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旗帜鲜明的反对“照片茶人”?从诗书画同源谈起|善意美术馆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接上篇:理解茶道的钥匙,从“画为心印”谈起|善意美术馆

谈茶道,我们常常陷于流俗。就是用所谓的抒情与热爱去谈。如果连热爱的对象都无法描述界定清晰,那么你与他的种种热爱,究竟是否能够同日而语?中国茶道的研究,必须在完成梳理旧历史的昨日之上,有新的作为。建立新的话语体系,是中国茶道传承与发扬的新基石。茶道,不应停留在浅表的抒情。

继续从画论茶。

前文谈到的两个中国画理念,“画为心印”、“似与不似”,都是从中国传统思想中生发而来。中国人绘画,笔墨之上,是文人更加重要的内心世界。这种独特的美术思想,与茶道一样,完全独立于西方思维。所以,如果不能建立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来理解建构中国画论或中国茶道论,则一定会误入歧途。故此,在普林斯顿大学开创研究先河的中国美术大家方闻先生,在《心印》的序言里才会这样说:“写这本书,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属于中国山水画的术语,然后结合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山水画是怎么模拟三维空间的”。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绘画本质上就是把客观世界三维立体的对象平面化,也就是视觉化。不同的文化传统,视觉化的方式不一样。西方人用的是光学的手法,用小镜子、针孔成像等等这些方法,照着现实对象来画,一般也叫焦点透视法。画面是静态的,像单反照相机,反过来,单反照相机也是在模拟西方绘画透视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但是中国绘画不是这样,它不会透过墙上的洞看自然,中国古人的视点是移动的,也叫“散点透视”,这样画出来的作品能够超越西方那种小孔呈像的镜框之外。所以方闻说:中国古代山水画不是西方那种凝视,而是浏览。你也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西方绘画是照相机,那么中国绘画就是摄像机。

或许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中国茶道的传统究竟在何处?与中国画一样,它根植于中国的哲学传统。中国画不是静态的,不是单一焦点的凝视,而是追求流动的,全景的叙述。中国茶道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从来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程式化的流程。追求的从来不是简单的茶席或茶服等容易捕捉的局部,关注的是全空间的意境体验和全时间的内心流动。西画如照相机,中画如摄像机,西茶似快餐,中茶如慢食。后者最大的优势不是写实与快速,而是可以呈现氛围、讲述故事。

▲五代 李成 晴峦萧寺图

这就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视觉化方式。这种方式来自中国的独特文化传统,诗书画一体。古人说,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人内心的表达,而书法和绘画也被认为是跟诗歌一样,是人内心情感的表达。绘画能够有这种功能,是因为北宋文人。他们为了把自己心灵中的图像呈现出来,利用了当时人们更熟悉的一种造型语言书法,把书法的笔法引入到了自己的绘画中。在北宋,书法已经不只是表达字词意思的符号了,它已经发展出了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功能,能够表达人的心情,在艺术形式中充满感情。换句话说,就算你不认识汉字,应该也能够从类似书法线条这样的造型语言里,感受到书写者要传递的个人感情。所以书法成了“心印”,成了传递心灵印记的某种媒介。而绘画能成为“心印”的前提,正是因为书法首先具有了这种功能。❷

让我们继续回到茶道。敏锐的茶人应该感觉到不妙,因为当今茶界的艺术呈现明显走偏了,丢掉了中国的传统。我们甚至不太注重这个艺术的根本是味觉,而把视觉与颜值,当作中国茶道最要紧的表达。需知,即便是中国视觉艺术的代表,中画绘画,本质上,也追求呈现画面之外的无尽信息与情感。而非强求一个镜框,筑起一道城墙。中国茶道的要趣,更在框外之意,墙外之境。

中国文人继续在诗书画之后延展自我的文化抱负。

▲五代后梁 关仝 关山行旅图

后来出现了"诗书画印的新次序。我一直认为,诗书画印的排列,可能是无意中的习惯,但它却暗藏着一个学艺递进之顺序。诗文是学问,书法是基础,有此二者,方可进一步学画或学印"。❸

诗书画一体,是中国艺术的主干。而陆羽的全部努力,正是试图续上一个字,既“诗书画茶”一体。他成功了吗?

