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宁县寨子韦氏家族的播迁——河南省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概说

 大美洛宁 2020-07-21

洛宁县寨子韦氏家族的播迁

——河南省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概说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泽武整理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韦天福审阅

韦氏家族世居寨子村,寨子村今属洛宁县陈吴乡管辖。寨子村位于洛宁县城东南6公里处,在陈吴乡政府所在地陈吴村北3公里处。寨子村今分为东寨子村、西寨子村两个行政村,寨子村主要以韦氏家族为主,韦氏家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韦氏家族人口约2000余人,是村中最大的家族。

寨子韦氏为洛宁县名门望族之一,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支派众多,历代迁徙流播,世远年湮,不得而详。寨子韦氏家族主要流派有:寨子韦氏东门支派、寨子韦氏西门支派、禄地韦氏支派、陈吴韦氏支派、寨根韦氏支派、新村韦氏支派、观湾韦氏支派、明珠韦氏支派、大原韦氏支派、王范支派、西陈宋韦氏支派、原村韦氏支派、东宋韦氏支派等,而河南省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则是寨子韦氏众多流派中最大的支派,考证其渊源概况,对研究寨子韦氏家族发展史,意义重大。现将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支派详加考证,介绍于后。

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支派。

韦城村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东南50华里处,人口4000余人。其地紧邻黄河北岸,是方圆数十里的一个大集镇,历史上处于阳武、封丘、祥符三县交界之地。韦城村自明清至民国时期归封丘县管辖,又称“韦城集”、“韦城镇”。建国后,该村划归原阳县陡门乡所辖。

韦城村韦氏家族于明初始祖韦成自河南府永宁县(今洛宁县)迁此建村,后裔聚族而居,该村韦氏一脉人口达3000余人,加上播迁到其它各地的同族,人口约一万余人,可谓人丁兴旺,枝叶繁茂,为原阳望族。韦城村韦氏家族支派出自洛宁县明珠村韦氏家族,明珠村韦氏系出寨子韦氏家族。韦城村韦氏始祖韦成为洛宁县寨子韦氏十一世孙。

洛宁韦氏家庙

一、洛宁韦氏家族概况

洛宁县寨子韦氏家族祖籍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寨子韦氏始迁祖韦仪,北宋人,系京兆韦氏九大公房中著名的郧公房韦孝宽后裔。韦仪之祖父韦秀徙居盩厔。韦秀生韦德,韦德生二子俊、仪。韦仪青年时投笔从戎,因屡立战功,被金朝封为武德将军。在天会年间(1123-1137)韦仪游历洛西,喜永宁山水之秀,定居永宁县太平乡太平村(今洛宁县陈吴乡寨子村),韦仪生朴,韦朴生瓊、玠 ,分为东、西两门。韦瓊后裔为东门,韦玠后裔为西门。

金武德将军韦仪墓

金武德将军韦仪墓碑阳

金武德将军韦仪墓碑

金武德将军韦仪墓碑阳

金武德将军韦仪墓碑阴

洛宁县寨子韦氏家族祖茔碑林

洛宁《韦氏家谱》

据洛宁《韦氏家谱》和寨子祖茔碑记载:“四世以来,因元末流寇作乱,村多被焚,家谱失传。道光四年(1824年),有23世韦邦杰等,查考祖茔诸碑,又承先人诲谕,四至九世无可稽据,名讳失传……十一世东门只存美、润、杰、明、洪、浩、铎七名;西门只有宽、亮、海、让、成、得六名,只知一辈,不知远近……成(迁居明珠村)生三子:彪、瓒、琪……”

