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终极智慧08:调整好了自己的心,就等于治好了整个天下

 道德经学用 2020-07-21

Hello,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走进道德经81章.云共修活动”!

前面几天,我们一起走进了《道德经.问道心得》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关于前面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文章均附有语音):

今天起,我们将走进第三章,继续为大家分享我们学用《道德经》的真实故事和感悟。希望我们一起进入圣贤老子的智慧海洋;牵手共度“81章云共修”的这段美丽时光。


引言

在《道德经》第一章里

老子讲了“道”是一切关系的基础,道创造宇宙、创造生命、创造万有——这是讲生命第三层楼上本源的问题;也是《道德经》五千言的总纲。

在第二章中

老子通过“有无相生”这条主线,讲了道如何演化出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也讲了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与目的;以及我们如果想到达人生更高的境界,该怎么办?

老子说:我们要把自己培养成圣人,要效法天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做事方法——这是讲生命第二层楼上的事情,讲圣人是如何运用道的;这也是老子直接把人生幸福圆满的方法告诉了我们。

很多人会说:“《道德经》是不错,但太高了,和我没关系——我这辈子当不了圣人,只要努努力,过好我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但您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小日子,虽然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也有些人连这都弄得一塌糊涂,为什么呢?还有些人把家庭、事业搞得鸡飞狗跳;搞到后来,别说琴棋书画诗酒歌了,他可能连自己的健康、连命都弄没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有一个朋友,下了大力气一心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可孩子的一只眼睛几乎失明了,当时人都得了抑郁症,她整个家庭都差点因此毁了……她的问题在哪里呢?这个故事,我们会在后面讲给大家听。


如果您每天花点时间,走进《道德经》,走进规律,您慢慢就会发现:很多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背后是有原因的?

因为一个人的成就,不是努力就有结果的;努力是必须的,但不一定富有、不一定成功、更不一定幸福!

一个人的成就,和他的种子有关——我们的每一个念头、语言或行为,都会在身体内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起来,形成我们的思维模式,这就是“种子”。

种子就是命,命不改变,健康、财富、好运等你想要的那些好的果是不可能出现的!

所以,即使您有钱、有名,但如果没有了道,您的生命中就会有缺少了“道用无穷”的思维,那么您一定会感到很匮乏、很无力!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35章中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也就是说,只有我们执掌了大道,那时你不用求,但天下的所有资源都会自动来汇聚,大家都是心甘情愿供你驱使的,所以对你没有任何伤害,那时大家都得到了安宁、和平、康泰——这种安平泰,不正是我们最希望得到的吗?


我们这一辈子,说穿了,不就是希望自己身心健康、家庭和谐、事业有成,最后临死前,还能没病没痛、子孙满堂的寿终正寝吗?

但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就必须得有德——这份德就是老子在第二章中所说的“做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没有这种由道而生的德,人生就没有真正的获得,所以中国有个成语叫“有德者得”,这就是天机奥秘,这也就是规律本身!

所以,老子极其肯定地告诉我们:如果你真的顺道而行,这么做了,结果是什么呢?是“是以不去”——也就是说,当我们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求、什么都不算计时,你最想要的那份健康、幸福、成功、自在、圆满反而一个都跑不了,都会自动被吸引到你身边!

所以,有句老话说:“人欠人,天不欠人”,这是真话!只不过了解这个规律,并且真敢相信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了!


顺着这个思路,来到了第三章中时,老子就更直接了,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当你不遵照规律去做时,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这个世界就乱了——大家开始争斗不止;社会开始盗贼多有;天下开始民心大乱、世风不古……

这是老子在近三千年前对后世子孙的告诫,而今天呢?我们仔细想想,人间是不是已经到了老子说的这个地步了?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们又能如何改变这一切呢?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部分来分享第三章:

  •  第一部分 世界三大乱源,皆起于欲望;

  • 第二部分 修行是为了发现:人生原本没有问题

  • 第三部分 心自由,人生才能自由


第三章的核心主题是:如何能达到天下大治?

