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谱》解读17

 一空城旧梦一 2020-07-21

龙爪书

【辞源】《尚书故实》“王右军尝醉书数字,点画类龙爪,后遂有龙爪书。”

龙草书

【辞源】《酉阳杂俎》“百体中有龙草书、行押书、半草书。”

擘窠书

【辞源】擘窠本篆刻之名。《洞天清录》“汉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谓其刻印不分格匀排,以篆画多寡配置,或左二右三,或左三右二也。古人题额皆正书,欲其点画停匀,故分格书之,谓之擘窠书,指正书而言,今通称大字曰擘窠书,非本义。 

爱鹅图

【辞源】晋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老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得,遂命驾就观。老姥闻羲之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后有《羲之爱鹅图》世。

笔阵图

【辞源】王逸少作《笔阵图》曰:“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颺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按]孙过庭《书谱》,谓不似逸少语,故斥为伪托。

瘦金书

“瘦金书”是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独创的一种楷书书法字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汉典】宋徽宗赵佶楷书学唐薛稷,笔画瘦硬,自称“瘦金书”。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鸞影去,轻紈留得瘦金书。”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浦城周仪轩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

台阁体

【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明代官场使用的一种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的呆板楷书。台阁,本指尚书,引申为官府的代称。清代称“馆阁体”。后人讥称刻板拘谨、毫无生气的楷书为“台阁体”或“馆阁体”。

馆阁体

【辞源】翰林应诏撰进文字,以堂皇典重为贵,若自成一体,世因谓之馆阁体,又所书字体,亦有此称。

笔生花

【辞源】《南史》“江淹少时,梦人授五色笔,由是文藻日新,后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自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开元逸事》“李白少时梦笔头生花,自是才思赡逸。”

成语“妙笔生花”原于此,妙笔:指高超的写作、书画技巧。以高超的技巧创作出优美动人的作品。也指巧妙地润色文句。

绵里针

【辞源】赵松雪跋东坡书:“公自云:‘余书如绵里铁’。观此书,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铁也。”

用于书法则比喻柔中有刚、内含筋骨。明解缙称:“东坡丰腴悦泽,绵里藏针。”

戏鸿堂

【辞源】明董其昌所刻丛帖名《戏鸿堂帖》,取义《法书要录》群鸿戏海之意。初为木刻,后毁于火,乃重摹刻石,故所传拓本有两种,每集后有董氏自为长跋。清张廷济《清仪阁题跋》訾其橅勘草率,未为善本。

三希堂

【辞源】在京师旧紫禁城内月华门之西,即养心殿西室也。清高宗珍藏王羲之、王献之、王珣,三人之墨迹于此室,因以为名。

龙尾砚

【辞源】歙砚之最佳者,出安徽婺源县龙尾山,其石坚緻易发墨。以金星为贵,最上者其形如龙尾,谓之龙尾金星。见《文房肆考》。苏轼有《龙尾石砚铭》。

文房四宝

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必备的书法工具:

毛笔是中国独有的书写工具,传统的毛笔在表现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以湖笔最为著名。

古代用于书写的墨是天然墨或半天然墨(石墨)。以徽墨为佳。

 纸在历史文化的传播方面体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质地柔韧厚密、色彩洁白、表面光色适中、吸墨适度的纸,是书画家的首选。书法以宣纸为首选。

 我国制砚的历史悠久,造型多样,唐宋时期出现了至今仍为人们赞誉的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意在笔先

或曰“意在笔前”、“意先笔后”。王羲之说:“凡书之时,贵乎沉静,会意在笔前,笔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然后下笔……”(见《右军书法》)。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欧阳询《八诀》云:“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指实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

“意在笔前,文向思后,分间白布,勿令偏侧,墨淡即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调匀点画,上下均平,递相顾揖,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勿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欧阳询《书法》)。

 “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拨使不生涩,如笔下未滑不可便休,三行两行临之未休,取滑健为能,勿计其遍数也。”(王羲之《笔势论》)

 “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大要执笔欲紧,运笔欲活,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右军曰:‘意在笔先’。此法言也。”(宋曹《书法约言》)。

意到笔随

【辞源】苏轼曰:“吾生平作文,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随之,无不尽意。”

用于书法则指心手双畅、神随意往、心闲手敏的书法意态。孙过庭在《书谱》中说道:“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指实掌虚

【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又称“指实掌空”。指执笔时的指掌关系。韩方明《授笔要说》称:“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照着五字法(擫、押、钩、格、抵)执笔,则手掌中心自然会虚空。指管执,腕管运。指实,便于臂腕之力由毫端发出;掌虚,便于手腕灵活调度,挥运自如。指与腕的互相结合,才能很好地用笔书写。

六分半书

【辞源】清郑燮,号板桥,兴化人,乾隆进士,官知县。诗近香山、放翁,有邓虔三绝之目。工画兰竹,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古秀独绝。自谓其书体为“六分半书”。

永字八法

【辞源】唐张怀瓘论书法,用笔以永字为例,称“永字八法”。一曰侧,即点也;二曰勒,即横也;三曰努,即直画也;四曰趯,即钩也;五曰策,即斜画向上者也;六曰掠,即撇也;七曰啄,即右之短撇也;八曰磔(zhé),即捺也。或谓为王羲之所创。

