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1987初识“大淙潭”一一 现在的豫西大峡谷。

 大美洛宁 2020-07-21

幼尝不识事,闻大淙瀑盛名长者之口。言:某年某月某日,某高中之学生到此游玩,少不更事,投石块与潭中,渎神灵,且口出污浊之言。返途,朗朗晴空忽乌云乍现,鸡蛋大的冰雹自空而降,仓惶之学生遂对天跪拜,生亦伤数多。兹近之洛卢村民,深信其通灵,每遇灾害之年,沭浴净身,诚求之以降祥瑞,无所不应。此番虚实,口口相传,无从考证。

幸与1987年仲春某天,春和景明,故县乡中初三学子并教师六十余人,晨7点,自修竹合抱之校园,向西南行之数百米,走列石穿越八九米宽的小溪,经一片桃夭之地入纺锤形山口,始见一渔塘悠然横卧最宽处,如井底之蛙,蓝天仰视,塘边桃粉李白,绿柳婆娑;塘内,大鱼之寂寞难耐,探头探脑,小鱼之自得怡然,莲戏其中。约十数分钟,出锤口,豁然开朗。抬眼,绿树青山,阡陌纵横,牛羊满坡,山花烂漫;小路逶迤兮,似白娘子休憩芳草萋萋间;泉水叮咚兮,似天赖如禅音袅袅不断。旦旦裂裂,疑入东晋桃园兮,青丝高挽臂挎竹篮,疑诗经里的女子款款而来兮。东西两边,依坡而建之房舍,敞门开院,坦坦荡荡,土墙蓝瓦,绿树合抱,鸡犬相闻,整齐俨然。此乃故县竹园沟村,下游组是也。

过下游组,缓缓上坡,过一竹林,行约两公里处乃黄路坡组,仅十余户人家。此后,再无开阔之地,穿山腰越涧溪,披荆斩棘,几上几下,避俗世之杂念,绝红尘之喧嚣,再无人烟。

约行至两小时,千米之外,如闷雷贯耳,似机过隆隆,疲惫顿除,雀跃欢呼,任藤蔓牵衣,凭乱石挡道,下托上拉,一睹真容,迫不急待。

百米之外,寒气逼人,风挟水雾,氤氲扑面,谷底仙气升腾,顿感神清气爽,涤尽心尘。一道白练从高空垂下,似飞珠滚玉,又似娇娥姐妹,身披婚纱,端坐莲池,双手抚琴,足踏白浪,且歌且舞,夫君之缠绵诉之不尽,缱绻之情思飞入潭中,半溅向高空,成艳阳下的虹霓,璀璀夺目,赋山之灵性,赋水之禅意,漫山遍野的莲趐花开成指点迷津的菜籽花的黄,为爱迷路的灵魂点亮心灯,医情殇之顽疾,疗相思之苦痛。半融入深潭,流经洛河,汇入大海,遍天涯海角,五湖四海,颂大淙之悲悯情怀。

夕阳西下,恋恋不舍,时隔二十年,莘莘学子可否记得当初约定,二十年后再相会?

当初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淙潭,今竞然开发为豫西大峡谷,已名扬天下。每年四至十月,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沿大淙河逆流向上登至山顶,由大大小小的99级瀑布及300多个潭池组成,历史源源和诸多传说引人入胜,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变迁,昔日荒凉孤寂的“大淙潭”已今非昔比,它见证了农民幸福指数的逐步提高。有兴趣的话,不妨到此一游,定会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贾小娟,网名月亮,洛阳市洛宁县人。喜欢文字,自娱自乐,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交友铭:友不在多,真诚就行。言不必甜,懂我就成。斯是吾心,知热知冷。雪中送炭暖,伤口撒盐疼。善良头一等,相互能包容。士为知己死,言由衷。无面具之困扰,无语失之惶恐。伯牙遇子期,鲍叔遇管仲。欢呼之:何憾之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