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歌为什么成立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

 造就Talk 2020-07-21

导语:经过8年时间筹备和200万英里调试,谷歌终于将自动驾驶汽车推向市场。

上世纪60年代,史蒂夫·马汉(Steve Mahan)年纪尚小。有时,母亲会在凌晨时分把他喊起来,收看水星任务发射前的电视报道。当时,小小的马汉会想,火箭发射后坐在飞船里的那个人怎样了。

如今,现年63岁的马汉尽管双目失明,却也当了一回小时候电视里见到的“飞船探险家”。

2015年10月,他成为第一个独自乘坐谷歌开发的自动驾驶“豆荚车”原型的体验者,将这辆无人驾驶汽车驶上公共道路。

那辆汽车没有方向盘,没有刹车/油门踏板,也没有在关键时刻可以挺身而出的备用司机。

近日,谷歌工程师首次公开谈论了这次试驾。他们说,马汉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十分钟旅程非常顺利。对谷歌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经过8年时间筹备和200万英里调试,谷歌已准备好把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独立出来。此前,该项目一直隶属于谷歌专门研发各种前沿技术应用的X部门。

从2016年12月13日起,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被命名为Waymo,成为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一家独立公司。这也意味着,谷歌正在把自动驾驶技术推向市场。

“我们是一家自动驾驶汽车公司,使命是确保人民安全出行,物品便捷送达。”Waymo CEO约翰·克拉夫茨克(John Krafcik)说。至于这个使命的具体含义,目前还不好说,单是克拉夫茨克提到的任务就包括拼车、货运、物流、向个人出售自用车辆等。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

对谷歌来说,将Waymo推向市场有些被动追赶的意味。

曾经,当大多数公司都没把自动驾驶汽车当回事的时候,谷歌就坚持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技术。

那时,人们只要提及自动驾驶汽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谷歌。

而如今,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退。

最近一年,Uber、特斯拉、百度、福特和通用汽车都表明了要将全自动驾驶汽车推向市场的野心。

与此同时,谷歌内部却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为了兑现X项目的承诺,公司内部压力与日俱增,一连串的高管弃谷歌项目而去。其中包括长期以来的技术主管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据说,他很不满意克拉夫茨克的领导。

当Uber和nuTonomy的自动驾驶汽车已分别在匹兹堡和新加坡投入运营时,谷歌的汽车团队却对商业化问题避而不谈。

有报道称,谷歌的野心已有所收敛。它的机器人汽车越来越像是一个陪衬。而如今成立Waymo,至少在公众看来,是谷歌重回赛场的标志。

它可以做什么?

“导盲车”

谷歌一直宣称,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减少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还可以服务于那些无法驾车的人。这仿佛让我们看到这个行业中的利他主义光环。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25年,该行业的市场价值将达420亿美元。考虑到如此庞大的市场价值,将史蒂夫·马汉请来,难免像是一场公关噱头——“瞧瞧我们的善行!”不过,和马汉攀谈一番,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由于患有名为“小眼球”的罕见遗传病,从1990年开始,马汉的视力开始衰退。几年之后,他的双眼逐步完全失明,那之后他就不再开车了。

由于住在加州摩根山的郊区,过去十年间,每次要去其他地方,马汉都得依靠家人和朋友的帮助,或是乘坐专为残障人士服务的辅助客运系统,但后者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他说,失去独立出行能力,给他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而当他坐在谷歌“豆荚车”中,按下绿色的“Go”按钮时,这种痛苦顿时减少了,至少暂时得到了纾解。

马汉表示,坐在那辆车里,他有机会做回从前的自己,一个完整的人。

此前,马汉还曾两次乘坐过谷歌的汽车。一次是2012年,当时车内还坐着一名工程师和一名警察;另一次是2014年,在一个封闭的停车场内。

去年的奥斯汀之行是他第一次以最接近自动驾驶服务的模式,独立驾驶谷歌汽车。

主管Waymo规划、控制和路线团队的纳撒尼尔·费尔菲尔德(Nathaniel Fairfield)表示,马汉的这次行程是为了证明,谷歌可以将“导盲车”的能力应用到现实世界。

到2015年初,费尔菲尔德觉得,他们离目标已经很近了:这些汽车可以在谷歌的测试场地开上一整天,从头到尾都不需要人为接管。

它们已经在公共道路上行驶了120万英里,并能为急救车辆让道。它们可以检测到横穿马路的松鼠,并即时踩下刹车,还可以识别警察和施工人员的指挥手势。

不仅如此,它们还知道何时礼貌性地按喇叭(“我在这儿,看见了吗?”),何时需要狂按喇叭(要撞上了!)。之后,该团队又花了一年时间,为车队总里程再添80万英里,对各个方面进行微调,向员工和“乘客”提供了一万次的搭车机会。

还需要做什么?

拓展和征服

不论谷歌的技术能力如何,完成从实验阶段到“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飞跃,都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Waymo需要证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其自动驾驶系统都能灵活应对。并且,还要得到公众和政府官员的信服。

作为Alphabet旗下最新设立的公司,但凡Waymo想去的地方,它必须绘制出那里每一条街道的每一寸土地,将这些数据载入汽车,并保持更新。

此外,汽车的生产成本必须要能降下来。尤其是对汽车至关重要的激光雷达(其作用是空间映射)。这个器件看上去就像是车顶上旋转的肯德基全家桶,目前的成本要数万美元。

目前,谷歌自己也在生产一些感应硬件,以期拉低售价。实现低成本量产,这可能是对全世界的企业来说,最艰难的一部分。

这之后,谷歌还必须建立起共享车队的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如何调度汽车,如何规划行车路线。

在这个方面,Uber享有巨大的优势:五年来,它在20亿次行程中,不断打磨系统,稳步缩减驾驶员的空车行路时间。

如果Waymo能搞定上述那一切,那让人们坐上你的车,可不就是早晚的事了。

考虑到首次亮相之前仍面临重重难关,Waymo大概也只准备好了一半。估计大家还要再耐着性子等上几年,才能像马汉那样坐上“豆荚车”。

翻译:雁行

来源:Wire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