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些许质疑

 胖头陀科技 2020-07-22

2012年,惊艳亮相的谷歌眼镜,给人们在科技+人文之间,以无限的想象力。自此,智能可穿戴设备成功一跃,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就再也不曾离开。即便今年初,谷歌宣布停售谷歌眼镜并关闭该测试项目,也未能动摇业界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信心。

我对这些新生事物其实是很有些兴趣的,但是某些产品的价格太吓人。以谷歌眼镜为例,当时由于没有放开供应,只是提供给部分内部人员和开发者,其单价甚至曾经炒到上万美元,显然不是我的菜;再者,右眼总是斜视上方的后果也令我完全无法接受

几年前,曾经有人送了我一只智能手环。我知道这东西并不值钱,不过当时还是很兴奋,于是与手机做了绑定,兴冲冲地准备做个暴走一族。然而,兴许是工程版的缘故,这只手环耗电惊人,一块纽扣电池充其量最多只能用两周。更糟糕的是,它经常不计步,估计是我的摆臂动作不够孔武有力。于是很多次我以为自己当天再创新纪录,结果打开手机一看,发现步数只有三位数……

正式摆脱了手环之后,我又将希望寄托在苹果即将推出的Apple Watch上。听说这个产品能实现心率、卡路里消耗等更多的人体监测,我一度以为胖子的春天来了。可惜的是,第一代的Apple Watch对我来说实用意义不大,不仅充电频繁,而且支持的App应用还是少了一点,距离我心目中理想的可穿戴设备相差甚远。

忽然转过头来想一想,尽管我一再告诫自己尽可能多看看蓝天白云,少低头看手机平板。然而就实质上而言,我对可穿戴设备的期待,实际上仍是一种网络的依赖,并且日益增强。

可穿戴设备强化了我们对于网络的依赖,也加大了我们隐私泄露的危险。无所不在的网络,到处收集和传输我们的健康指数、行为习惯、生活偏好,以及工作履历。很难说这些信息都传递到了安全的区域,背后的采集者我们也很难看清他们的真实居心。

前不久和赛门铁克大中华区总裁梅正宇以及他的技术团队进行过一次简单交流。对于现今方兴未艾的可穿戴设备热,他们提出了正式的、专业的建议。

在赛门铁克看来,目前手机中52%的可穿戴设备应用都没有很好的隐私保护措施,这些应用通常还关联着其他应用,因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就更容易在后台泄露给多方应用。作为个人用户,需要及时更新应用、软件,确保设备中有必要的密码,并及时锁定屏幕。至于厂商,则应该更多地采用各种安全解决方案,从应用和设备的层面首先做好第一层的防护。

大数据时代,透过包括手机、可穿戴设备在内的各种机器,我们每个人都在释放出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更会涉及各种经济与政治利益。我们无力扭转这一趋势,但是必须学会保护好家人和自己。


点按☝图识别关注!名称:胖头陀

ID:it-observer


本账号长期提供本人原创文章,分享在科技、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偶得。
欢迎各路好友、同行讨论和转发。其他公众号转载,无需支付报酬,但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