又称“八法”,以“永”字之八种笔画为例,阐述正楷的笔画。是前人归纳书法点画用笔的一种方法。后人亦有将书法称为 “八法”者。

万毫齐力

 【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形容作书时,笔毫一齐着力。书写点画时,笔锋居于点画的中心线,即中锋用笔,其笔毫紧附于笔锋而力着纸面。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历下笔谈》云:“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

笔断意连

 点画虽断,而笔势相连,能给人贯通、协调、完整的美感,即所谓“笔不到而意到”。唐太宗李世民《王羲之传论》称:“观其点画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逆入平出

【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用笔方法之一。指起笔时笔锋从与笔画相反的方向逆锋着纸,接着转锋行笔,使笔毫平静;顺笔画方向而出。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云:“惟管定而锋转,则逆入平出,而画之八面无非毫力所达,乃后积画成字,聚字成篇。”

蚕头雁尾

书写隶书,长画起笔时,回锋隆起,形如蚕头;横波收尾时,顿笔斜提,形如雁尾。“蚕头雁尾”多用于形容分书的特点, “分书”( 八分)为书体之一。古文“八”与“分”两字的意义完全相同,《说文解字》都训作“别也”。“八分”之名,就是因为这种字体的点画和结构象八字分别相背之形而来的。分书的特征主要在于线条的蚕头雁尾,这是一种带有装饰性的笔画,它的产生出于两种原因。一是快写的要求;二是整饬、装饰的要求。

藏头护尾

【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书写点画的重要笔法。指点画两头藏锋,不露痕迹。藏头,指笔尖逆入纸面,藏锋而行;护尾,指全力收毫,回收锋尖。如此行笔,则笔力尽入字中。汉蔡邕《笔论·九势》云:“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又云:“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酬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笔惟软则奇怪生焉。”(蔡邕《笔势》)。

铁画银钩

【汉语成语词典】画、钩:都指字的笔画,直笔为画,曲笔为钩。形容书法刚劲柔婉。语出唐欧阳询《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元贡师泰《送国字张教授》]“黄钟大吕徒协和,铁画银钩谩摹录。”

银钩虿(chài)尾

 比喻笔力精到,刚劲有力。常见于书法笔法中趯(钩)笔的一种用笔技法。书写这类笔画,先应掌握衄挫的书法手法,“抵笔衄锋”驻锋蓄力以收到绝佳的艺术效果。

“笔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黄山谷《书说》)。

担夫争道

比喻书法笔法之有条理可循者。唐《国史补》称:“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落笔峻而结体壮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分隶相通之故,原不关乎迹象,长史之观于担夫争道,东坡之喻以上水撑船,皆悟到此间也。”(包世臣《艺舟双楫》)。

颜筋柳骨

【辞源】筋骨言笔法也。颜真卿、柳公权,皆唐人善书者。范仲淹《祭石曼卿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一波三折

【辞源】《宣和书谱》“释曇林有金书经目,累数千字,终始一律,不失行次,但恨拘窘法度,无飘然自得之态。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王羲之题笔阵图》“每画一波,常三过折笔。”

【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一笔之中有三折笔势。语出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宋翼……潜心攻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指写捺笔的笔法,起笔束紧,颈部提起,捺处铺开,呈波折状,犹如水流自高处而下,穿涧而行,故以“一波三折”作比。

波:水纹。《尔雅》“大波为澜”。喻笔画起伏,指书法中的捺。折:谓笔锋转换方向。比喻写字笔画曲折多姿。

龙跳虎卧

    【辞源】喻笔势之纵逸也。《梁武帝书评》“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凤翥龙翔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禊”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运笔巧妙、结构完美、神韵俱佳,是他32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兰亭集序》章法布白恰到好处,结构之妙出自天然,堪称楷模。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其为“行书第一”。《兰亭集序》反映了一种心情闲适、神思超脱的思想境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王羲之书法“烟霏雾结,若断还连;凤翥(zhù)龙翔,如斜反正”的意态和流美妍媚的风格。“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沈尹默《书法论丛》)。堪称美文与书艺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鸾翔凤翥

    鸾、凤:都是传说中的神鸟。翔:盘旋地飞。翥:往高处飞。鸾鸟盘旋,凤凰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多姿。韩愈《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龙飞凤舞

【辞源】龙:旧说谓鳞虫之长,能兴云雨,利万物,故为四灵之一。凤:凤凰,鸟名,古称凤凰为瑞鸟,有圣王出,则凤凰见。雄者曰凤,雌者曰凰,凤凰为羽虫之长。神龙飞腾,凤凰起舞。形容书法笔势有力而活泼。

 参考书目

《辞源》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发展史》任继愈          《中国书法宝典》 郑春兴

《中华五千年名诗一万首》    胡小伟    《书学格言》   祝嘉

《古代书迹》  《论语释读》  唐玉冰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中国书艺技法大典》 蒋昌诗             《中国书法发展史》 

《标准习字帖》  古吴轩            《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汉典》网络词典      《黄帝内经》      《道德经》   老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