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存储:构筑数字金融新引擎

 胖头陀科技 2020-07-22

撰文:康翔

编辑:阿由

现代银行的雏形来自西方。确切地说,1472年在意大利创立的西雅娜银行,被誉为世界上现代银行体系最古老的银行,银行的英文bank也是由意大利文的banca(板凳)演变而来——由于当时的银行家经常坐在板凳上。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西方主导了现代银行业的发展。不过在畅销书作者、传奇银行家布莱特·金看来,未来银行的雏形不再是来自西方,而是中国。

在《Bank 4.0》一书中,布莱特·金指出,人们在数字化时代不再通过银行得到实体卡,而是通过技术公司获得银行账号,从云端获取信息和金融服务。实际上,我们现在能够获得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已经超出了布莱特所描述和想象的范畴。

在银行业接近700年的历史里,中国第一次获得了引领金融行业发展的可能。8月8日,华为金融行业智能数据存储峰会在云南玉溪隆重举行,华为希望帮助广大客户迎接数据挑战,助力金融企业的存储未来。

金融行业存储的新需求

在布莱特·金看来,今天的银行业必须要转向从传统的网点提供产品转向提供体验。这就意味着,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底层数据承载能力,完成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为未来“开放式银行”做足准备。

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刘超出席了本次峰会,并发表致辞。他表示,金融行业是技术应用的标杆行业,以及创新领先的行业。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供应商,过去几年里华为在中国金融市场实现了超过60%的复合增长。

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刘超

多年以来,华为与工行、建行、招行、邮储、华夏、民生、人保、广东农信等客户进行联合创新,探索ICT技术的深度应用,打造出一系列面向金融行业的创新方案,帮助客户实现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业务价值。

随着数字经济效益凸显,数据体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越来越多的金融客户也充分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和重要性。在这个前提下,如何建设和运维金融机构的数据资产承载平台,就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重要命题。

刘超认为,金融行业存储在当前正在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全闪存,其二是分布式。一定程度上,这也是金融行业业务发展的核心需求所致。

首先是全闪存,由于互联网和金融的快速结合,蓬勃发展带来的高并发业务浪涌,以及客户对空间、能耗等方面的新诉求,众多客户开始把核心银行系统、保险系统和证券集中交易系统开始向全闪存的系统上进行迁移。

十多年来,华为持续加大投入,尤其是自研SSD盘以及全闪存存储领域等方面,目前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厂商之一。具体到中国,华为在2018年全闪市场份额排名第一,2019年上半年又获得了超过300%的同比增长。

市场的增长明白无误地表明,“全闪存不再是趋势,已经是现在。”刘超表示。

其次是分布式。由于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大集中,金融机构对存储提出了多协议、大容量、更弹性的新要求,这就使得分布式存储应运而生。

作为后来者,华为存储在金融行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拓进,逐渐赢得了客户的认知。从2017年开始,华为存储正式成为中国市场的No.1,这表明广大金融机构对华为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信任,开始将之部署在从外围到核心的多种业务场景。

据刘超透露,目前华为存储已经完成了存储设备的升级转型。通过本次峰会,华为希望将领先和开发的数字化转型技术及平台带给金融行业,构筑数字金融新引擎,共享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新成果。

基础设施是关键

从2002年至今,华为存储历经了一个完整的发展周期,成长为业内的顶尖厂商。一路走来,殊为不易。华为智能数据与存储产品线副总裁谢黎明至今犹记得,当年在海外某次招标时遭遇到的冷脸,以及后来同样是来自这家客户的热拥。

 华为智能数据与存储产品线副总裁谢黎明

其实,这并不奇怪。谢黎明表示,与其他很多产品不同,存储一向有着比较高的门槛,无论是技术还是说市场。比如从2016年起进入到领导者象限,就意味着华为存储终于又迈过了一道关键的台阶,从而能够进入那些有着严苛要求的客户“法眼”。

作为金融科技新的核心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推动着金融向智能金融的转变。由于需要从数据中挖掘和分析更多的价值信息,为客户提供新型服务,因此金融机构必须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定义。

从基础设施的角度而言,能否提供对更多数据类型的支撑,这一点非常关键。不同的数据类型需要不同的GPU、NPU,包括在前段数据的接入上,客户会遇到很多问题。此外,如何将多样化的数据整合到同一个存储池里面,这也是很大的挑战。

