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啥是福?

 大美洛宁 2020-07-21

啥是福?适应个人生活环境就是福,这是烙在我心里的精神寄托。可以说我的大半生,就是靠这根精神支柱支撑着走过来的。
三十出头那年,妻子甩手留下三个不懂事的孩子走了......
丢下我和三个孩子要吃穿,要上学,这种基本生活消费得源源不断的来。庄稼还得种,上山搞矿不行,因其有赔有挣。挣来的虽是大钱,赔了呢? 咱赔不起!
咋办呢?这生活还要过下去啊,打工不行,闲了没活,农忙了回不来,庄稼咋办!
孩子还没人照顾。
第一选择:出门到乡下做零工,靠小手艺挣些零用的钱。忙时回、闲时出,从不与人商量。
第二选择:补鞋,活虽脏,但是可以解决孩子们的穿鞋问题。开始,技艺不高,可怜的孩子们脚趾头磨的红肿,但从没叫过苦。
另外,我从乡下换回不少大裤子小棉袄的半旧衣裳,孩子们给啥穿啥,我看着小男孩穿着女娃的红裤绿袄,不知道抹过多少眼泪。
第三选择:粘补塑料桶。成本就是那一点儿汽油、几块烂塑料片,呼呼一粘,就是钱呀!
上中学,孩子们要到别的村,需要常给孩子们些零用钱,其实手中哪有现钱呀!就这么车子一蹬上路了,挨着村转,一到学校门口,便是拾元捌元的到手,然后交些给孩子们,剩下买些油盐酱醋和菜等生活用品回来,觉得是件挺轻松的事。
第四选择:租赁,农村过红白事儿需要租碗筷、碟子、酒具,还有扩音机、高音喇叭什么的,我就自制了一套。也能换回些肉、菜和烟类,贴补家用。那时小儿子还在本村上学,我嘱托他,下学后,听得哪里喇叭响便去,咱家的喇趴口是涂有红漆颜色,只要见到就进去,保你白馍加肉菜,吃个够。
由于自己经济基础太差,孩子们老早就学业荒废。我就将幼小的孩子们送上了打工的道路。
老了打工没人要,我就更舍不得做零工这条路,如今三十余年从未间断。只要有口吃饭,我就要自强自立,不愿拖累孩子们。
我这一生都是滴着血和泪熬过来的。还是那句话,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就是福。我要默默的走着自己的路,自食其力,过着有尊严和自由的生活。

段虎生作品集锦:

雷锋赞歌

夸夸俺的张女好

一次神奇的祈祷

悄悄地告诉妈妈

赋予慈母的赞歌

一桩神秘的差事

《朱军忆母》记

张女为父过年忙

人到老年莫等闲

风雨回程好人多

朦胧中又上了小当

在倔老头儿家坐夜

散诗随笔一一清贫

牢记爷爷殷殷嘱托

柱子转学引起的风波

叶项通老头儿的心思

回忆那一次卖烧红署

发生在客车上的笑话

心思之一《忆老同桌》

心思之二《忆老同桌》

生活中的《乐趣事儿》

重逢遥远的沟口庙会

瞧这一家子的“金桥富路”

脑梗叩开了我的门扇

思念心中的老屋......

扎着羊角辫的靓妞粉丝

纪实文学——在教书的岁月里

纪实文学——一丝不挂的爱

纪实文学——性情稳重的白发孝男

生活随笔——达到啥样目的好?

自由抒情诗——您走来……

谁对谁错——《难辨的道理》

洛宁文化守护人“洛宁城事+老天宝”

老奶奶的孙子靠山——扶贫攻坚之一瞥

友情篇:火箭午夜,在《串串烤酒店》门口

作者简介:段虎生,洛宁县赵村乡凡东北二组村民,青年任教十余年,中年从农,晚年凭薄技游离异乡,终不枯手中文笔,善描人间情肠,传播尊老爱幼,宏扬正气,传送中华文明正能量。

洛宁城事媒体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