洛宁县寨子《韦氏宗谱》

洛宁县寨子《韦氏宗谱》

洛宁县寨子《韦氏宗谱》

洛宁县寨子《韦氏宗谱》

元朝末年因流寇作乱,村庄被焚,家谱失传,韦氏家族自第四世至第九世,先祖名讳失传。十世东门仅存韦温、韦祥两人名字,十一世东门仅存美、润、杰、明、洪、浩、铎七人;西门十世仅存韦敬一人名字,十一世西门仅存宽、亮、海、让、成、得六人。十一世时东门有七支,西门有六支,分支立派,世代繁衍,瓜瓞绵绵,繁茂昌盛。

西门韦氏十一世韦成,字武功,原为永宁县太平乡寨子村(今洛宁县陈吴乡东寨子村)人,大约在明朝初年建文二年—永乐十八年(1400-1420年)徙居明珠村,生有三子:韦彪、韦瓒、韦琪,其后裔世居明珠村(今洛宁县涧口乡明珠村),今传至34世,后裔2000余人,亦为巨族。明朝韦尚质任四川叙州府经历;清乾隆丁未科恩赐进士韦元勋,授翰林院检讨,均为明珠村人,即出自该族。

二、韦城村韦氏家族渊源

韦城村韦氏祠堂

韦成迁居韦城时间约在明朝前期永乐十八年—正统五年(1420-1440年),或与此相距不久的年代,这同时也是韦城村建村的时间。韦成为谋生计,长年辗转于永宁(今洛宁县)和原武县、阳武县、祥符县、封丘县韦城集之间贩卖竹器。后又在韦城村重娶家室安家,亦生三子:韦兴、韦振、韦举。韦成去世后,归葬洛宁,清嘉庆时尚有墓碑存世,其妻张氏则在韦城安葬立祖。韦成为洛宁韦氏第十一世,为原阳韦城韦氏第一世。

韦氏始祖韦成,是河南府永宁县人,因卖竹筢落户到这里, 他经营的竹货生意很是兴隆,娶了当地“接骨张”的女儿为妻,韦氏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渐成一村落,后裔为纪念韦氏始祖在此创家立业,后人便以始祖韦成的名字作为村名,称为“韦成村”。由于黄河水患频发,村子修建城堤,后演变为“韦城村”。坐落于韦城村东西大街路北的韦氏祠堂大殿中间供奉的始祖名字即为“韦成”,并且明确注明“永宁人”,说明韦城韦氏认定其始祖名韦成,系永宁人。另外,据2003年版《原阳县地名志 韦城》词条:“……故以姓氏命名为韦城”。

中牟县韦滩村族人从祖坟中抄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韦氏祖茔碑记》。该碑记内容是迄今发现唯一存世的关于韦城韦氏族源的历史文字资料,极为珍贵。

据《韦氏祖茔碑记》记载:“遭明末之乱,家谱失于流寇,至今族人未有知其来历者。留心访闻,幸永宁尚存其家谱,又经钦赐翰林麟阁公之重修,较前而更详也。”又云:“麟阁公曰:我韦氏自山西①(注:原碑文为山西,此处应为陕西。)迁至永宁,遂家永宁。因始祖讳武功尝卖竹汴右,后因治产汴右,又重娶我始祖母张氏,生三子:讳兴、振、举,遂家汴右,即今韦家城也。及临终,我始祖仍归葬永宁,而祖母不与焉,所以此地有祖母而无祖父,此韦氏由来之大略也。”经查阅文献考证,麟阁公就是洛宁县明珠村清乾隆进士韦元勋。

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无论是家居院落、村落还是城邑,人们均以面南为正,习惯于朝南向阳,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开封古称“汴”,韦城村因位于开封西北50华里,故称“汴右”之地。从《碑记》可知:韦滩韦氏始祖名韦尚才,原为韦城人,约于明朝后期迁居黄河南岸滩地定居,后世繁衍,名村曰:“韦家滩”,即今中牟县狼城岗乡韦滩村。其六世孙从堂、从忠因卖枯树整修祖茔,立碑记述家族源流,这是目前留下唯一关于韦城韦氏源流的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根据这段资料记载可知:韦氏祖先名韦武功,原为永宁人,因长年在韦城一带卖竹谋生,后在韦城重娶妻子安家,生三子:韦兴、韦振、韦举,临终又归葬永宁,其妻卒后在韦城立祖埋葬。据《韦氏祖茔碑记》记载:韦城韦氏原有族谱,由于明末战乱“失于流寇”。

