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flsd 2020-07-21

7月初,在谷歌地图上查找地名,无意间发现一处丹霞地貌,且相距不远。通过谷歌卫星地图放大查看,在志丹县北部有一大片红色的丹霞地貌。于是乎寻找机会前往。15日只身前往,由于没有详细对地图进行详尽的研究,到了那里寻找了许久,又询问了当地数人,也没有找到所谓的丹霞地貌。 不过最终我们在张渠乡陈子沟找到了一处犹如甘泉县雨岔大峡谷一般的窄窄的河道,河道也是被雨水成百上千年的冲刷,形成了独特的纹理。如果把这里浮土层去掉,那么这里将是一座巨大的丹霞地貌群。这里只要地面有裸露的地方,都可以展示当地特色的红砂岩的面貌,而在大山深处的沟沟渠渠裸露的,呈现出曲线线条的美丽。这里的每一条沟,都有其独特地理地貌,都是值得摄影人前往探寻。因为最美的景色是在没有人去过的地方。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这就是再查看地图时,看到的红色砂岩所在地。由于高出雨水顺山体下来,如积月累冲刷,形成独特的地貌。

通过查阅或百度查询:红砂岩主要呈粒状碎屑结构和泥状胶结结构两种典型结构形式,因胶结物质和风化程度的差异,其强度的变化大。多数红砂岩在挖掘或爆破出来后,受大气环境的作用可崩解破碎,甚至泥化,故其岩块的大小及颗粒级配将随干湿循环的时间过程而变化,其物理力学性质也将产生变化。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狭窄的峡谷底,有些地方仅仅可以一个人通过。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崩塌而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张渠陈子沟的红砂岩大都被厚重的黄土所覆盖,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力和雨水的冲刷下显露出来形成孤立的山峰、形态各异的奇岩怪石,砂岩上的纹理像波浪,被风雨侵蚀后“雕琢”成鬼斧神工般的雕像,有的像兽首,有的像流水、有的像云朵,有的像陀螺,向我们展示塞上丹霞的风采神韵,险俊处如刀劈斧砍的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姿态万千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独特的地质构造加以瞬息万变的季节、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在雨过天晴、朝阳升起、夕阳西落时,红砂岩色泽加鲜艳,雾中、雪后别具风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段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自然画卷,令众多的摄影爱好者、观光游览者趋之若鹜,具有非常好的旅游开发潜力。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今年由于干旱,本地基本没有下雨。但沟底部依然潮湿,长出了几株绿绿的小草。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曲折蜿蜒,

陕北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使其一座黄土大山分开一条大裂缝,又经过几百万年雨水冲刷,慢慢形成这样一个峡谷,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张渠陈子沟峡谷。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类似的一线天情形,在这里很多山沟里都可以看到。沟渠被雨水、山洪,经过千百年的冲刷洗礼,形成独特的地貌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沟渠上部,一株小树根部裸露,根系深入红砂岩的缝隙中,吸取着大地的营养,努力的活着,显示出了生命的顽强

由 数百万年的风、水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亿千万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沙丘组成。沙丘不断地被层层浸渍地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砂岩,形成层叠状的结构。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这条沟位于张渠乡南侧一座桥下,沟深约4-6米不等,且沟渠都是陡峭的笔直,根本无法下去。

新发现,志丹县陈子沟大峡谷

沟渠长都是随着沟的走势,顺延着大山的走向一直向深处,时而笔直、时而弯曲、时而凹凸。沟底光线暗淡、潮湿、杂草丛生,甚至还有一些蛇和其他小动物。向上观察,顶部宽度仅仅只有几十公分的“一线天”,景象千差万别,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主要应用于建筑方面。而如今不但在建筑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在装饰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具有防潮的作用,也有吸收噪音的功能,不愧是当今新型装饰材料的首选。而当地人在红砂岩上修建窑洞,修建窑洞挖出的碎石,粉碎后还可以当做建筑砂使用。

建议有想去的朋友,最少需要2人以上,并携带十多米长的安全绳、手电、雨鞋、木棍(驱逐小动物和探测沟底水深),否则,绝大部分沟是无法下去,那就无法拍摄;三角街是必备。

地址:陕西省志丹县张渠乡陈子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