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情况可以“打孩子”?如果父母发现他有4种行为,该打就得打

 昵称65625155 2020-07-21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而且在很多独生家庭中,孩子就像是捧在手心里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摔了,以前拿着棍棒追着孩子跑的场景也少了许多。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文明的今天,棍棒教育已经不被提倡,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家长依旧不要放弃棍棒教育,适当的疼痛也许更能矫正孩子的不良性格。

不提倡棍棒教育,但发现孩子有“这4种”行为,父母该打就得打

宝妈小王有个4岁大的女儿,家里长辈疼得不得了,各种好看的小裙子、洋娃娃是有求必应,渐渐地这孩子也形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小王因为工作忙,平时都是把女儿托给爷爷奶奶照顾,隔代亲的关系让女儿越来越骄纵,每次想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都在一旁打圆场,这让小王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一次孩子想吃可乐鸡翅,但奶奶去买菜的时候偏偏忘了买可乐,最后只好做了蒜香鸡翅给孩子。饭桌上,孩子紧皱着眉头不说话,也不肯动筷子,奶奶陪着笑脸给孩子夹了个鸡翅,可是这“小公主”却发起脾气来,拿起鸡翅就往地上扔。小王见状一下子就蹿火了,提溜起女儿往房间走,锁上门后顺了根衣架就打在孩子屁股上。孩子被妈妈发火的样子吓得不行,再加上屁股上传来的疼痛感,哇哇大哭起来。

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里。从那次之后,女儿骄纵的性格收敛了许多,小王也尽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父母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要适当调整教育方式,要尽早给孩子立好规矩,正确引导孩子。

那什么情况可以“打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这4种行为的,父母该打就得打,不能心软,否则容易影响孩子一生。这4种行为就是不尊重长辈、乱发脾气、威胁家长、缺乏规矩意识。对于孩子的坏习惯和臭脾气,家长们切忌抱有侥幸心理,觉得长大自然就懂事,而是必须给予及时的纠正。

打孩子也要做“分类”,这些孩子最好不要用棍棒式教育:

由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用棍棒教育,有些心理敏感或叛逆心强的孩子,反而会因为棍棒教育而更加逆反,这样就和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孩子和家庭的关系。

留守儿童、内向的孩子、重组家庭中的孩子还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父母在教育这一类孩子时最好不要使用武力,留守、内向和重组家庭的孩子心理都比较敏感,往往受了委屈只会将情绪隐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对孩子实施“体罚”要注意这些学问:

1.及时教育,勿秋后算账

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只要在孩子犯错的当下进行教育,孩子的体会才会更深刻。这样孩子就能够把做错的事和体罚相联系起来,知道那样做是错误的,不好的体验也会提醒他不要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2.不要经常打孩子

每一次的棍棒教育都应该用在刀刃上,频繁地对孩子进行体罚,只会让他变得越来越“硬骨”,加速了叛逆心理的形成。而且家长们也不应该频繁的打孩子,切勿演变成为暴力虐待儿童的情况。

今日互动话题:你会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