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姊妹,音义“原应叹息”。惜春年纪最小,排在最末一位。从名字来说,这四姊妹是春天的一个自然过程:元春,初春伊始;迎春,春意正浓;探春,无限生机;惜春,春天已逝,惋惜叹息。 “三春争及初春景”元春是盛景,后面的三春姊妹怎么可能有元春的参天景致?迎春错嫁中山狼“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探春远嫁“奴去也,莫牵连”,三春过后,剩下的就是惜春。对于惜春而言“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这里的三春,既是指三位姐姐,也是指春天的前三个阶段。 惜春第一次出场“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到走进栊翠庵,青灯古佛伴一生。她在大观园的圈子里存在感极低,“莫道此生沉黑海“她一个人在黑海里苦苦挣扎,她尽量把自己隐藏在人后,毫无颜色。对于她来说,要获得现实的安宁,摆脱内心的挣扎,出家是一种解脱的方式。她先后蜷缩在暖香坞和尼姑庵里,自我疗愈,独善其身,都是她一个人的旅行。这个过程里,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环境,造成了惜春有自闭症的倾向。 一、惜春先天的基因红楼梦讲故事的手法,相关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多次重复,因而表现得越来越清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资料反复映衬人物的形象特征。这也是《红楼梦》典型的谶的用法,用了多种手法来暗示、明示人物的命运。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胞妹是母亲的血缘关系,惜春和贾珍同母所生,有两种可能,一是同父同母,一是同母异父。我们从文本的角度出发,贾珍和惜春都是贾敬的嫡出子女。贾敬生惜春时,已经五十多岁了,惜春是贾珍的胞妹,贾珍和惜春的年纪相差三十岁左右,那惜春母亲的年纪也不小了。 从现在的科学证明,父亲和母亲年龄偏大,孩子得自闭症的机会,比正常婚育年龄的夫妻要大得多。从惜春的行为来看,有自闭症的一些症状。自闭症儿童存在的心理缺陷,导致了他们无法正确表达情绪情感,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如焦虑、孤独、忧郁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惜春的案例,惜春未曾享受到母爱,母亲便离开人世了。孩子因为和母亲分离,不再渴望和任何人链接,为了防御这种痛苦,孩子退行到自闭期,把自己封闭起来,活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小世界中。 惜春就是如此,她年幼失去母爱,无法得到温暖和拥抱,转而把宁府当作她的母体,但对于宁府的不堪她无力改变。贾母的怀抱是对贾宝玉和林黛玉敞开的,她不是搂着贾宝玉,就是搂着林黛玉。王夫人对宝玉的疼爱也体现在摩挲和拥抱。贾宝玉获得了更多的爱和拥抱,他所获得的爱是满满的,他不担心爱会失去,所以他会把爱传递给更多女孩。 四位姐妹,只有惜春是宁府的人,从小被贾母抱到荣府教养。对于惜春这样的千金小姐,服侍她的丫头嬷嬷很多,还配有专门的教养嬷嬷,因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教养嬷嬷对她的爱不会像母亲一样肌肤相亲,关怀备至。而她和贾母,王夫人的关系又有距离感。 因此,惜春所感受到的爱很少。刘姥姥讲了一个笑话“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惜春离开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如果现在的母亲,眼神都不会离开孩子,会主动上前揉肠子。再看宝玉已经滚到贾母怀里了,这就是爱的表现。 没有人关注惜春的心理因素。但从三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惜春性情的变化,有自闭症的倾向。 ① 喜欢接近出家人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到老,黛玉六七岁入贾府,那个时候惜春尚小,也就三五岁左右。 周瑞家的送宫花,惜春正和智能儿玩耍。惜春说:“若剃了头,把这花可带在那里?”惜春的人物形象开始鲜明起来,这是惜春明媚的少女形象,可惜仅此一次。由此预示惜春的结局。 ② 对事情提不起兴趣 贾母要她画园子,她借口很多,进度很慢,黛玉取笑惜春,画园子要花两年时间。贾母也说,难道比建园子还要花时间?贾母到了暖香坞,看不到画作,惜春却说,冬天冷,颜料不容易干,画了画不好看,都收起来了。 贾母给惜春下令,要她画快点,年下就要,宝琴立雪,丫头,梅花都要照模照样,一笔别错。惜春很为难,只得应了。众人都来看她如何画。惜春只是出神。好像这一切与她无关。这是自闭症症状之一。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自己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但又找不到排解的办法,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逐渐变得自卑,无助,消沉甚至忧郁。 惜春只是出神,她的精神游离,置之事外。她宁愿呆在屋里,也不主动和姊妹们在一起。她对作诗,画画都提不起兴趣,索然无味。直到最后,也没有看见惜春的画作。 ③ 发生争执 王熙凤奉命抄捡大观园,搜出惜春的贴身丫头入画,私藏男人的物品。王熙凤了解到入画的男人物品,是她宁府的哥哥要她保管的,并无大碍。而惜春毫不留情面,坚决要撵走入画,入画央求惜春留下她。可是惜春把入画交给尤氏,让她带出去。 惜春和尤氏看起来是因为入画发生争执,实际情况是惜春多年来积聚的爆发。惜春身在荣府,可心在宁府,她从小便听说宁府的肮脏龌龊,不干净,而她又是四姊妹里面,唯一一个宁府的人。她对宁府的一切都过于敏感,她害怕被人认为不洁,她想彻底和宁府断了联系,以此来表明她自己的干净。 有人说惜春自私冷漠,绝情绝义。她对入画的漠视,是她长期得不到温情的表现。这也是自闭症的一种表现,家人的投入不够和同伴的不理睬会加剧他们的孤独感。她长期自我压抑,她一再暗示自己,宁府的不洁,她为此焦虑,好像生活在黑海里,连呼吸都喘不过气来。 大观园姐妹的各种活动,她都能推就推,尽量不参加。探春建了海棠诗社,因为贾母要她画园子,她以此为借口要请一年的假;大观园多次活动,螃蟹宴后的咏菊花诗,她一首没出,“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和“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她都没有参加,因此,文本中也没有惜春的代表花。 惜春经年累积的恐惧和愤怒,可能会在长大一些后,时不时毫无道理地爆发,面对一点危险都没有的事物却惊恐发作,甚至歇斯底里的攻击父母,好像疯子一样不可理喻。 尤氏是宁府的母仪,既是惜春的嫂子,又类似于惜春的母亲。她和尤氏的争执,就像反抗母亲一样,说话很决绝,不顾及后果,甚至感觉像疯子一样不可理喻。这也是自闭症的一种表现,对亲人如陌生人一样。 自闭症是属于先天神经系统障碍所致。惜春有自闭症的倾向,除开她先天的基因,和她外在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惜春的外部环境① 她的居所暖香坞 黛玉未到贾府之前,惜春和迎春、探春住在贾母屋里;黛玉来后,把三姊妹挪到王夫人后屋的三间小抱厦;大观园建成后,她入住暖香坞,或许是暖香屋,也或许是暖香无。 贾母说过,暖香坞冬暖夏凉。惜春住在暖香屋,心却冰凉,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既不暖也不香的屋子。虽然奴婢成群,可真正要发自内心的关心惜春的人几乎没有。 大观园女孩彩绣飘飘,吟风弄月,而惜春待在暖香坞,一个人静静冥思苦想,她对任何事都了然无趣,没有人可以及时为她调整,给予爱的关怀和鼓励。 ![]() ② 亲情的缺失 贾敬生在贵族,还是贾府唯一一个进士,他早早的让儿子贾珍袭了爵,抛弃掉所有的身外杂务,一心炼丹期望长生不老,沉浸在自己向往的世界里,不可自拔。即便他自己过生日,他也不回家,已经彻底忘记自己的家族。他是否还有一个女儿,也不关心了。 贾珍是惜春的兄长,可是他一味高乐,也从不照顾自己的妹妹。 惜春到了贾府,和迎春一样,努力让别人忽略自己的存在。