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长16.4、宽6.5厘米 重52克 1957年重庆市江北区大竹林砖瓦厂蹇芳墓出土 蹇芳墓又称驸马坟,据《巴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吏部尚书蹇羲之子蹇芳早卒,永乐帝赐以早殁的公主,封为驸马,实行冥婚。 明朝重臣蹇义之子蹇芳为进士出身,未婚即亡,恰逢公主未婚夭折,明成祖朱棣赐蹇芳为驸马,将两人结为阴亲,公主生前遗物与蹇芳合葬。专家多方考证后认定,这座墓葬正是蹇芳的“阴亲驸马坟”,而其中的金钗则属于那位尚未嫁人便早早辞世的年轻公主。 钗自古以来就是深受女性喜爱的首饰之一。钗通常由两股簪子合制而成,因而常成为情人、夫妻离别时的信物:女子将钗一分为二,一半赠予郎君,一半自己保留,待日后重逢时相认。南宋词人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中“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一句就描写了这一场景。 明学士登瀛金钗制作精妙,绚丽华贵。钗脚呈长针状,钗头呈灵芝状,寓意吉祥长寿,镂空累丝,层次丰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钗正面亭台楼阁错落排列,曲苑回廊,小桥流水,藤枝缠绕;高阁上人们正凭栏倚窗观望桥上行走的马队,桥上三位学士官员模样的人正在马上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喜气洋洋;童子仆从鞍前马后地侍奉,抱琴捧盒,鸣锣开道。钗背面刻《三学士诗》:“冠世文章绝等伦,瀛洲学士盛时人。玉堂金马声名旧,明月清风气象新。阆苑朝回春满袖,宫台醉后笔传神,平生自是承恩重,每赐金莲出禁宸。”“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长生不老年年在,松石同岁万万春。” 末署“岁在戊申仲冬吉日造”。结合钗上图案,推测有可能描绘的是西王母大寿,群仙前去贺寿的场景。钗上人物表情生动自然,屋檐门饰清晰可见,让人不由地感叹工匠手艺的巧夺天工、匠心独具,也让人不禁想象佩戴此金钗的妇人该是何等的庄重华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