再回到中国画。中国画的透视法,画家观察点并非固定在一个地方,从而也不受视域的限制。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而如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

诚如中画,中国茶道的真趣绝非可以透过几张照片来呈现。甚至,仅仅追求拍下具象的照片,就根本不是东方的艺术传统。我们近邻日本茶道,没有一张照片的千里休,又是靠着什么力量,成其不朽?与中国画一样,中国茶道的美学:"或许不讲求几何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而追寻诗意的艺术空间氛围。趋向着音乐境界,渗透了时间节奏。它的构成不依据算学,而依据动力学"。❹所以茶道的成立,需要依靠心灵的创造,也依靠心灵的发现。它稍纵即逝,甚至无法描述。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照片是“有崖”之境,茶道是“无崖”之求,今天许多茶会为了发布出一组组“大片”,从而为此妥协,牺牲,扭曲了多少茶道的本质?我见过一些茶会直抵人心,它是在天未亮起的黎明之时进行,这样启迪心灵的早晨之茶,因为光线,恐怕没有办法拍出好的照片。千利休的传统,他的茶室诧寂昏暗,不要说光线,即便身处当代,利休也一定不会允许宾客带入相机拍照。因为相机的本质是干扰,一个摄影器材的出现,将让所有存在都变的不再真实。相机的呈现也一定带来某种误导,它是镜头背后摄影师的思考,而非茶人的。而即便茶人就是摄影师,单薄的照片又如何传递茶会的全部体验?或许,我们仅仅就是想止步于照片而已。

我期待一场没有照片的茶会。因为没有照片,我们才会用尽全力去体验。

茶道,和音乐会,昆曲一般,是即兴的享受,是一次性的体验。仅仅看照片,我们一定无法享受一场音乐会和昆曲。可为什么很多茶人,茶会,看到照片,比亲身体验更加享受呢?这一定是出了问题。我们不再抱持真实,而在PS的时代,沉醉于虚假的拟态真实。茶人,万万不可流落于此。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今天的很多“照片茶人”,值得反思。很多茶会,照片之下,体验其实是单薄与肤浅,理念也往往重复而造作。好看的照片背后,是浮于表面的“茶道”。忘却了理念的形式,躲避了意义的轻松,不应是中国当下茶人的宿命。

本质上,茶道的体验并非一张图片,茶人的专业也并非摄影或者成为一个优秀的模特。茶道存在的本意,生活美学的要义,正在于反抗这种刻意造作的摆拍迎合。

写这篇文章的时刻,一件娱乐新闻发生了。确是关乎生命的娱乐新闻。一位身材好大,形象俊郎的男艺人,在一个高强度的真人秀综艺节目里,因为体力透支而瞬间猝亡。艺人大张伟说的话通透有理。“我们进这个行业,靠我们自己的才华让大家喜欢就够了。你是一个歌唱家,观众喜欢看你做饭,你是一位演员,观众喜欢看你在泥巴地里摔跤。我觉得真人秀会毁了中国所有艺人的,因为都没有在本行发光发热,才华都是在做真人秀。现在一个个跑得披头散发的,哈喇子都出来了,我真的很想问观众你们为什么爱看这个?”艺人的才华能力和对事业的热情不应该被没有意义的综艺表演消磨,娱乐至死的时代,茶人更应该高度警惕。全国各种茶艺表演比赛风潮,茶会上妆容精致的“照片茶人”,一个源于土地的行业,也务必要找回自己的专业。

宋代 巨然 秋山问道图

一个月之前,我受邀担任第六届中华茶奥会导师。在中华茶艺盛典暨闭幕式上,我谈了比赛期间在杭州的工作心得:其一,中国茶艺要不要表演?表演与茶汤的占比应是多少?其二,我的理解:为传播茶文化,茶需要表演,但茶人不是演员。茶艺表演应有一个原则,既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实,又不失其优美。

我想,这是我多年事茶的真实心得。

茶道不是表演,茶人不是演员。

舍本逐末,何为茶人之本?需要重新找回初心。

1945年初冬,抗战胜利,陈岱孙教授回北平接收清华园,问闻一多有什么事要代办。闻一多说,你看看我屋前的竹子,还在不在?每次看到这段,我就心中难平。什么是中国茶道?什么是生活美学?或许不是那些只会拍美照的“摄影茶人”。也并非仅仅是穿上茶服,摆弄茶席的“照片茶人”。最顶顶要紧的,是对生活的真心与深情,更有对人间,对这个社会的善意与美好。闻先生,是第二位屈原,了不起。当然闻一多先生可能不算一位“典型”的茶人,可他常坐的,在昆明翠湖边的老茶馆,茶香永存。

