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看完这七篇文章,相当于上了一次评茶员课程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茶树起源地  

所有植物都有地理起源栽培起源的问题。

地理起源 是指某一植物分类群从无到有的自然过程,是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且时间是以地质年代(百万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栽培起源 是指野生植物被人工驯化的过程,它和人类利用是紧密联系的。通常情况下,栽培植物的起源往往在其野生种的分布区内,因为人类只对其有利用价值的物种进行驯化。栽培植物起源研究的对象包括野生物种和栽培种。


  茶树演化的类型  

茶树性状演化是不可逆转的,如灌木中小叶茶树即使生长在热带雨林条件下也不会出现乔木大叶茶树的特征特性。

野生型茶树 亦称原始型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原始的特征特性;乔木、小乔木树型,嫩枝少毛或无毛;芽叶中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俱全,茶氨酸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偏低,苯丙氨酸偏高;成品茶多数香气低沉,滋味淡薄,缺乏鲜爽感。

栽培型茶树 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条件下形成的,变异十分复杂,它们的形态特征、品质、适合性和抗性差别都很大。


  茶树形态特征类型  

茶树在扩散和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发生了各种变异。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大体形成了六种生态类型。根据茶的利用价值并由此发展起来的栽培区域和生产茶类在中国大体形成四大茶区。

低纬高海拔乔木大叶型  处于23°N线以南,海拔800~2500m的云南中南部区域,是茶树的最适生态区。茶树呈乔木型,叶片特大或大,芽叶肥壮、多毛(野生型茶树多为少毛或无毛),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氨基酸适中,适制红茶。

以云南双江勐库大叶茶、勐海南糯山大叶茶、澜沧景迈大叶茶为代表。这一生态区多野生型大茶树。茶树易遭日灼伤,耐寒性弱,适应性较差,最低温度低于-3℃的地区无法生存。


  茶叶生物化学物质  

茶树的主要生物化学成分有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微生物等。

与成品茶香气有关的成分有点在鲜叶中已经存在,但大部分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如鲜叶中的香气成分只有50多种,较多的是青叶醛和青叶醇,具有青草气和酒精味。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是绿茶香气成分增加到100多种,红茶增加到300多种。它们主要是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物质。



  读懂古树茶的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 (Plant taxonomy)根据植物的形态,主要是花和果实的形态来进行科、属、种划分的学科,它反映出该物种在植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植物形态差异必须是比较稳定的、可靠的,才能与其他种区分。但确定形态差异还难以有统一标准,因此,某一植物在某个学者看来为种级水平,另一学者则可能认为是变种水平。

种 (Species)是植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一个生物类群或群体。同种植物有共同的祖先,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结构和细胞遗传学、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特征,分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区域内。种内个体间能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正常能育的后代。而不同种间一般会存在着生殖隔离。如茶(C.sinensis)、厚轴茶(C.crassicolumna)等。



  普洱茶的辨伪  

普洱茶制作工艺大致可分为: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成饼,熟普洱还有一个渥堆发酵的过程。

而普洱茶从一开始的杀青工艺就有别于其他茶类,茶叶杀青后,其中酶的活性降低或终止,根据老茶人的经验和后期科学检测,绿茶杀青时温度高,能够使生物酶灭活,达到后期停止发酵的目的,所以绿茶工艺完成后茶叶品质定性稳定且不宜久存,或者短期内低温储存来避免品质下降。

而普洱茶杀青时叶片温度处于生物酶失活的临界点之下,有很大一部分生物酶被保存了下来,使得普洱茶在制作完成后,其中的生物酶还能在当下环境中继续发酵,这也是普洱茶能越陈越香的原因。


  普洱茶的典藏  

普洱茶的仓储,是后发酵的表现方式,而入仓技术是精致普洱茶所采用的必要措施。影响入仓技术成效的因素,主要有四点:①微生物,②水分,③温度,④氧气。

日常品饮普洱茶,还是中老期的茶品比较适合,一个是茶叶内对身体含有刺激性的茶碱茶多酚含量降低了很多,已经转变为其他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再者就是老茶比起新茶来,内含保健物质明显增多,这是长期茶客实践以及得到科学实验论证的一点。

看不懂吗?那来弘益上评茶员的课吧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了解课程详情

·本期编辑✎ 离苏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图库及网络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