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业有专攻的阿里云PolarDB

 胖头陀科技 2020-07-22

「谁掌握数据库,谁就掌握未来。

——胖头陀

可加微信  1126699  联系作者

  

撰文 | 康翔     编辑 | 阿由

基础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操作系统、数据库,亦或是中间件,均是软件产业的核心力量,并且在各自的领域内成就了称霸数十年的王者,譬如微软、甲骨文等。

尽管有人撰写雄文“起来,挑战XX霸权”,然而科技世界终归是用实力说话的,单凭书生的一己热血根本于事无补。就像从青铜到王者,必须由自己一局一局打出来。

多年来,国内诸多厂商投入到基础软件的研发,所费不赀,但是成效并不是很大,不过这正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在高精专的领域里,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好消息是,在上月举行的云栖大会上,人们欣喜地看到,一股新势力正在数据库的舞台上崛起……

这,就是阿里云数据库PolarDB

比快更快的数据库新丁

云栖大会期间,阿里云数据库总经理曹伟(下图左三)连同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方案事业部资深固态硬盘存储架构师Jack Zhang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方案事业部战略业务拓展经理Benny Ni,以及法大大CTO陈立清校宝在线CTO胡淼果仁软件联合创始人&研发副总赵亚南等人,共同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说来也巧,采访的当天距离去年9月21日PolarDB数据库的正式发布,正好是一年。

曹伟表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PolarDB的性能提升了两倍有余,从去年的12万TPS提升到当前的25万TPS,最多可以实现16个节点,以及整体性能的1000万TPS以上。

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法大大、校宝在线、果仁软件、猿辅导等用户的试用,PolarDB得到了在诸多行业应用场景的试炼,用户们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反馈,这显然是实验室里难以得到的经验。

譬如,原先PolarDB的最大容量是3TB,现在达到了100TB,那么数据的查询能否提速呢?为此,阿里云特意做了查询加速功能,并在云栖大会上正式发布和提供公测,测试显示查询性能的提升可达8-20倍。

在此期间,最新的PolarDB也提供了会话一致性的读写分离。读写分离是数据库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其工作机制是写请求发到总节点,而读请求则发到只读界面来做读性能的水平扩展。

通常来说,读写分离可以满足多数应用场景的需求。不过在大规模、频繁读写的场景下,它就可能出现写入之后无法快速读取的情况,这无疑会对用户的应用带来负面影响。

基于此,PolarDB在前面加了一个智能网关,智能网关会判断是否是同一个客户的连接请求,因此会先去主节点写入,然后再到从节点读取,这样在支持大表的查询性能、会话应用的读写分离下,PolarDB的性能就得到了客户能够明显感知的提升。

PolarDB性能上的飙升,我们可以在对标中得到佐证。比如同样采用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AWS Aurora,被认为是云数据库的领导者,而在同样的测试流程中,PolarDB比AWS Aurora快两倍

探究性能飙升的背后

毫无疑问,阿里云PolarDB已经迈入快速演进和迭代的阶段,它必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向目前市场上的领头羊发起挑战。

PolarDB的性能提升,一方面是阿里云极致、高效的研发和探索所致,另一方面也和客户、伙伴的合作与互动密切相关。曹伟表示,在硬件方面PolarDB创新地采用了英特尔Optane存储卡,阿里云也由此得以成为全球惟一一个在生产环节大规模使用Optane的云技术厂商

Optane(傲腾)基于3D Xpoint技术,是英特尔新型内存和SSD的品牌,它的密度是DRAM的10倍,速度则要快1000倍,而且耐久度更好,尤其适用于苛刻、复杂的企业级应用。

或许有人会认为,作为软件的数据库和硬件捆绑在一起不是正路。那么这些年大家推崇的SAP HANA一体机算什么呢?正是得益于将数据库全部加载到内存中,SAP HANA实现了性能上的极大突破。

标配了Optane的PolarDB也是如此。虽然使用Optane会给数据库的成本带来一定的提升,但是通过对现有硬件技术的深入挖掘,PolarDB必将为数据库应用带来立竿见影的革命性提升