据考证:西门十一世韦成初迁明珠村立祖,后因辗转到河南封丘县韦城集(今属原阳县)一带贩卖竹器,之后另立家于今原阳县韦城村,韦成在韦城集娶张氏,生三子:韦兴、韦振、韦举,分为三门。韦成去世后,归葬洛宁,清嘉庆时尚有墓碑存世,其妻张氏则在韦城安葬立祖。韦氏后裔聚族而居,为纪念始祖韦成迁此建村,村名以始祖名“韦成”命名,后演变为“韦城村”。

清代时期,洛宁寨子韦氏家族排行字辈,为20字:“元儒承先泽,恩德启佑深;玉清高楼锁,到后一堂春。”这一排行字辈在洛宁寨子韦氏家族应启用于清康熙中后期,韦氏合族通用沿袭至今。清乾隆年间进士韦元勋,就是洛宁“元”字辈人,第二十世。

关于这个排行字辈启用时间,我的理论依据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韦元勋中丁未科进士时,韦元勋已年届八十以上,据此推断,韦元勋最迟生于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洛宁韦氏家族排行字辈启用时间,当在此之前。韦元勋中进士具体情况,见清代《乾隆实录》,记载非常详细。

关于韦城集韦氏家族的排行字辈共20字,即:“元儒承先泽,恩德启佑深。诗书广永远,高厚裕长春。”根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修祠堂碑记》捐资者名录等资料推断,这套字辈也应启用于清康熙中后期。三百余年来,族中男子取名严守其序,几无逾越。许多女子取名也往往遵从。

从洛宁寨子韦氏家族排行字辈与韦城集韦氏家族排行字辈二者对比可以看出,两地排行字前10字完全相同,后5字读音相近,虽然11-15字完全不同,其原因无法细究,但其传承关系却能一目了然。相传,这20字系韦城族人与洛宁同族共叙家谱时所排。当初,排行字应当是完全相同的,由于家谱失传,很可能是排行字在口述传承过程中,某一派发生谬误所致。从排行字辈可见,韦城韦氏源于洛宁韦氏当属无疑。对于这20字,洛宁韦氏族人在取名时,除开头的几世外,后来的韦氏族人并没有严格遵从所序字辈起名,只是将其作为某一世代的标志;韦城韦氏支派排行字“诗书广永远”,从这种意义上说,正是反映了韦氏先祖两千年来诗礼传家的家族遗风。

韦城村韦氏家族排行字“元儒承先泽”之“元”字为洛宁韦氏第二十世、韦城韦氏第十世。当前,韦城最晚的“广”字辈,为洛宁韦氏总序第三十三世、韦城韦氏第二十三世。

1994年,韦城村韦氏族人又续20字:“忠孝业建勤,良善济世民。俊杰晓仁义,安国庆祥云”。

三、韦城韦氏播迁分布

韦城村韦氏家族立始祖韦成为一世,二世韦兴、韦振、韦举,分为三门。韦城韦氏自在汴右安家以来,人丁兴旺,发展迅速。至乾隆五十六年,已发展“百有余家”,嘉庆二十二年,共127家。世代繁衍,至今已二十三世,族裔昌盛,居韦城村者约3000余人。后裔播迁全国各地,后裔约一万余人,为原阳名门望族。主要分布在原阳县韦家城、封丘县郑村和黄河南岸中牟县韦家滩等村,后又播迁到前白寨、后韦、闫寨、周庄、范滩、徐庄等村和郑州、开封、安阳、新乡、洛阳、武汉、宝鸡、淮南、乌鲁木齐、台北以及美国的加里福尼亚州等地。