对应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个“天下”与我们每个人的福祉都息息相关,所以古人谆谆我们教诲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这个“天下”不光是指世界各国;还指我们的身体、指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企业,这些都是“天下”——这些天下的主人,就是我们自己。

所以,让“天下大治”,就是让我们自己幸福、圆满;而当我们每个人的天下都好了,那整个世界也必然好了!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就是世界,世界也就是我们!走在幸福、圆满的路上,咱们一个也不能落下。

所以在第三章中,老子在这里,其实是延续了他在第二章中讲的内容,但是这次是从反面来说了——老子说,规律是当我们真的做到了弗始、弗有、不恃、弗居时,就什么都“不去”了。但如果做不到呢?就会出现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三个结果——争、盗、乱。


不尚贤,使民不争

什么是“贤”呢?

古人说:“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

意思就是,这个“贤”不是靠自己的功德力自然而然被推举出来的,而是世俗中的“贤人”——这种人能言善辩,不遵行规律但善用权谋,失去了质朴但聪明机智。

所以,《说文解字》里讲到“贤”这个字的解释是“货贝多于人”,也就是名声、财货比别人多,但不是德比别人高的意思。

什么是“尚”呢?

“尚”在这里是推崇的意思,这也是我们心里的一种判断,觉得有些人能力比别人强,所以就推崇他、以他为榜样,还奉以高官厚禄。这么做的初心,其实是希望大家都能见贤思齐,但结果却是两个:一个是人们为了能得到推崇而使用手段,这样就让人心失去了淳朴;另一种则是大家为了争抢有限的资源,争斗不止,这样就让环境失去了和谐。

因为过度宣染“贤”的本身,只是反映了我们的个人意志;而且一尚贤,就有了高低、贵贱、好恶之分,那些没有被尊为“贤”的人,他们心里会不舒服,就会产生对立情绪。那么,随着日积月累,争斗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老子正是看到了这里面隐藏的危机,所以他说要“不尚贤”,就是说对那些所谓的榜样,要是能做到不贵之以禄、不尊之以官的话,大家就不会争斗了!


那么,“不尚贤”是不是就是消极主义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我们一起学用《道德经》的朋友中,有多数都是企业家,而他们都是标准的实干家——对于《道德经》呢,也没当它是一门哲学,而是学了就用,然后用了就见效。在聆听他们的实证案例时,也触动了我们的很多灵感,因为人生就是一个管理的过程,管得好自己,才能管得好企业、管得好人生。

在管理中,其实很多都是共性问题,比如“评优”,这也是所有企业里都会使用到的绩效考核方法。

像我们自己,以前也是年末评选优秀员工,但能力强的来来去去总是那几位,其他人永远没机会上位。后来,我们又增设了很多名目,比如优秀班组,优秀这,优秀那……

但说老实话,表现好的还是以老面孔为主。这么做,只是扩大了奖励的范围而已。但是都奖励了,和不奖励又有什么差别呢?


后来,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个“评优”的起点和终点是不是有问题?评优的意义又是什么

最初,我们评优的目的是多劳多得,可效果往往是:

  • 一、大家的争斗心容易起来,和谐没了;

  • 二、每次都争不过别人的,干脆放弃了,于是让评优流于形式;

  • 三、前任在这个位子坐久了,想让他下来,人家就会有想法;

  • 四、后来者也没有了上升空间,这样不能新陈代谢,容易造成人才流失。


那这样评优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在老子的智慧中,天地是“不仁”的,它“以万物为刍狗”。

也就是说,天地从来没有评判和分别,总是一视同仁,所以天地的“不仁”不是不够慈爱,而是有真正的大公心,能做到“天下为公”!所以,如果我们在企业管理中想要的是公平,那应该如何体现公平?尤其是如何去关注后来者呢?

很多企业家在应用《道德经》的过程中,给出了他们的改革方法。

有一位保定的杨总说:他们公司里,通过学习《道德经》,改变了评优的方式,所以这三年员工的积极性更高了,很多新的人才也涌现出来了!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平时,公司是用提成的方法来奖励员工的绩效;而到了年末,则重点评选出本年度的“最佳进步奖”——也就是让员工自己和自己比,只要提升了自己,就能得到奖励!

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这种评优方法,需要管理人员付出更多努力。但这个方法,有几个好处:

  • 既在平时做到了横向上的公平——只要业绩好,就可以得到对等的奖励;

  • 同时,也在年末做到了纵向上的激励——让员工关注自身成长,减少横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公司的和谐氛围;

  • 而且,也可以让企业的关注点和资源更多地向后来者倾斜。

听了这位企业家应用“不尚贤”的方法,对我们都很有触动!


后来,我们也在思考:一个企业,对什么方面、什么人员来评优?代表了企业的关注点所在!