通过一年的研发与试用,与此前相比,PolarDB的稳定性、QoS提升可谓巨大,写延迟缩短了10倍,读延迟缩短了5倍。尤为重要的是,采用了Optane的PolarDB的QoS提升了70%左右,曹伟指出。

早在2009年,英特尔就开始了与阿里巴巴在数据库方面的合作。Jack Zhang表示,英特尔一直都在为新技术找到落点,作为目前云数据库的新锐厂商,阿里云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对象,双方的“成功牵手”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Benny Ni承认,Optane确实价格不菲,较之传统的SSD贵了5倍,但是性能则是提升了10倍之多,因此客户的收益照样是非常明显的。

他表示,并非所有的厂商或客户都有能力驾驭好这一技术,但是阿里云的技术团队一直走在业界前沿,他们在PolarDB中对Optane的应用是极其创新和富有成效的。

曹伟表示,在技术方面,英特尔给了PolarDB非常大的支持,还和阿里云一道举办PolarDB性能大赛。双方希望为数据库开发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发挥才智,从而将PolarDB的性能优化得更好。

以技术红利赋能客户

商业化之后到今天,阿里云PolarDB服务的客户已经多达200家以上,应该说这种进展是非常惊人的。诸多客户的应用,不仅为PolarDB提供了弥足重要的应用场景,他们的各种反馈意见也推动了PolarDB的持续演进。

陈立清表示,作为一家创业不到四年的公司,法大大的业务发展很快,目前每天签署的合同大概是270万-300万份。最早法大大使用的是MySQL,但是随着证书表的不断增大,3TB的容量限制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由于法大大的业务本身就运行在阿里云上,因此当数据库出现瓶颈问题后,与PolarDB的沟通也就顺理成章。据陈立清介绍,PolarDB的技术和服务团队非常强大,法大大有充足的信心用好PolarDB。

在技术层面上,成本不是法大大最关心的问题,公司更关注的是业务的平稳,以及如何给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当然,如果在以上前提均能满足的情况下,成本也能够得到兼顾,那自然再好不过,陈立清表示。

胡淼表示,基于对阿里云的深厚信任,校宝在线很早就基于业务上的技术难题,与阿里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一些PolarDB还没有正式发表的技术,阿里云也让校宝在线优先使用和感受。

在整个过程中,PolarDB的技术团队全程陪护,服务很到位。当最终的架构画出来,各种问题被一一解决之后,校宝在线终于相信,原先在想象中繁重复杂的数据库应用,PolarDB是完全可以担负起来的。

同样是出于业务的压力,果仁软件从去年开始关注PolarDB。赵亚南表示,通过数据迁移DTS将数据导入到测试环境,公司对库表进行了查询测试,但PolarDB毕竟是一款新产品,果仁软件在起初也是将信将疑。

结果证明,PolarDB的兼容性非常好,每个业务也都很正常,没有出现什么BUG,而且查询的速度非常快,业务体验上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由于果仁软件在RDS上用了只读和预上线环节,整体成本反而节省了10-20%。

据曹伟介绍,客户的购买和使用成本,从来都是PolarDB考虑的优先因素。譬如客户只读用得越多,PolarDB会比普通的RDS更便宜,假如用了10个,实际成本会比使用1个RDS+10个RDS只读便宜50%。

曹伟在回答媒体提问

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共享存储数据库技术。在上面列举的例子里,客户实际只需付1份存储的钱,而不是传统情况下的10份,所有的数据库节点共享1份存储,这种成本上的节省非常巨大。

曹伟表示,与其他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数据库相比,PolarDB的性能高出两倍,价格便宜40-50%,性价比突出,能够满足99%以上企业的业务需求,目前已在诸多行业的核心应用场景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通过强大的研发、售后和服务等支持,PolarDB将持续以技术红利为广大中国客户赋能,帮助更多的客户轻松和平滑地迁移到PolarDB上。据悉,多数用户可以在2-3周内完成数据迁移。

曹伟最后指出,客户的成功就是PolarDB的成功,PolarDB致力于跟客户共同成长,以开源数据库的价格,为客户提供商业数据库的能力,让数据真正成为客户的“数字黄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