我们号召,茶人不必过分执着于得到所谓“天下第一”的好茶,也不能挂碍在精美难得的茶器上,更不必陶醉于镜头前的精美造型。就像好的画家,作曲家一样,颜料纸笔,管弦钢琴,只是工具。真正要关注的,是画作和艺术本身。如果茶人也是艺术家,也是生活美学的艺术家,那么,他就是用茶,茶席,茶会,茶空间来表达美与赞美生命的人。他的创意,是茶的最终呈现,引领着茶的使用与消费。我们期盼这样伟大的茶人出现。

宋 郭熙 早春图

宏观来看,茶的整个产业链,也莫不是围绕着茶人之“用”来展开,而绝非围绕着“种”和“制”展开。茶的种植者,生产者,科研者,销售者,都必须紧紧围绕着世间的“用”。而茶之用,之美,之流行趋势,使用场景,应取决于当代顶尖茶人的社会引领。率领风尚,把茶善“用”之,把茶美“玩”之,茶就一定能喝的更多,更广,更远。

这般的期待。茶人,对于茶产业,对于社会,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我想这种责任是善意的,这种使命是美好的。

我期盼对于中国茶道的研究,能找回传统,深入精髓。我期盼中国茶道与中国画论比较研究,能够有更多茶人与学人同行。

最后告诉大家,由在下主持设计的善意美术馆将在2019年底落成于弘益大学堂昆明新教学总部。让我们在这间属于茶人的美术馆,发现更多的中国茶之可能。

❶❷引自曹星原解读《心印》;❸引自管继平著《尺素风雅:近世文人书札》;❹引自宗白华著《美学漫话》

| 弘益新校区与善意美术馆即将开幕 |

2009—2019,弘益十年!官宣!全新校区将于今年底建成启用!弘益大学堂昆明教学总部(新校区),位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云南紫云青鸟省级文化创意博览园内。容纳茶学院、花学院、香学院各专业授课区;善意美术馆;弘益人文茶馆;中国茶书房;茶山风土与茶汤风味实验室;茶会大厅;茶人食堂等不同主题的场所。总面积3600平方米,是当今中国规模最大的专业茶空间之一。弘益新空间的美学风格,致力于探索现代茶空间的设计语言,简约素朴,仅用五种装饰材料完成施工。极具实验性的是,李乐骏校长首次将中国茶与装置艺术融合,创造了一件体验式空间作品:茶祷之仓。弘益昆明教学总部立足春城南市区经济中心,交通便利,地铁通达,停车位充足,距离机场仅三十分钟,周边500米范围内,各星级酒店众多,文创园区深具艺术氛围,将成为全国各地茶花香学人到世界茶源进修精进的最新文化地标。

- 作 者 介 绍 -

李乐骏

茶文化学者,生活美学教育专家。现为华茶青年会主席,弘益大学堂校长,云南省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国家人社部茶艺师国标审定专家,云南弘瑞君益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云南省青联委员。

● 2004年至2014年,十年耕耘,参与建设中国规模最大的茶业企业,大益集团。

● 2014年至今,二次创业,投身教育。创办弘益大学堂,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茶校校长,累计培养学员8500余人。创办弘益茶道美学在线内容平台,收获四十余万读者的订阅与认可。创办弘益手造,正在成为中国手造产业的先驱力量之一。发起弘益茶会500余场,公益奉茶超过50万杯,领军大中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机构之一。

● 部分荣誉

2006:荣获“希望工程爱心奖”——中国青少年基金会;

2014:著作《茶叶江山》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累计发行超过十五万册,成为二十年来最畅销茶书,入选中宣部“国家图书奖”;

2014:创办“弘益手造”品牌,荣获“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百强”——《中华手工》杂志社;

2015:创办自媒体“弘益茶道美学”获奖“全国茶行业十佳公共平台”——中华合作时报;

2016:被聘为云南省昭通市青年创新创业导师——昭通市人民政府;

2018:创办学校弘益大学堂被表彰“六茶共舞,三产交融全国示范单位”——国家农业农村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2018:创办学校弘益大学堂挂牌“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2018:荣获“中华茶人榜样”——中华茶人联谊会;

2018:荣获“云茶榜样”——云南电视台、云南省茶业流通协会;

2019:创办的弘益大学堂、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获得“中国茶美育突出贡献奖”——中国教育学会美育研究分会;

2019:荣获“海峡两岸茶业合作贡献奖”——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2019:获得“中国创新教育校长”称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联盟;

2019:荣获第六届中华茶奥会“最佳导师”荣誉——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