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德新‖姓氏浅谈

 客都原创 2020-11-06

姓氏浅谈

文/梁德新

中国人究竟有多少姓?据2000年出版的由四川人陈万甫历时30多年编著的《中国姓氏大词典》记载了我国由古至今曾出现过10129个姓氏,其中汉族姓氏八千余个,少数民族二千余个。

姓氏学属于社会学的范畴。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图腾”指原始社会,部族对某些自然物的崇拜。中国人的姓氏中,如马、羊、鸟、梅、荞、山、龙、凤等,都是图腾名称的遗迹。我国的姓氏研究起源于先秦,盛行于唐代,发展于宋明之际,历代朝廷都设置有撰写、考定、收藏姓氏资料的机构。姓氏资料浩如烟海,除历史一再出现了不少姓氏书专著外,并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以及方志,族谱等著作之中。
汉代,我国的姓氏体系基本上确立下来。东汉初年(公元一世纪),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义》中,专门讨论了姓氏的问题。此后一千多年来,产生了许多专门讲姓氏辞书。这些姓氏辞书对于人们考查姓氏读音、字形、来源、演变、分布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汉代以后,在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下,出现了许多姓氏的族谱和家谱,近千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百家姓》,据说是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一个老儒师编撰的。他把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念起来琅琅上口,象一首四言诗。
历代姓氏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旧的姓氏不复存在,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姓氏,甚至还有怪姓。台湾有怪姓,油、盐、柴、米、酱、醋、茶都是姓。
历代兄弟民族所用的姓氏,原绝大多数是双音、三音、甚至还有四音姓,数量达一千多个。元代的蒙族姓,清代的满族姓氏,这些民族使用了汉语以后,多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经过历史演变,例如:卢浦氏简称卢,安迟氏简称为安氏。
据统计,从古至今在全国各地,“一字姓两字名”,再次是“一字姓一字名”和“二字姓一字名”、“二字姓二字名”,现在仍有这种姓名形式。
历史上有上千个姓氏现在已消失(如:乙那娄、郁久闾、叱伏烈等)。但是在当代又产生了一些历代未记载的新姓氏。例如,山东省有“傌”姓。此姓原为马姓的一支,清代雍正皇帝下令其改姓“骂”,世代沦为贱民,一直到民国初年才加上立人旁为“傌”姓,表示重新获得公民权和姓氏权。
人口集中的地方是造成姓氏多的主要因素,有些姓氏多的地方是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造成的。广东省梅县松口镇是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因它水陆交通方便,旧时商业繁荣。因为外来人到此地定居的多,造成了松口百姓杂居的现象。1980年统计松口镇吃商品粮居民1万2千多人中有120个姓氏。
被称为“姓氏博物馆”的福建省武平县军家镇,现有人口一万六千余人有119姓,左邻右舍几乎是不同姓的。这些居民是当地驻军的后裔,据史书载:明洪武年间,当局派五千官兵前来镇压当地农民起时,此筑城屯兵。官兵在此长住下去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因为军人来自全国各地,因而姓氏众多,造成了当地姓氏多的原因。
据初步统计,现代汉族姓氏,北京市有2225个,上海市有1640个,广州市有1802个。据梅州市地方志办公编写的《客家姓氏渊源》记载,梅州市的客家姓氏约有280多姓。

(本文发表2007年《梅苑》杂志第3期,2007年《嘉应客家文化研究》杂志第1期)
作者:梁德新
作者简介:梁德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年幼时因诸多原因生活坎坷,老三届的中学生,1968年离开学校后,当过农民、村榨糖厂工人,学修家用电器、学修钟表,在福建等地流浪做工。知识和机遇攺变了命运,参加高考后终于圆了读书梦,读了师范中专后在小学任教,读了大学后在中学任教。受地方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影响,对地方文化和客家文化有兴趣。曾任中学历史教师、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兼学习文史委员)。在职其间兼职及短期借调文化部门,2009年在梅县松南中学退休,先后聘为梅州市《客家人》《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顾问、《梅州侨乡月报》特约撰稿人。在国内的二十余家刊物发表文章约千篇(含网站)。编著有《客家乡情》《客民俗风情》《客家松口民间故事》《闽粤梁氏宗祠通览》等书8本,2009年吸收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聘为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对客家文化有研究,学术论文在华南理工大家客家研究所、嘉应学院、北部湾大学(广西钦州学院)等刊物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