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内尔记录了他所有的在线活动,包括鼠标指针的位置、网络监控探头的图像资料和每天2美元的GPS定位数据,最后得出的结果是2,700多美元。 在欧美,付费社交网络开始出现,还有那些以保护用户在线隐私为招牌的服务提供商大行其道。 如DuckDuckGo正从海量的搜索引擎中脱颖而出,因为它承诺不存储或共享任何个人资料,所以下次你再来进行搜索时,不会遇到类似或者相近的搜索结果,搜索出来的结果没有量身定制,它不会使用Cookie或跟踪IP地址。 DuckDuckGo到2015年年底,每天搜索量已经达到1000万次。 Facebook 最近遇到的状况更为糟糕。三月份,该公司因涉嫌滥用市场主导地位,“迫使用户提交过多个人信息,违反数据保护法”,在德国接受调查,并于上个月被责令缴纳罚款。 德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联邦卡特尔办公室卡特尔办公室负责人 Andreas Mundt 表示:“为了访问社交网络,用户首先必须同意其使用条款,允许网站收集和使用这些数据。用户很难理解这些授予权限,并对这种许可充满质疑,尤其是在当前国家数据保护法的保护之下。” 在此前,法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也表示,如果Facebook 不改变处理用户及其他人互联网数据的方式,将对其罚款。该机构要求Facebook 告知没有Facebook 账号的人,他们的上网行为会通过按钮等被跟踪,并在收集用户宗教信仰等敏感信息时需要获得明确同意。 全球政府和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在加剧。 苹果公司和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是否解锁手机问题上的对峙是2016年初引人关注的一幕。苹果与FBI掐架的幕后总导演:这是谁的边界? 在数据安全方面,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比商业机密的泄露更为关注。数据安全意识提升的背后,代表的是对数据开放的风险与疑虑。 “如果数据风险无法被有效管控并建立个人对数据的信任感,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大数据产业将会形成一种阻碍。”车品觉说,作为中国计算机协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正在参与制定中国相关的行业约定。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与美国类似,美国的做法最值得借鉴。目前在中国虽然尚未出现行业平台的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普适性自律法规。“至少我们要坚持的底线是:告知消费者你正在搜集他的个人数据,并且将作何种商业用途。同时保证该公司会如何确保这些个人数据安全。”车品觉说。 对于中国公司,规则未被制定,这或许并非坏事。 科技,让我们更近,还是更远? 亲密,是幻象,还是本质? 沟通,是源自对外在的认知,还是源于自我的清醒? 草长莺飞的三月 让我们和中国LIGO工作组负责人、 著名妇科医生、资深媒体人、著名编剧、电子营销高手、乐团主唱 一起发现、探索这理性的世界!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报名造就第五期活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