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胜十败论》和《隆中对》证明,郭嘉与诸葛亮确实没有可比性

 茶香飘万里 2020-07-21

三国一个诸侯分治的乱世,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魏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蜀有“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的枭雄刘备;吴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他们雄才大略,割据一方。

而支撑他们称霸的都是一些,战略家、谋略家、军事家。而有一句似乎成了俗语的话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那么这句话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要用具体事例来对比,以便回答这八个字。

其实读过《三国演义》原著,或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论述。下面我们就一一比对,分析一下:

《十胜十败论》和《隆中对》证明,郭嘉与诸葛亮确实没有可比性

1、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到底有多厉害,被人们如此的重视,先看看具体他说了啥,这段话出自《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归纳起来就是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

郭嘉这段论述,可谓慷慨激昂,一气呵成,使得曹操自信满满,喜不自胜。而对于后来曹操在官渡战败袁绍,确实起到了鼓舞人心,催发自信的作用,这可称之为务虚(指宏观)吧!

为啥说是务虚呢?因为他的这段论述只是宏观形势分析而已,并没有务实的成分,也就是没有,实实在在怎么用兵去战胜袁绍,所以我说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只是务虚而无务实。而务虚与务实是左右手,是枪与弹的关系,缺一不可,因此此论称不上厉害二字。

《十胜十败论》和《隆中对》证明,郭嘉与诸葛亮确实没有可比性

2、诸葛亮的《隆中对》,读完,和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再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你会觉得诸葛亮把当时的天下大势,看的有如掌上观文,清清楚楚,既有务虚也有务实。

那么务虚在何处,务实又在何方呢?我们继续分析,从务虚的层面,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

首先,北有曹操,带甲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

其次,东有孙权,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只可为援而不可图。

最后,西有刘璋,暗弱无能,虽民殷国富,却不知抚恤军民,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此刘备必取之地。待天下有变,可兵出秦川,一统天下。

以上的务虚分析,讲的清清楚楚,有头有尾。那么我们再分析他的务实所在:

务实和务虚是相对的,对于曹操,以刘备当时的实力,应尽量避其锋芒,不与之兵戎相见,也就是韬光养晦,再有所作为。

而孙权的实力与曹操想比,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以曹操的野心,定会剿灭孙权,这样就会迫使孙权,寻找联盟者,而这就是刘备的机会,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孙刘联盟,赤壁败曹。包括后来兵取四川,这都是务实的表现。

《十胜十败论》和《隆中对》证明,郭嘉与诸葛亮确实没有可比性

3、郭嘉称得上是一位谋略家,在曹操北征乌桓时,启初是没有下定决心的,但是在郭嘉的谏言下,才下定决心,使得北方彻底的平定。

如果没有郭嘉的劝谏北征,恐怕曹操只是三国时期最小的一国,甚至会被灭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北方不平定,就会形成南北夹击,东西夹击的局面,曹操围在中间,可以说四面受敌,岂不亡乎。所以郭嘉的谋一域,称得上是谋略家。

《十胜十败论》和《隆中对》证明,郭嘉与诸葛亮确实没有可比性

4、诸葛亮称得上是一位战略家,他与郭嘉的不同就在于,郭嘉是谋一域,而诸葛亮是谋天下,这一点,其实我们上文的《十胜十败论》、《隆中对》就能明显的看出来。

所以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而他出山之后,也是按着《隆中对》的既定目标来做的,因此才有后来的蜀国。所以诸葛亮被称为战略家,一点不过。

《十胜十败论》和《隆中对》证明,郭嘉与诸葛亮确实没有可比性

结语

综上所述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诸葛亮和郭嘉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人。

郭嘉只能谋事,却不能治国、统兵布阵。而诸葛亮不但能谋天下,还能治国、统兵布阵打天下。

因为诸葛亮按《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借荆州,谋四川,建立蜀汉;建国后推行新政,使得蜀国大治;用兵方面更可称得上军事家,在新野以绝对劣势,依旧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得西川、平孟获,这郭嘉能比吗?

因此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一点道理都没有,而郭嘉是谋略大家不假,但是和诸葛亮还是没有可比性的。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告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