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读书是对的,那想太多了呢?

 白莲经农舍 2020-07-21

曾有一个年轻人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倾诉自己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遇到的诸多人生困惑。

杨绛回信写了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如果是求学的话,读书不多就不足以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就无法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进而厚积而薄发,所以应该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想得太多,这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古话说“学则须疑”、“疑者学之端也”,先有问题,才会带着问题去钻研,去学习,去实践,去获得,然后再产生新的疑问,不断因循往复,人才会获得发展,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就像当苹果掉在牛顿头上的时候,如果牛顿不想太多的话,几口吃掉,那物理学估计得重新改写。

自然科学如此,人文学科何尝不也是这样。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再看了几百万字的材料的基础上,正是因为多想了一些,才使历史这门严肃的学科开始接地气,促进了历史学科的繁荣发展。

那如果是人生的困惑呢?杨先生当是鼓励故事里的年轻人要多读书少去钻牛角尖,到书里去寻求答案。

书当然得多读,确实也不能想太多,搞不好“走火入魔”。但是有句话说,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这就有问题了,书看多了,就跟听过无数的道理一样,但为什么会过不好这一生呢?主要问题在于,不能多想,但并不等于不去想。那要想什么呢?

想一想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我是那名年轻人,我想会冒昧地问上一句:“杨先生,您能否开些书单让我读一读?”这很重要,书籍浩如烟海,思想庞杂不一,而自己犹如汪洋里的一艘船,正好行驶在人生的漫漫长夜里,迫切需要找到人生的方问,如果有座明亮的灯塔指引,才不至于在汪洋大海中无所归依,才能驶入宁静的港湾有所憩息。这就像如果没有马列主义的指引,中国又怎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有句话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还有句话说,人生不在于你所处的位置,而在于所朝的方向。这都充分说明了找准方向的重要性。人生就是在不断试错中找方向,这确实是个很难的技术活!方向选的正确,人生才会少受些磨难不是吗?就像比尓盖茨不选择从大学退学,哪里有后来的财富帝国。

想一想行动有否落实。单有人生导师或书籍的指引就够了吗?恐怕未必!不管书读得多少,道理懂得的多少,知易行难必然是存在的。人都是有惰性,梦里千万条,醒来走老路,这是人生常态,可能也就是因为缺少足够的行动力,人生才会过不好。马云的成功,薇娅,李佳琦的例子不也充分说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吗?

想一想心态能否放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要多想“一二”,有些事没办法就是没办法,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方向正确了,也付出了相应的努力,也不见得就能过得很好,因为很有可能缺少机会啊!

所以摆正心态,有颗平常心非常重要,努力之后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当然话又说回来,大多数人的努力往往还没到拼天赋的时候。只有当你像科比看过“早晨四点钟的太阳”的时候,才有资格说“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

所以除了多读书、读好书,广为涉猎,勇于实践外,要不要多去想,能不能想得好,确实也是个大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