她极力撇清和宁府的关系,和父亲贾敬一样,自己认准的事情,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父亲也成了惜春模仿的对象。 ![]() ③ 惜春年幼 人人都有他的地狱。贾母要爱的人太多了,希望得到贾母关注的人也太多了。王夫人需要关照的人也太多了。 而姊妹们,元春身在宫中,无暇顾及;迎春个性懦弱,管不了惜春;探春庶出的身份就够她拼搏;黛玉深陷爱情无法自拔;宝钗日日为人际关系而忙碌;湘云大大咧咧;王熙凤为了权利深陷欲望;人人都在为自己而活,谁去关照那个小小的惜春? ![]() 惜春在书里多次被写道:小。凤姐说道:“四姑娘小呢。”兴儿道:“四姑娘小。” 黛玉进贾府看到的惜春,身量还小。王熙凤搜检大观园,到了惜春房里,“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得不知当有什么事。”“惜春胆小,见了这个,也害怕。” 在贾府众人眼里,惜春就是一个还未长大的小女孩,忽略掉她的喜怒哀乐,只见她的小。谁也没有了解到惜春的内心世界,从焦虑,孤独到封闭,忧郁,到逐渐觉醒,都是她一个人的旅行。 她默默关心宁府,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恨铁不成钢,而她又是一个弱女子,从小无人疼无人爱的小女子,她蜷缩在她的安全城堡里,这样杜绝了她和外界的联系。栊翠庵就像妈妈的子宫一样,给了她安全和温暖。 ![]() 三、贾府出家人带给惜春的影响《红楼梦》一僧一道起了很重要的链接作用。甄士隐的出家,就是贾宝玉开悟的一个缩影。贾府公侯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儿孙们安富尊荣,可现实情况矛盾重重,人物命运悲惨,元春死于宫斗,迎春死于凌辱,探春远嫁,令惜春心灰意冷,丧失对生活的乐趣。 再细数红楼出家人,甄士隐,贾宝玉,柳湘莲,妙玉,紫鹃,芳官,藕官和蕊官,还有智能儿。其中对惜春影响最大的是智能儿,贾宝玉,妙玉,促使了她的出家之路。 ![]() (1)智能儿给惜春的打击 作为惜春,是宁府的嫡传子女,身份高贵,可她却喜欢和智能儿玩耍。书里的人物和现实中的是一致的,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行为都是你整个人的体现,你的价值观的真实延伸。 惜春很焦虑,因为宁府的肮脏。以为和智能儿在一起可以减少罪恶感。谁知道,智能儿和秦钟的情和欲,害得智能儿下落不明,秦钟早夭。这给惜春的打击有多大?那个自嘲剃了头发戴不了花儿的小女子,自此以后,极度冷漠,主动让人忽视她,淡忘她。 ![]() (2)贾宝玉对惜春的作用
甄士隐出家,贾宝玉出家,都是因为个人经历,看破红尘,他们的出家都是从繁华到落寞,无从适应,而惜春拥有一切繁华,却甘愿放弃,并不为之痛惜可怜。惜春的领悟是自省,而这个过程的艰辛,都是她一个人默默承受。 大观园内,贾宝玉是爱的使者,对待每一位女儿都温情脉脉。贾宝玉去惜春屋里次数特别多,因为惜春画园子,贾宝玉经常往惜春房里去,要说主动关心过惜春的人就是宝玉了。 贾府变故,宝玉滞留在外,黛玉哭死,而妙玉被打劫。 ![]() (3)妙玉对惜春的感染 妙玉的出家是被迫的,她从未曾真正放弃过红尘俗世,她对纷纷扰扰的现实世界充满想象力,“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妙玉的写照。妙玉因为自小经常生病,父母给她没了很多替身,都没有用,只有她亲自入了空门。可见,妙玉的初心是为了身体健康,可以延年岁月。而惜春身体健康,她是精神上的疾病。 一个是身体疾病,一个是精神疾病。妙玉和惜春都不擅长与人交往,妙玉看不起出生卑贱的刘姥姥,喝过的茶杯都嫌弃,站过的地方都觉得肮脏,却不顾女子形象,把自己喝过水的茶杯递给宝玉喝,妙玉的修行在于外在的形式,她内心并没有真正的释然。 ![]() 惜春对待入画的冷漠无情,是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是对宁府的失望。“这些丫头,独我的丫头没脸,我如何去见人?”“嫂子来的正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惜春从焦虑的形成到选择逃避,以致于对于生活毫无可恋。
