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AlphaGo击败了围棋高手李世石九段,表明了人工智能迅猛发展,AI开始在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密切结合。
对于教育行业这样一个应用领域来说,人工智能通过数据的驱动,改变生态圈各方的参与方式,推动智能化的浪潮持续革新整个传统教育行业。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原本的三尺讲台、课桌、黑板被装进平板电脑,远程教育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未来,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也许可以使智能机器人能够与人类的大脑实现连接,教学场景也不再仅限于简单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人们将获得沉浸式的立体化学习体验,传统的教育方式将会被彻底颠覆。 中国AI智适应教育的前景如何? 人工智能如何实现规模化的个性化教育? 10年后200万个工作会被取代,AI会让教师“失业”吗? 钟昀泰 德勤研究院总监 11月12日,德勤在全球AI+智适应教育峰会(AIAED)上发布《中国教育智能化发展报告》,从AI赋能产业到AI赋能教育,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阶段、智适应教育的应用场景等进行分析,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行业产生的深刻变革,并对智适应教育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与思考。 《中国教育智能化发展报告》发布现场 完整视频请下载造就APP观看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产业的赋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来实现对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工作的辅助甚至是替代作用,解决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成本高、效率低、不公平等问题。 早在1970年,美国就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 2000年后中国互联网逐渐开始普及,录播课程开始出现。 2012年,随着移动端的蓬勃发展和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突破,国内智能自适应教育逐渐兴起,众多教育机构开始涉足自适应教育。 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目前人工智能教育行业仍处在发展阶段。 相对来说,智适应学习技术在国内积累的数据量稍有落后,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优势在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未来有望后来者居上。 国外的公司,如Knewton采用的技术有概率图模型、项目反应理论、学习分析等技术。RealizeIt技术采用的技术有信息论、贝叶斯算法、机器学习等技术。ALEKS技术采用的技术主要是知识空间理论。 目前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教育企业,如乂学教育打造的松鼠AI 1对1,松鼠AI采用的技术包括贝叶斯网络、深度神经网络、进化算法、迁移学习、以及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等。 整个AI教育的成熟度可以从四个维度看—— 一个是顶层设计,政府制定各种人工智能的政策,助力教育化、智能化的发展; 二是资本上的支持,让企业不断得到投资; 三是消费升级,随着消费能力提升,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教育教学; 四是技术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领域的突破,使自适应学习技术可以逐渐成熟。 随着移动互联网热潮退去,AI智适应教育是下一个风口。 从“教、学、评、测、练”学习五环节出发,AI在教育领域中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包括人机对话、分级阅读、语音评测、智能批改、智适应学习。 其中,智适应学习技术是模拟老师对学生一对一教学的过程,赋予学习系统个性化教学能力的人工智能教育技术。 随着智适应教育的蓬勃发展,应用比较高阶的AI智适应学习系统的公司越来越多。 人工智能+教育 智适应教育产品的三大应用场景 《报告》提出,就智适应教育产品的应用场景而言,主要分为三类:语言学习场景、教学辅助场景及智适应平台。 语言学习场景主要是进行英语语音测评,主要应用包括口语测评、作业布置、分层排课、陪伴机器人等。 教学辅助场景包括老师线上布置作业、智能批改等应用。 在国内智适应教学方面,松鼠AI1对1结合教辅机构开展“线上智能线下辅助”的智能教育平台模式。 当传统教育碰上人工智能,智适应教育实现“三赢” AI智适应教育基本上可以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降低机构和企业的运营成本,第二提升整个教学的效率,就是降本增效。 降本可以改善成本结构,把产品标准化,让机构可以大规模做拓展,也不会受限于明星师资的限制,抗风险能力较强; 对于老师来说,拥有AI助手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减轻负担; 对于学生来说,则可以有更好的个性化教学,所以基本上可以达到“三赢”的局面。 智适应教育 从用户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也开始转向课程辅导中心;从支持机构来看,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会更看重建设智慧校园,着力推动校园硬件设施,以及技术的升级;而从企业来说,参与的人工智能教育企业类型,除了以往的教育机构,更多的技术企业也开始加入这样一个生态圈。 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圈 未来人工智能在支持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持续扩大,需要思考的根本性问题是教师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 教师应该具备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思考如何发展那些AI没有而人类拥有的能力,思考如何提高教师这个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思考教育真正的本质和未来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等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把人工智能的挑战转变为改革传统教育、创新未来教育的一个良好机遇。 到2030年,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能会淘汰180万个工作岗位,但同时创造230万个新岗位。 即使未来人工智能在知识储备量、知识传播速度以及教学讲授手段等方面超越人类,人类教师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球的新兴智适应公司层出不穷,估值和融资也在不断的攀升,截止到 2019 年目前为止,作为人工智能教育主流的智适应教育公司在全球总计已经超过了 100 家,其中美国达到了 52 家,占到全球总数的一半。 虽然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较晚,由于应用落地方面独具优势,目前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公司的获投次数已超过世界其他地区。 由此可见,中国正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投资最热门的区域之一。 《报告》还预测,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竞争进入红海,中国教育行业或将如欧美教育巨头一样,在持续加大投资的同时,对特定细分领域的公司进行兼并和收购。 第一季度全球人工智能教育投资情况统计 人工智能颠覆了传统的学习体验,新型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教育发展正在走向智能时代,但人工智能教育前路漫漫,有机遇,也有挑战。 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未来也将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数据量不足;其次是老师应该如何配合智适应教育,从过去单纯“教”转向“培育人才”的角色转换;还有一个就是未来懂教育的AI人才如何统筹资源,打造更好的平台的问题。 感谢松鼠AI 1对1以及全球AI+智适应教育峰会(AIAED)的大力支持。 在公众号中直接发送“德勤报告”,获取该报告下载链接。 ![]() 文字 | 周雨;校对 | 一成 视频 | Eddie;版面 | 田晓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