能创造绩效的肯定是精英,不断进步的也是未来的人才,但我们还能不能再进一步去思考:企业里最需要的人才是什么?而这样的人才有没有得到关注和奖励呢?

就像在我们单位里,有很多人并不是技能或者绩效最突出的,但他们特别会培养人,也甘愿主动把荣誉让给别人。这样的人往往并不是最显眼的,但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一波又一波的人才不断涌现,更谈不上整体和谐了。

这件事我也是后知后觉的才发现的!因为,有一次出去做分享,当地教育局需要我的详细简历,我就让园里帮我准备一份。后来,发给我的时候,我自己吓一跳!因为,很多荣誉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得的?

后来,我才弄明白,是我的园长自己做出了成绩,但却把荣誉都放到了我的头上——那时,我真的很敬佩她!因为,其实这都是她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做出来的,而她把所有荣誉都给我了,也没有来对我说。如果不是那次要准备简历,连我都不知道!所以,她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真的是我的老师!


在《道德经》第六章中,老子说到一句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也就是说玄妙的自然母性之门一直生生不息地创造万物,这就是天地万物之根。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生命,每个生命都需要有自己的造血机能;而这些能培养出人才又心甘情愿默默无闻的人,就像企业的“玄牝之门”,也像生命的造血干细胞——所以,这些能培养人才的人,其实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而言,最好的老师永远不是自己厉害,而是那些能让学生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所以,如果从生命的角度去看管理中最需要的人才,我想,除了绩效和进步之外,我们还应该寻找和关注的是那些“最会培养人才的人”!

因为,绩效固然重要,但绩效背后的人才是更重要的;同样,人才固然重要,但才华背后那颗愿意成就别人的心是最珍贵的!


其实,工作就是我们修行自己“无我利他”品质的最佳练功场。

老子明确指出人生成功的捷径就是“万物做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当企业营造的氛围,能有利于引导大家放下自己、相互帮助、相互成就时,这种“无我利他”的价值观一旦内化为品质,融入产品和服务中,那么为企业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我们能在工作中磨练出一颗专注于培养后来者、成就后来者的心,那这种格局和心量将把企业带上生命更高的维度,因为思维决定命运——有大思想、大格局、大视野,才能产生大神奇;一个人越是舍得、越是放下,那他也将拥有更多的机遇、空间和生命力!

所以,当一个企业同时关注了绩效、关注了员工成长、又关注了能培养出人才的人,这三个点就能形成一个立体的循环,让企业成为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提升的学校和一个智慧的道场!

这将直接把企业的生命维度提升上来!这就是学用《道德经》的好处!


因此,老子说的“不尚贤”并非是不要贤能,而是不要那些图一己之私的“贤能”;老子的意思是不要推崇某个人或某种能力,也不要追名逐利,而要学习这些人的德行。

在《道德经.问道心得》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为名、为功、为己、为荣耀而付出的人,是不能成为“贤人”的。人生所建立的一切名誉、地位、财富最终都得抛下,得到多少,就要放下多少。所以,不要被表象的名号所迷惑,心要宁静,不要纷乱。“贤人”是合道的结果,也是“天下乐推而不厌”的结果。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您求功名,那你的所作所为就都会变成斤斤计较,你就会不由自主地盘算自己每天的付出能换来什么好处——到那时,你的大脑就会被“得失”所占据,从此你就再也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真正的功劳了。

而一个为名、为功、为己、为荣耀而做事的人,最多也就累积一点福报,但最后很可能连修行的大门都没有进。那就太可惜了!


总之

老子说的“不尚贤,使民不争”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心;也是为了让我们永远把关注点放在自我身上,去注目于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充分展示活力——这才是人生的根本大事

因为,只要我们自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就等于治好了世界、治好了整个天下!

因此,“不尚贤”的方法论就是:

我们要看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也要有等待他人成长的耐心——修行永远是对自己的心而言,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要求别人。

以上就是关于第三章中“不尚贤,使民不争”的分享。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关于“世界三大乱源皆起于欲望”的其他内容。感恩您的耐心聆听,我们明天再见。


如果喜欢的话,请您给与一个温暖回复!

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鼓励——您永远不会知道,有时候,您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别人的一生!

更多道德经生命规律,和真实学用故事,请您关注:@水殿风来暗香满!

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命,了解生命,绽放生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