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妇人》:带你走进四姐妹从女孩变成小妇人的岁月

 冷暖时光 2020-07-21


150年前文学名著《小妇人》,自问世以来,一直风靡至今。受疫情影响,原定在中国上映的《小妇人》影片撤档。这已经是《小妇人》第五次被搬上荧幕了。

这部由女作家路易莎·奥尔科特根据自身经历而写的《小妇人》,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奇一家四姐妹的成长,爱情和婚姻的选择。关于女性的自我觉醒,对独立的追求,关于爱情,亲情的区分,关于个人和家庭的选择,四姐妹诠释的淋漓尽致。

一、一部真正为女性而写的作品,直击女性困惑

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有很明显的差别。

女作家,容易把人生美好化,舒适化,也柔化,这些共情,也很契合女性对生活和世界的想象。

男性作家,赞美的少,批判审视的多。

正如《包法利夫人》与《小妇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就是他自己。可是,他却把这样一个享受至上,为了幻想的爱情而不顾一切的自私自利之人,写成女性。对女人来说,实在不公平。毕竟,现实生活里,这样欲望满身的女人,远不如男人多。

《包法利夫人》,共情更多的是男性。

所以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更伟大一些。他对女性,抱着极大的尊重和欣赏。各式各样的女人,各式各样的美,在他的眼里,都很美好与怜爱。他带着极大的悲悯和欣赏眼光去看,也就在作品里呈现这些美。而我们,也通过这作品,感到到作者那博大的,诗意的胸怀。

那么,到了《小妇人》这里,一个独立自由,能够把现实处境与理想结合,而真正地活出舒适而美好的女人浮现在脑海里。

乔独立自主,靠自己的力量而生活,去生存,做选择,并且活出自己来。女性的这种追求与生活,思想方式,即便放在现代,也仍然适用并值得追求,所以,《小妇人》能够风靡至今。

《小妇人》的火热,同时也说明,近两百年来,女性面对着同样的处境,有着同样的困惑。女性的现实处境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进步,依然是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做着某种程度的突围和迎合。

其实也不用很悲观,毕竟,乘风破浪的姐姐妹妹们,已经越来越多,舞台之上,有迎合年轻之风,嗯,年轻本就好看,虽然单一了点儿。

而舞台之下,生活之中,不乏真正乘风破浪的姐妹们。

这些姐妹们,凭借自己的能力,才华,智慧,至少创造了个人的高光生活。并在此基础和实力上,产生自己的话语权。而话语权凸现出来,才会做出下一步,更优于女性的决策权,才有可能,将女性的权利再一次推进。女性对自己权利的争取,就是这样,缓慢而行。

世界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注定了,需要更多维度,深度和广度。而让更多年的女性参与到历史的创造中,世界才会多维度发展和精彩。

然而,还是不够。女性还要加快步伐地融入,唯如此,世界才会更多一些和谐,绽放真正的美好。因为,女性所倡导的世界,向来会与美好,希望,温馨,和平,友爱等等人性里美好温暖的东西相关。

所以,立于一百多年前的这部女性作家的作品《小妇人》,放在今天,依然有市场,有嚼头,有深度,也有意境,它是一部真正为女性而写的作品。

性格和而不同,她们都成为了自己

人生,是有预见性的,这个预见性,来源于原生家庭。

有爱托底的原生家庭,一定会滋养出美好的灵魂来。这无关父母学历,身份,地位,只和品性有关。

马奇家庭,一对父母,就养出了性格各异的四姐妹。

同样是一个家庭,为什么养出来的孩子,性格又完全各自不同呢?

这似乎,取决于各自先天的性格,和兄弟姐妹的次序。以及,她们日常的行为,在父母眼里得到的回馈。这种回馈,有时候是赞赏,有时候是责怪,有时候是批评,有时候是鼓励。这些反馈,令孩子的心理感受不同,下次面对,便会朝着有利于自我良好心理体验的方向去走。

梅格是老大,便如同妈妈般地照顾妹妹们,分担家长的担子。大人的模样,心智成熟而稳重,时间久了,也就成了她性格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老二的乔就轻松自在多了。有姐姐照顾,家长也不会专注于她。她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地做自己。乔,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野蛮生长,就长成了一个野小子。性格里有野的成份,游戏里,都是野孩子们喜欢的,扮演各式话剧人物,热衷于写离奇幻想小说。这实在不是一百多年前,乖女孩该有的样子。那又怎么样呢,自由美好,肆意和享受,就是人生的本质啊。

轮到老三贝丝,就开始站队了。要么是老大的忠粉,要么是老二的伙伴。贝丝显然,更亲近二姐乔,因为乔的生活更有趣,他们的年龄也更接近。这迷妹老三的性格,就软一些,柔一些,是个小妹妹的姿态,贝丝喜欢弹琴,在生活的欢乐里,享受着美好。

老四艾美,则更喜欢大姐的仪态和妆容,喜欢大姐的虚荣和派头,所以,她更靠近大姐一些,常常模仿大姐。但因为小,没有大姐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所以两个人,表面看相似,其实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原生家庭爱,是每个人的人生底色

