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宗背后所隐藏的饮茶风尚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颇多。”汉魏六朝以来,饮茶之风逐渐传遍长江中下游地区,到了唐代,随着茶叶产区的遍及、茶叶贸易的繁盛、《茶经》的问世、佛教禅宗派的兴起,上到皇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养成了饮茶的社会风尚。


“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即祛渴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这虽是唐穆宗时期,左拾遗李珏为反对盐铁使王播增加茶税而写的上疏,但它着实从侧面反映出了此时的茶已和饭食中的盐一样,成为了日常普遍而普通的物品。


然而,唐初时,北方人饮茶却很少见,直到唐玄宗以后,随着佛教禅宗派教徒对坐禅的重视与讲究,茶在北方才得以普及,可以说,唐代饮茶之风之所以盛行,是离不开佛教禅宗那些”唯茶是求”的嗜茶僧人们大大倡导以饮茶来消除坐禅时产生的疲惫有关。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这是节选自唐德宗时期,陆羽所著的《茶经》。


关于《茶经》,大部分人只知道这是世界上最早一部关于茶叶形状、品种、产地、栽培、采制、煮饮……的茶叶专著,却很少有人了解这部茶书的问世同样也与禅宗有关。


陆羽的确不是僧人,但在他三岁时,就被湖北天门西挡寺嗜好饮茶的智积禅师所收养。直至成年前,他一直在寺院生活,为禅师煮茶,久而久之,便掌握了一手高超制茶、煮茶的手艺。成年后,他又遍游各地名山古刹,结识擅于制茶、煮茶的高僧。经过多年学习和总结,最终著成了《茶经》这部茶叶专著。


在饮茶之风的影响下,除了陆羽,唐代还出现了许多写茶的优秀诗人:写《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皎然、写《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的卢仝、写《茶赋》的顾况、写《与赵莒茶宴》的钱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