四、韦城村韦氏家族人物志

明清以来,韦城韦氏家族名人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先后产生过1名进士、2名举人、1名监生、数十名生员(秀才),1 名少将。尤其是民国时期韦庆恩家族父女、子侄5人分别效力于国、共两党,且身居要职,被传为佳话。

韦御史: 韦城村人,其名不详。相传明潞王朱翊镠到开封府游玩,途经韦城村,将其收为义子并抚养长大,曾任转本御史。目前尚未发现关于韦御史的任何记载,姑且存疑。

韦承瀛: 字仙洲,韦城集人。性孝友,甘澹泊,好读书,不慕荣利。嘉庆十五年(1810年)生,性孝友,甘澹泊,好读书,不慕荣利。三十岁中举,道光十五年(1835年)领大挑二等,实授郑州学正。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大饥荒中曾在本村开囊赈济,颂声载道,四方共献匾额,被称为“义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九十名进士,钦点户部主事,分发福建直隶司。咸丰十年(1860年)乞休还籍。(据民国26年《封丘县续志》等)。

韦恭先: 字敬亭,号静臣,韦承瀛侄子。清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举人。为保卫家园,提议修筑韦城寨,并出巨赀相助,“民赖以安全”(事载民国26年《封丘县续志》)。

韦元梅: 韦城村人,生员。嘉庆二十二年率领族人重修韦氏祠堂,并撰《重修祠堂碑记》。

韦泽泩: 字汇川,韦城村人,生员。民国十七年(1928)与同村赵海亭创建韦城集初级小学。民国二十年(1931)撰《韦公讳庆恩字寿卿纪念碑》。

韦孙箴: 中牟县韦滩村人,生员。清乾隆五十六年撰《韦氏祖茔碑记》。

韦法先妻刘氏: 陡门村刘德女,性沉静,17岁嫁前白寨韦法先为妻,家赤贫。25岁夫亡,独自抚养3岁幼子泽民,“境愈困而节愈励,子虽少而教迩严”,后泽民考上秀才,家业岁增。弥留之际,谆谆以勤俭训其子,守节45年,死后于光绪二十三年受到旌表,以“欧母齐芳”匾额入节孝祠。事迹载于民国26年《封丘县续志》。

韦德懋:字勉斋,前白寨村人。韦泽民孙,1914年生。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国防研究院”、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党政军联合作战研究班结业。曾任陆军大学参谋班西北班政治教官,陕西永寿、邠县(今为彬县)、蒲城等县县长,河南省民政厅主任秘书等职。1948年冬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担任第三至第八次大会主席团主席。后任台湾国防部政治专员、考选部简任秘书。1954年任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秘书。1966年任副秘书长。1969年与王抚洲、周树声等创刊《中原文化》,任董事长,兼任国防研究院讲座,中国大学教授等职。1981年当选为后补中央委员。1991年退职后成立中华民国国家统一建设促进委员会,被推选为理事,兼召集人。同时,任中华民国易经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民国太极拳协会理事监事、台北县太极拳友会理事长。

韦庆恩:字寿卿,韦城村人。民国初曾任江苏苏州警察顾问、河南第一混成旅军需官、河南陆军步兵少校、蒙古新疆筹备处处长。因帮助乡民办理塌河土地免税一事,惠及乡里,乡民为其树碑,称为善士。今有《韦公庆恩讳寿卿纪念碑》存于韦氏祠堂。

韦凌云:(1915—1997) 韦庆恩女。1937年赴陕甘宁边区参加革命,在淳旭县边区艰苦办学2年。1940年入延安女子大学学习,当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调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任干事,在毛主席身边工作8年。1948年调西北局工作,1952年任陕西省委行政处处长。1960年任军工电力电容器厂监委书记,行政九级。1984年离休。