譬如前段时间发布的OceanStor Dorado V6,这不仅仅是一款性能卓异的全闪存产品,事实上它可以完全满足金融机构对存储的最高要求。

华为OceanStor Dorado V6的亮眼表现,源自五“芯”保障——在传、算、存、管、智等环节,华为拥有端到端IO处理的五颗芯片,构筑了异常强大的内“芯”。其中,传、算、存、管都是华为的自研芯片,鲲鹏920尤其关键。

“这是一台越用越好的产品,也是一台越用越快的设备。通过对整个IT基础架构的重新定义,相信它必将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OceanStor Dorado V6,谢黎明显然信心满满。

他认为,在整体联动的金融机构中,基于存储的变化一定是端到端的,前中后台都要发生变化:前台解决全链条,中台解决连续性和开放性问题,后台解决数据连续性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有分布式扩展的数据存储池,真正将大数据、对象、文件、块融合到一起。

通过OceanStor Dorado V6、FusionStorage 8.0等产品,华为能够帮助更多的金融客户解决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联动等问题,帮助他们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原有产品,对外提供创新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这也是金融行业未来的应用指向之一,谢黎明表示。

存储毕竟是非常专业的设备,因此管理运维也一直是客户关注的重点。据悉,在目前的产品中,华为创新地引入了人工智能,以算法帮助客户对存储设备进行处理,譬如预判当前存储的性能会在什么时候达到瓶颈,哪块盘可能会在近期出现故障……

通过相关的预置技术,华为能够帮助客户自动化地运维和管理存储系统,真正让他们防患于未然。

来自客户的精彩证言

本次峰会上,诸多金融客户也纷纷登台,就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及保障业务连续性等问题上展开了充分论述,分享了各自的相关经验和心得。

江苏银行数据中心资深架构师朱滔

江苏银行数据中心资深架构师朱滔介绍了该行两地三中心灾备系统的建设情况。他表示,在整个云化的后台中,江苏银行与华为进行了大量的合作,其中就包括华为大数据平台、华为数据存储平台等。

从最早的试用至今,江苏银行与华为存储的合作已历经五年,江苏银行几乎采购了华为存储全系列产品。作为一家敢于创新、尝试安全可控的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早在2015年江苏银行就在测试环境使用了OceanStor 5800 V3,并在2017年采购了OceanStor 18500 V3,用于渠道类业务。

今年规划两地三中心核心高端全闪存存储选型,江苏银行最终选择了四台OceanStor 18500F V5高端全闪存,部署双活高可用容灾解决方案。朱滔表示,这么多年来,通过对20多台不同型号的产品使用,江苏银行充分信任华为存储的质量,在基础架构的稳定可靠、全闪存和多控制器技术等方面,华为确实表现优异。

兰州银行高级技术经理刘春

兰州银行高级技术经理刘春介绍了该行的科技转型,以及两地三中心容灾建设规划等情况。据他介绍,兰州银行从2015年开始引进华为的存储,当时主要是中端存储,经过1年的稳定运行,后来又陆续引入了OceanStor 18500 V1等高端存储。

在2017年,兰州银行进一步采用华为全闪存产品OceanStor 18500F V3替换了原有的核心高端存储,并花了3个月的时间将核心业务迁移上去。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存储的运行状况和性能表现是稳定的,延迟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IOPS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刘春表示,兰州银行将会视业务发展的需求,继续与华为存储进行合作,并希望通过与华为的深入合作,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进自身的发展。未来,在大数据、云计算,包括5G与金融行业的场景应用等方面,双方仍有巨大的合作余地。

中国人寿数据中心运行部存储部长宋涛

中国人寿数据中心运行部存储部长宋涛介绍了该集团使用全闪存的相关经验与心得。他表示,与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一致,中国人寿近年来的数据增长迅速,2018年的存储总量就超过了40PB。

中国人寿于2016年正式引入华为存储,之后不断追加。在目前的设备保有量方面,华为占据了NAS总容量的68%、SAN总容量的41%,华为存储已经成为中国人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选厂商。

他表示,下一步中国人寿将继续秉承“一个客户,一个人寿”的理念,加快科技国寿的建设,提升业务体验。人寿数据中心也将继续和华为存储长期合作,采用高性能、高可靠的华为全闪存产品,承接更多的核心业务,提升业务可靠性,实现科技国寿的目标。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华为存储将不断以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助力更多的金融客户快速、实时地分析海量数据,从而挖掘更大商业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