜鼓》

铜鼓嶂为粤东第一高峰,位于丰顺县砂田镇,海拔1559.5米,因其峰顶平阔,浑圆似鼓而得名。据说太平天国退守梅州的一支部队最后在铜鼓嶂被清军消灭,至今半山腰还残留有太平军当年的练兵场遗址。此外,半山还有一挂百米飞瀑和一座海拔最高的围龙屋。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吸引我走进它的怀抱,十四、五年间,先后四次造访,饱览铜鼓诸峰雄姿,最爱它云腾雾涌的壮美景色。

带着几许期盼,周末下午,我独自驾车从梅城出发,在砂田与几位好友会合,开启了我第五次铜鼓嶂之行。沿着刚修好的蜿蜒曲折的水泥山道爬上海拔1100多米的铜峰宾馆。这时,一场秋雨如期而至,下得酣畅淋漓、绵绵不绝,把同行的好友的兴致全给浇没了。在餐桌上,我跟大家聊起了我第一次登铜鼓嶂时遇到的那场秋雨和云海。

2004年那个秋天,我参加了市摄影家协会主办丰顺县砂田镇政府协办的一次宣传推介铜鼓嶂的采风活动,来了40多位影友。旁晚时节,下起小雨,因上山的路全是土质路面,坡度又大,路面打滑,大部分小车都上不去。最后,由一辆四驱动的吉普车牵引,才把这些小车拉上山去。

入住铜峰宾馆后,雨越下越大。这时,大家都以为第二天的活动没戏了。

那晚,砂田镇政府盛情款待,特意宰了一头土猪宴请我们。在高山宾馆里,大伙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那兴奋快乐的劲儿,简直难以言表,一时也忘记了我们是来拍片做宣传的。

有个脑洞大开的影友,把电影机搬上了山,饭后,以餐厅为影室,给大家放了一场电影,让大家感觉非常有趣。电影名早已忘了,但看电影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感谢上天的眷顾,大家凌晨四点准时起床。说来也巧,下了整整一个晚上的雨竟然在我们出发前停了。

摄影/罗金星

山野外,伸手不见五指,带有电筒的影友被领队安排在队伍的前面、中间和后边。先是几百米相对平缓的山路,跨过山门,山路突然变陡变窄,走上一段就得停下来喘几口气。大概离开宾馆四十多分钟后,我们爬上了一个山头,领队马上传话:原地休息,等待天亮。

山风呼啸,四周一片漆黑。我们三五成群,或坐或蹲,静静地等待太阳从东边升起。天亮后才发现,原来我们站立的地方是一条山脊,宽不过四五米,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喔,好险啊!

六点时分,借着远处微弱的霞光,隐隐约约可见我们正处在云层的上面。霞光由弱变强,云海面积也越来越大,眼前已是云的海洋。第一次看见如此壮观的云海,非常的兴奋。我注意到,云海的颜色由宝蓝慢慢变淡变白。随着光影的变化,所有摄影人的心情也变得激动起来,一些影友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按快门了。

一轮红日跃出云层,翻滚的云海披着霞光,云蒸霞蔚,蔚为壮观。顿时,大家一片欢呼,咔嚓咔嚓,拼命地按动快门。

大约持续了十五分钟,从山谷飘上来的云雾将太阳光遮挡住了,眼前的景观重新变得暗淡失色。领队鸣金收兵,大家收好器材带着满载而归的轻松心情下山去。

回到宾馆,几位贪睡的影友听说我们在山上遇见了云海,都顿足捶胸,婉息万分。真个是天道酬勤啊,那几个“懒汉”最终与美景擦肩而过、“颗粒无收”。

听完我的介绍,原先垂头丧气的好友重新燃起了希望。

我们约好凌晨四点起床。当晚睡得不沉,中途几次醒来,我都听到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心被悬了起来,真担心这雨会不会扰乱计划。

有闹钟的提醒,我凌晨四点准时起床。推窗一看,雨,果然停住了,真的好神奇。灯光下,一团薄雾涌入窗来,似乎在催促我们赶快登山去。

上山的路上,能感觉到流动的阵阵云雾。我走在前面,后面的同伴用电筒照过来,将我的身影投射在正前方的半空中,非常好玩。我试着用电筒照射路边的树枝,同样会有这种折射投影。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佛光,一种光学现象,终于见识了。

摄影/罗金星

摄影/罗金星

云雾把整座山裹得严严实实的,我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头,依然没有走出重重迷雾的包围。预计日出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钟,就在我们以为没有希望,准备下撤的时候,一股气流突然往下压,云脚瞬间沉了下去,露出周围的山峰,让人眼前一亮。那流云一会儿像瀑布从对面的山头往下倾泻,一会儿又像翻滚的波涛向我们涌来,时分时合,演绎着一幕幕壮观的大戏。大家不断按动快门,留住最美的瞬间。

上午八点多,云雾的大幕再次被拉起,把我们送回迷雾之中。我们沿着依稀可见的来路,慢慢走下山去。

摄影/罗金星

摄影/罗金星

摄影/罗金星

摄影/罗金星

图文作者:罗金星

作者简介:罗金星,网名行走天下,广东梅州人,公务员,梅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梅江区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摄影、文学、旅行。

精彩阅读


罗金星II梅南林场黄礤沟山高林茂,驴友喜爱的天地【客都原创】

严立平II罗田山水写春秋,李金发始终怀恋着梦里的故乡【客都原创】

黄育培II《凤兰姐姐》小说,勾起一段客家童年的往事【客都原创】

陈平散文II远去的乡愁【客都推荐】

赖俊权散文II大埔北塘,让生活与艺术前所未有的靠近【客都原创】

秋歌II河源林寨古镇采风,浓浓的客家文化【推荐】

廖是添II黄沙村:背靠王寿山的古村落【客都原创】


客都原创,让客家与您更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