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吸猫”说起,为何喵星人在网络文化中如此魔性?

 造就Talk 2020-07-21

爱猫人比爱狗人更爱较真?

造小就之前曾推送过多篇关于喵星人的稿件比如《被喵星人奴役了一万年,为何我们仍对它不离不弃?》,再比如《猫类简史:三分钟看懂喵星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而这篇稿件想要探讨的是,为何喵星人在互联网文化中如此受宠,相比之下汪星人却显得低调了许多。

必须强调,造小就真的不是想要在猫奴和狗奴之间挑拨离间,真的不是,真的……都是铲屎官,相煎何太急。

今年,“吸猫”这个词在互联网上广泛流行,朋友圈里时不时会有人晒出自己吸猫吸到high的图片。虽然后来爱狗人士们也创造出了“撸狗”这个词来加以抗衡,但是在流行热度上始终无法击败死敌喵星人。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一种说法是,爱狗人的神经似乎普遍比较大条,没有那么敏感。而爱猫人士则普遍比较敏感,对于喵星人过去在流行文化中遭受的种种不公待遇带有极强的“平反”心理。

有科学研究也显示,跟爱狗人相比,爱猫人更容易紧张和情绪化。最近还有研究表明,更加神经质的宠物主人往往会在宠物对他们的感情这个问题上感到更加焦虑。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媒体和社会大众似乎都喜欢反复刺挠这种不安全感。

然而,爱猫阵营中的很多人认为,他们跟猫主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不知要比爱狗人和狗子高到哪里去。

科学家完成的家猫全基因组测序向我们揭示:跟狗相比,家猫还未完全被驯化。在很大程度上,猫抵御住了人类的干预。而像吉娃娃和惠比特那样的犬类品种,它们则被人类抹去了野性。

这意味着:猫没有像狗那样被驯化成一种取悦人类的宠物。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爱猫人似乎跟猫存在极其深刻的情感联系。

猫如何自我驯化

通过最近的猫全基因组测序,我们看到:与狗相比,家猫跟野生表亲之间的遗传共同点要多得多。然而,正是家猫和野猫之间的差异为我们揭示了人猫关系史的大量信息。

穿着人偶服饰的猫:来自1914年的猫片。

家猫和野猫最大的差异涉及到影响奖励寻求行为和恐惧反应的基因。科学家认为,大约9,000年前,当农耕文明开始在新月沃土扩散开来时,野猫也开始更频繁地接触人类,因为它们会去捕食在收获季节聚集到谷仓的老鼠。

对于那些在谷仓附近逗留不去的野猫,农民做出的反应可能是,向它们提供残羹剩饭作为奖励。一些野猫拥有能够容忍人类的基因,它们的后代就是现代家猫的祖先。

在利马的圣巴托洛海滩,秘鲁冲浪者多明戈·皮亚内奇(Domingo Pianezzi)跟一只叫做尼古拉萨(Nicolasa)的猫一起在冲浪。

“驯化”是指通过选择性育种来改变一种动物的遗传构成,以增强其对人类具有吸引力的特质和行为。

家猫经过了驯化,但功劳很难说是人类的选择性育种,因为人类对猫纯粹意义上的选择性育种是在200年前才开始的。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猫是跟人类为其选择的伴侣进行交配的,而野猫和流浪猫不受控制的繁殖才是家猫种群最大的来源。

与几乎所有其他家养动物相反,猫对自己的生活保留着相当大的控制权。大多数猫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而至关重要的是,它们是自己选择伴侣。”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约翰·布拉德肖(John Bradshaw)说。

在流行文化中,狗是正角,猫是反派

除了猫挥之不去的野性,让爱猫人士反感的另一点可能还跟猫在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存在关联。最让爱猫人感到不满的一点是,媒体和流行文化煽动起了一种猫狗对抗,而且几乎总是站在狗的一边。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双方的形象,一边是灵犬莱西、小狗托托、飞狗巴迪、笨吉和马克斯,另一边则是加菲猫、柴郡猫、比格沃斯先生、阿兹猫、坏猫路西法、汤姆猫以及暹罗猫赛与安。

狗通常是正角或值得信任的配角,最坏也是老惹麻烦但讨人喜欢的淘气鬼,而反派和他们选择的宠物呢?几乎总是猫!

你可能会对这样的“人设”感到厌倦,然而媒体不断为这些设定添砖加瓦。狗往往被描绘成忠诚、热情、友善和活泼的化身。再去看看关于猫的报道,猫被描绘成冷酷、算计、善于摆布他人、嗜血、坏心肠以及爱无能。

媒体喜欢发表仇猫言论。

猫:殉难者

猫是恶魔:由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制造的刻板印象。

这种对猫的厌憎自古以来便已有之。“仇猫神教”的真正祖师爷是教皇格列高利九世(Pope Gregory IX),他在1233年宣布,恶魔会化身成黑猫参加崇拜撒旦的弥撒。

当时,在整个欧洲,天主教会以搞巫术的罪名迫害和处决养猫的人。由于养猫可能导致你被绑在柱子上烧死,人们开始屠杀家猫——当黑死病开始在14世纪中叶肆虐欧洲大陆之时,关于猫带来黑死病的谣言更加剧了这种趋势。