韦德镇:(1917—1994) 字景尧,韦庆恩长子。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师部总务科长,军部司令部总务主任。1950任中央党校讲师。因受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案牵连,被下放,保留军籍。1991年平反,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离休后享受老红军待遇。

韦德禄:(1920-1994)韦庆恩次子。毕业于国民党无线电学校,任无线电报务员,排长。1940年调国民党中央军事统计调查局,任无线电台中校、大校台长。

韦德锋:(1921—1982)韦庆恩侄子。毕业于国民党无线电学校,任无线电报务员,中尉排长,1937年任国民党河南省电台台长。

五、韦城村韦氏祠堂

“韦氏祠堂”位于韦城村中心东西街道北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绘画精美,古朴典雅,布局合理,建筑考究。韦城村“韦氏祠堂”是韦成后裔于清代初年(约在1700年)所建的宗祠,韦氏家族先后重修了三次,才形成了今天的祠堂规模。韦城村地处黄河屡次泛滥的博浪滩区,韦氏祠堂能保存如此完好,尤为珍贵。该建筑为研究原阳县古祠堂庙宇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韦氏祠堂现存一个完整院落,有大殿,两厢,山门。山门上悬挂“进土”、“文魁”、“举人”三匾,匾额均以赤金富贵无边图案镶嵌,尤显珍贵。韦氏先祖的牌位均以彩绘图案展示。韦氏祠堂大殿内,居中为始祖韦成像,右边依次为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父子三人之肖像。韦思谦,河南阳武县(今原阳县)人。少年时刻苦学习,最终一举高中,为唐代宰相。韦思谦有两个儿子韦承庆、韦嗣立均为宰相,韦氏父子,同朝为官,先后拜相,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门三相”,为时所称。

每逢重大节日,韦城及附近的韦姓人均到祠堂内祭拜!据本村韦姓人称,他们均是唐代宰相韦思谦的后人。韦城村出了三个宰相,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原阳县韦城村韦氏祠堂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韦氏族人做了一件宗族内的大事,即对韦城村的韦氏祠堂进行了重修,然而,此次重修后不久,黄河泛滥,韦氏祠堂因“地势窳下”,遂致“庙宇倾圯”,于是,族人不得不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由生员韦元梅带领,再次对祠堂进行重修,且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对大门进行了再修。

根据现存资料来看,韦城韦氏家族90年内进行了三次大型宗族活动,都仅限于对祠堂的重修,其间未有修谱之事,以至于乾隆五十六年韦家滩族人欲为先祖树碑立传时,对家世渊源仍然“蒙混不清”, 重修过的“韦家城家庙”也“只有纸写几挂,上列一世某某,二世某某,三世某某”,“竟无从考其某人系某支派”,若非查得“永宁尚存其家谱,又经钦赐翰林麟阁公之重修”,立碑之举,断非易事。

经多方考证:查正史、寻方志、探金石、搜家谱、访故旧,查阅了大量韦氏家族家谱资料,得出如下结论:

一 韦城韦氏家族,并非唐相韦思谦后裔,此种说法缺乏考证,实为韦氏族人附会攀援本地名人之故。

二 韦城韦氏家族源于洛宁寨子韦氏,乃西门十一世韦成于明初自河南府永宁县迁居于此立祖,后裔聚族而居,繁茂昌盛,为原阳望族。

本文参考网上有关韦氏家族资料,还有李中文先生整理的“韦城韦氏家族”以及洛宁历代《永宁县志》、《洛宁县志》、《清乾隆实录》、《韦氏家谱》、《韦氏祖茔碑》等资料整理而成,本文还使用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程卫东先生《武德将军韦仪》一文中的寨子韦氏家庙及祖茔照片,牛春旺提供的《韦氏家谱》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洛宁县寨子韦氏家族的播迁——河南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概说》,2018年9月10日撰文于重庆市云阳县龙洞镇朝阳村,2019年5月2日定稿于河南新乡市红旗区前马屯同和社区陋室。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