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是个音译词,起源来自网络日志(Web Log)。当不同的人群通过这一形式日复一日地记载各种内容的时候,新的出版模式便异常清晰了,有心人将之改写为We blog,于是Blogger就应运而生了。
在译名上,大陆对这种媒体形式和从事这种形式的人,都名为“博客”;而在我国台湾则分别音译为“部落格”及“部落客”。个人感觉台湾的写法很生动,可惜的是略微萌哒哒了一些,吾等须眉男人在公开场合实在说不出口哇! 很快就有一票网站,开始打着博客的旗号募资引资,实际上最终只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成了垫脚石。拥有巨大流量优势的新浪、腾讯等成为胜利者,至少是活到了当下。 那时候新浪们还没有现在这么厚黑,宣称某被誉为“博客女王”的才女文章浏览过亿、粉丝上千万的时候,它们略微还有点腼腆,多少知道些羞耻。而当前你看看微博上,三流明星的粉丝量也可以达到几千万,你就知道现在它们的神经有多么坚强了。 有人以为,自媒体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实际上绝对不是。博客时代就有人天天做枪行文,日进斗金,与当今移动互联网下的自媒体并无本质差异。往远了说,一生著诗四万余首的乾隆是(有些滥的)自媒体人,《题西林壁》的苏轼是自媒体人,《念昔游·李白题诗水西寺》同样是自媒体作品。 照抄了Twitter的140字符限制要求后,微博大大解放了作者们,以前一篇作品至少得大几百字或者上千字,而现在可以拆分成多篇发布,作者们的收益和影响力也可以成倍增加,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这却害苦了广大读者。由于微博的缘故,现在很多人的阅读能力仅限于140个字,超过140个字就读不下去。如果你现在让人去读《百年孤独》或是《约翰·克里斯多夫》,那简直是要了亲命了。
微信的横空出世,则是将了微博一军。这一形式令人意识到,易于传播的“好”作品,其实并不限于140字的篇幅。 然而,明摆着的事情,新浪微博们却视而不见,微博用户增长和传播力大大逊色于从前——尽管从用户数上,微博从不承认这一点,而且继续为大明星们follow数以千万的粉丝。典型的坟头烧报纸,哄鬼啊! 前不久,Twitter的创始人杰克·多西回归,准备将Twitter的字数限制扩展一万字。我当时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嘁嘁喳喳讲推特》,猜测新浪微博会在什么时候同样取消140字符的限制。 结果证明新浪抄袭的水平胜过原创者:今天新浪微博宣布将开放140字数限制,1月28日起对会员开放,2月28日起全面开放。
个人觉得,新浪混了这么久的江湖,还是不够有“魄力”。其实你只需给会员开放,免费用户管他(她)作甚?或者掏钱越多的会员,字数限制可以更高,那样会有很多人花钱购买高等级微博会员,以便与那些低等级、非会员比较起来,显得更有身份,更有面子。 唉,怎么都叫不醒这装睡的微博,如之奈何? ID:it-observ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