多子女的家庭里,家长对于孩子成长阶段的干预引导,相当重要。

老四艾美烧掉了二姐乔的小说手稿。乔生气说恨她一辈子。母亲适时调停,重点去安抚乔,而严厉地批评了年龄尚小的艾美,要她跟姐姐道歉。

换成了有些不分清红皂白,袒护小娃的和男孩的家长,比如《都挺好》里的重男轻女的苏母,一味地向着儿子,就让女儿反叛而恨了几乎半辈子。而张爱玲,成年后,也与弟弟关系淡漠,不愿来来往,不愿见面。

这种对错分明,惩罚有依的做法,令乔的愤怒慢慢散去,恨一辈子不可能,只消几天,姐妹们又没事儿人一样地玩在一处了。

一个有爱的家庭,所有的矛盾,都会化解,并且,每一个人,都会以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消化矛盾,解除隔阂,从而,令成长更顺遂平和。

激烈的处理方式往往来自父母的不当干预,也就令矛盾成了长在心底里的刺,多年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和解。

四、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婚姻定义,你可以选择所爱之人,也应该尊重自由的灵魂

爱情是理想里的无尽美好,婚姻是脚踏实地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老大梅格,向往上流社会,上层阶级。也向往爱情和诗意美好的生活。

梅格帮着妈妈带妹妹们,爱别人胜过爱自己的梅格也想找那么一个相同的人,爱她胜过爱他自己。

梅格深知一个家庭里,男人的帮扶,体贴和常在身边,更为重要。跟物质相比,一个人的品性才是贯穿一生的重要财富,而穷一些的日子,也不是什么恐怖的事情。所以,她选择了穷教员。过了一生平淡而安稳,在情感世界里,受宠的美好婚姻。

老二乔的爱情,就波折起来。

她深爱劳里,两个人,能说到一块儿,玩到一块儿,又彼此爱慕。

与此同时,乔又很清楚彼此之间也存在问题,两个人都太有个性了,爱情太满的结果,就是到了婚姻里,一定失衡和失望。婚姻附带的东西太多了,彼此的身份,家庭成员的干预,对彼此的期待以及有可能落空的失望。这些,乔都不能妥协,也不能委屈自己。她眼看着心爱的男人,头也不回地走。这一走,便走尽了两人的缘份。

初恋很美好,初恋开花结果也许更好。但初恋也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生命的全部。人要的只是做自己。

乔更清楚,她适合嫁什么样的男人。在这里,乔把现实问题,揉进爱情,和婚姻里考虑,已然相当成熟与有着长远的目光。与其在婚姻里一地鸡毛,不如在彼此最美好的回忆里永存。

巴尔教授不漂亮,不年轻,不富有,但是他真心的关怀着乔的成长,他博学多才而又为人善良,宽厚质朴,重要的是有和她一样的信仰,两人能够在共同的频率里共振。

最终,乔在巴尔教授的关注和共同的努力下,办了一所学校,两人携手,做出了自己认为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相似的人一起欢闹,适合的人一起变老。

老三贝丝身体不好,早逝。成了乔心底里,永远的痛。她不愿意再失去妹妹。所以,看到艾美与曾经相爱的劳里结为夫妻,她并没有失望或者愤怒。她心有所属的那种安全感,她曾经历那种美好,她愿意妹妹也能够体会。

老四艾美具有画家的修养与气质,是那个时代优雅淑女的典范。她没有乔那样突出的个性,她极其在意他人的眼光,还曾想把婚姻当成衣食无忧的砝码。

长大后再次遇到劳里,她的心底里,起了波澜。爱情滋生了。她坦露自己,也剖析劳里,在确信劳里真爱她的情况下,她也终于做出了选择。

艾美在生活的历练里,有所改变,专注于真正的艺术和慈善,那是她的理想,有着爱人的陪伴,追求理想的路上,一点儿,也不孤单。

《小妇人》里,三姐妹的理性和感性,温暖而充满智慧。没有玩弄权术和工于心计,没有算计和中伤。所谓的宫斗,不过是男人的意淫和男权专制的产物。很多的女性,更愿意帮助姐妹们去实现理想。因为她们理解她们正经历的困苦。

姐妹们的独立自主与理性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基础之上的,她们追求的不是做女王或者做大宅门里的二奶奶,而是精神世界里的富足与自我

这也许,就是《小妇人》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小妇人》这本书,不仅给了人们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栖息地,更是让人们看到了,本来灵性飞扬的女子们,如何在生活里渐变,成长为更为贴近生活与现实,变成更为柔软与柔美,变成时代的支柱和主流,和更成熟的自己。

时间会腐蚀所有表面的美,唯独无法消灭的是心灵的美好与自由。

也许你还想看:

《包法利夫人》:用生命给女孩们上了一堂爱情课

毛姆的《刀锋》:拉里的精神,伊莎贝尔的物质,他们都选择了爱自己

《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情,是少数人的霍乱,多数人的理想

《悲惨世界》里,努力去看清世界真相

《灿烂千阳》,一千个太阳下,两个女人互相救赎

《围城》,人生处处都有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