惜春思想里的惊涛骇浪,她经历了多少无情,才会这样的绝情。这是惜春的一次总的爆发,是她多年来独立思考下的爆发,她明白自己的无助,她救不了任何人,包括入画还有她自己。 这也是自闭症的一种行为,她无法融入到当前的环境,她无法面对当前的环境,她与人格格不入,这与惜春自小失去母亲,她要用一种坚硬的外壳来维护内心的自卑,失去母亲,是她无法掌控的事情,而宁府的混乱也是她无法掌握的事情,她只有通过保护自己来证明自己。无法排遣自己,她只有缩在龟壳里。 ![]() 但凡这样的孩子,他有一股正常人没有的敏感和特长。大观园里,林黛玉喜欢表现自己,在诗意的世界里寻找自我,诗的灵感来源于爱情。迎春和惜春都不愿展示自己,迎春是无才可展,用懦弱来充当一个烂好人。宝钗以自己为主导,主动拉拢各种关系维持平和。 那惜春的特长呢?她没有诗才吗?没有画画的天赋吗?都不是,作为贾敬的女儿,身在贾府,她具备这些能力,可是他不愿意去挖掘,她要埋没这些天分。而惜春的长处在于她的思考,因为洁净成了她生命里最重要的命题。 这是惜春后天的环境因素。贾府便忘记了这个小女孩的存在,期望等到她长大。而在成长的过程,惜春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路线。 ![]() 四、一个灯谜就是惜春的一生《红楼梦》先后用了人物判词,红楼梦曲,书中出现的海棠诗社,咏白海棠,咏菊,谜语等话谶,诗谶,图谶等一次又一次地说明人物,为人物形象服务。而一个灯谜就概括了惜春的一生。
这是惜春的谜面,谜底是佛前海灯,是长明灯。 惜春的特点是“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她拒绝外在的一切,看破了人世繁华落寞,尤氏说她“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她自己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所以众人都觉惜春太寒人心,可知,是众人寒了惜春的心而不自知。惜春还是一个女孩儿,如此决绝,也可以说,惜春花未开,心已冷。 ![]() (1)用疏远冷漠表示与外界的决裂 她的冷漠是发自内心的,她期望用冷淡来掩饰自己,来保护自己,把自己幽闭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那就是以出家来抵挡。 大多出家人是因为个人经历的非常人的痛楚和苦难,而惜春的出家是发自内心的,她是观别人的苦难,听别人的苦难,而反观自己,来证明自己与外界划清界限的决心。 (2)用精神洁癖抵抗对污浊的恐惧 她沉沦在黑海里,一片汪洋,这片汪洋就是宁府,她想要抓住救生草,浮出水面,一个人自小就把自己笼罩在黑暗之中,这样的苦痛,谁人知道?这样的惜春,就是现在的小儿自闭症。她苦苦追求光明,想要甩脱身上的枷锁,而越挣扎,越堕落。对于惜春来说,出家就是解脱,就是走向大光明的唯一出路。 (3)惜春的精神之路,这是惜春的明朗 既然贾宝玉找到了一条解决精神困境的道路,那惜春比之更有先见之明。从我们的认知里,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一脚迈入空门,切断了与尘世的链接,与青灯相伴,是逃避,但是对于惜春来说,对于个人来说,只要是她自己选择的路,都是值得正视的。 ![]() 曹公对惜春充满怜悯,那时并不知有自闭症的说法,但惜春选择洁身自爱的这条路,是她在黑海里浮浮沉沉最后的抉择,她拒绝一切生活之欲望。所以他说,他不会像妙玉,她并不是年幼不解世事,她是以沉默来面对周围的环境,如冰块硬石头顽固冷硬,外人也无法和他达成和解,因为她并不打算外界和解。 她是惜春,原应叹息,都是值得叹息的女子的命运,这是对大观园所有女子的集体挽歌,作为最末一位的惜春,她完全可以恣意享受春天的美,可是她选择了蒙蔽双眼,错过了春天,也错过了人生。 ![]() 在人性上形成的畸形心理,令人泪流满面。——柏杨 事物都是相对的,惜春对原生家庭充满了敌意,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敌意和恐惧,而尼姑的生活方式成全了惜春。我们眼里的惜春,没有发现春天,元春虽然步步惊心,但是她成就了贾府的辉煌,她是她自己的传奇。迎春短暂的生命,也曾如花绽放,探春从不放弃,探索生命的最大可能。对于我们而言,不能彻底否定人生,否定春天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