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木兰》影评,巾帼不让须眉

 影视资讯梦工厂 2020-07-21

初始木兰是在初中的教科书上,当时并没有多去留意这位女子.只是应付应试考试把<木兰诗>几乎一字不漏的背了下来.至今依稀还能背上两段.就是那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以此展开<木兰诗>篇章.

<花木兰>这部电影让我们有第二次机会再认识到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它是由美国迪士尼拍摄的动画片,虽然在情感上我们可能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和一种说不明也道不清的感觉,那就是始终觉得它不地道.或许只需要片头把迪士尼的城堡换成上影集团的红色剪影,那一切将变随理成章.但是外国制作并不影响我们对这部动画片的喜爱.你怎么能拒绝叛逆却极有责任感外刚内柔的女子呢?你怎么能拒绝那顽皮可爱而且非常爱面子的木须和低调有爱的蟋蟀呢?你怎么能拒绝那位祥和的父亲,风趣的奶奶.和搞笑的"三人帮"甚至那位刁蛮的媒婆呢?但是,我可以拒绝李翔校尉,我不喜欢他,不解释.是的,所以自然毫无疑问它既卖座又卖好.造就上亿的票房和极佳的口碑.为迪士尼城堡的上方又填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非常感谢这部影片让我了解到原来原来严肃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人如此的捧腹和放松.无疑,影片制造人确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味,但古老的故事和现代的表达方式的碰撞竟然是这样美丽的火花.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披着中华文化外衣的美国式(迪士尼式)的电影.我是这样来理解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段作品来演义.<木兰诗>是中华文化里为数不多表现女权主义的作品.在中国历史男尊女卑的情况已是严重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而如今社会是绝对的提倡男女平等.所以如果迪士尼公司原那种宣扬男权主义的题材或许会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吧.此座也为女性再一次呐喊.整部影片也都是按照美国的方式来运作的,从片头的木兰在一个夜黑风高的的雨夜,偷穿戴父亲的盔甲奔赴战场的不辞而别.而非原文的"旦辞黄河去,幕去黑山头".前者表现出美国文化一个人拯救世界的孤单英雄桥段,而后者才是中华文化的难分难舍.我并不是在纠动画片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是要纠结那些与中华传统不符的东西.那么电影也就不必看了.

原文对木兰征战沙场仅是一笔带过,在影片里却是浓墨重彩的变现.此鲜明的对比反应了东西方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前者是东方人呢的友善和平与中庸.后者是西方人的好斗充满竞争的生活方式.这部影片也是贩卖中华文化卖的比较彻底的一部电影.其实<花木兰>无非就是一新瓶装旧酒的桥段,但是不得不承认,老外的包装水准是咱们无法企及的.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为什么中国人在这个方面做的不够好呢?中国有那么久的历史积淀,有那么多的传统文化题材.或许恰恰是因为中华历史太悠久,文化沉淀太多.无形中也对今人赋予沉重的负担,方寸之间难以大展拳脚,这也是文化束缚的一种悲哀吧!背负的太多,前行的脚步自然会放慢.有的国家在此方面较于中国便是一个优势了.他们没有那么深厚的历史,也就没有那么沉重的负担,使得他们可以毫无节操的"为所欲为".轻装简行自然脚步利索.我希望中华儿女身上所背负的是为了远行的干粮,那么在历史的长跑中,总有一天会实现超越.青苹果影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