可事实上呢,正是因为欧洲大面积地杀猫,导致鼠类大量繁殖,进而加剧了黑死病的传播。

狗:取悦者

从科学角度来讲,这种把狗描绘得比猫更高尚的偏见是不公平的。要知道,狗的基因已经经过数千年的改造,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当古往今来的人们在迫害和屠杀猫之时,狗却在他们身边抓鸭子、追狐狸,以及被匈奴王阿提拉(Attila the Hun)用来猎杀敌人,这些都是人类有意在狗身上培育的技能。

这把我们引回到进化问题。再次重申,家猫主要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并非源自人类的选择性育种。你可以说,猫是自我驯化的。

狗则不然。从11,000年到16,000年前,当古老的狼被驯化成第一批狗时,它们就一直被培育来取悦人类。

此外,人类对狗进行育种的容易程度也意味着,我们选择了那些让狗对我们更有吸引力的基因——这种吸引力不仅在于技能,还在于审美和个性。

让猫爱你有多难?

猫与狗的驯化历史导致了,人与这两种宠物的交流存在差异。得益于对狗基因上万年的改造,人类已经为哪些行为是在传达感情设定了标准。布拉德肖表示,事实上,狗现在已经能够自动区别对待人类和其他狗了。

然而,从遗传学上讲,猫与人类的互动方式天生没有那么久远的“编程”历史。所以猫是以几乎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人类和其他同类。

科学家无法确信猫的哪些行为是它们在向人类传达感情。但由于猫从来没有被大规模地培育来取悦人类,它们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它们用来传达感情的身体和声音交流方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此外,跟狗相比,猫也不那么依赖人类。它们善于照顾自己——比如捕食和自我清洁——而且会排斥那些虐待自己的主人。

因此,布拉德肖表示,人和猫的相互依赖关系要比人和狗更加平衡;宠物和宠物主人都需要努力相互理解,以类似于人类交友的方式商定彼此的情感和物质需求。

由于人和宠物是完全不同的动物——双方对很多事物有着相互冲突的看法,比如理想的睡眠时间、清洁的定义,或者是娱乐价值——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不过,这意味着当猫付出和接受感情时,它们未必是受到食物激励或者是因为基因设定成要这样做,反而可能是因为受到鼓舞而自发地传达感情。后者其实跟人类很相似。

猫奴比狗奴更加神经质?

爱猫人与众不同。

正如猫和狗如此不同,爱猫人和爱狗人也是大相径庭,这应该没什么奇怪的。

2010年,得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塞缪尔·高斯林(Samuel Gosling)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非常著名的研究,他们采访来自北美、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的被试者,以调查所谓“狗奴”和“猫奴”的人格特质。

他们发现,跟爱狗人相比,爱猫人往往不喜欢合作、不那么有同情心和不那么开朗,而且容易感到焦虑和抑郁。此外,他们还发现,爱猫人要比爱狗人更具艺术气质,以及更有求知欲。

这项研究的大多数结论在另一项关于宠物主人的调查中得到了印证,后者由德尔加多以及加州州立大学教授格雷琴·瑞薇(Gretchen Reevy)共同开展。

此外,她们的研究还表明,虽然爱猫人和爱狗人对自己宠物的喜爱程度不相上下,但爱猫人“跟宠物之间的关系可能要比爱狗人多一些焦虑”,德尔加多说道。或许,这跟前面提到的爱猫人信念有关,正是这种信念让爱猫人激烈地坚持,他们的宠物真地爱他们。

猫的魔性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和三只腾空的猫,照片摄于1948年。

不过,更加煽风点火是德尔加多和瑞薇调查最后的评论部分,她们让猫狗主人对自己选择的宠物发表评论。

爱猫人狂热地赞扬自己宠物猫的个性。另一方面,德尔加多说,狗主人要么表扬自己宠物的顺从,要么就所有的狗做出一般性陈述(比如,“我喜欢狗”,或“狗很可爱!”)。

这很有道理,猫的独立性、神秘性和自给自足意味着,当宠物主人最终跟自己的猫实现和睦相处,双方是克服了巨大的自然障碍,建立了相互尊重的纽带。

为什么统治互联网的是猫不是狗

不过,看起来欣赏这种独立性的并非只有爱猫人。长久以来,猫一直统治着互联网,各种喵星人接二连三地走红,再有就是近期“吸猫”这词的流行。

根据高斯林的研究,猫相关内容在互联网上的病毒式传播并非单由爱猫人驱动,只有11.5%的受访者认定自己是爱猫人,而自称爱狗人的受访者则占了近一半。

为什么猫能如此持久地引人发笑,我们很难说出具体原因,但它们的姿态显然很适合作为恶搞对象。

虽然关于狗内容也能得到病毒式传播,但互联网内容讲究的是利用反常识来制造看点,所有没有人会在视频网站上分享关于狗顺从、友善或做贼心虚的视频,因为这都在人们的预期之中。

狗必须做出一些显得特别聪明的事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比如能说人话……而猫只需要做自己就行,换句话说,猫之所以能在互联网上打败狗,恰恰是因为它们遭到了误解——或者更准确地说,因为它们比狗更难被人理解。

我们可以为此表扬一下自己,人类培育出了自己的最好朋友,让狗成为一种更倾向于听从人类而非天性的物种。

猫没有让这种事情发生,但它们仍然选择亲近人类。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应该尊重猫,无论你是不是一个爱猫人。

翻译:何无鱼

来源:Quartz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