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我的大脑袋 2020-07-22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前文回顾: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一):启程,抵达舟曲

D2

2017年8月6日(日)

昨夜窗外持续着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手机上则不断传来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令人惴惴不安。好在天亮的时候雨已经停了,但天空依然布满阴霾,我们收拾好行李,启程出发。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今天的行程是从舟曲出发,经腊子口前往岷县吃午饭,再从岷县卓尼县临潭县到达甘南州府合作市

还有一条路线是沿G212经宕昌前往岷县,如果要去官鹅沟的游客可以选择这一条路线。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上路,途径舟曲的峰迭新区,这是泥石流以后重新修建的舟曲新政府所在地。这里从地势上看明明比老县城安全许多,却无人居住,一排排的新房静静地站立在阴云之下,如同鬼城一般。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路况从峰迭过后开始变坏,变成了混合着砂石的非铺装路面,这种路况让飞度羸弱的悬架和隔音丑态百出,开在上面感觉底盘薄如纸,雷鸣般的胎噪让人觉得随时都有可能爆胎。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更糟糕的是,昨晚的大雨让路面充满了积水和泥坑,我们只能以每小时不足30公里的速度慢慢前行,并且无比怀念在家里待机的吉姆尼。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从峰迭到立节这一段路不过25公里,结果开了差不多50分钟,过了立节乡,路况终于好转,我们穿过代古寺隧道,转上了S210,向腊子口天险驶去。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腊子口是藏语发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除了中间三十米宽的隘口可以通行外,两岸全是如刀劈斧削般的山壁,腊子口河从旁边流过,水流湍急。可就是这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当年国军驻扎于此的一个旅愣是没挡住红军的攻击。

1935年9月16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向腊子口发起进攻,在正面强攻受阻的情况下,由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带领部队攀岩而上,从背后高处迂回奇袭,敌军方寸大乱,驻守在隘口的两个营一触即溃。这场本应艰难非凡的战斗只持续了一个晚上,红军仅以牺牲了几十人的代价就突破了腊子口天险。战后聂荣臻视察战场时感叹,如果敌我双方互换,红军一个营在这里纵深防守,怕是十万敌军也无法叩关而入。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如今,这里修建了纪念碑,隘口之中曾经发生过激战的桥和碉堡也都复原了。只是来到这里的人多半都不知道当年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仅仅是把车停在路边,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然后又匆匆路过。那些牺牲的先烈若是在天有灵,会怎样想呢?或许今天的太平盛世,便是对他们最好的慰藉吧。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到达腊子口的时候已是中午,随便吃了点东西,把飞度洗洗干净,便继续上路。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接下来的道路越发险峻,耸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高山——铁尺梁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铁尺梁是迭部与岷县的界山,从海拔1970米的腊子口隘口盘旋而上,瞬间拔高到3200米的铁尺梁垭口。全程依然是碎石非铺装路面,前车经过,尘土飞扬。这段路是夏替我开的,据她说开得心惊胆战,浑身是汗。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终于到达山顶,有一块平坦的高山草甸可供休息。虽然天空乌云密布,但四周的景象依然壮阔。铁尺梁名副其实,其道路修建在山脊之上,两边尽是悬崖,行走其上,令人头晕目眩。

接着换我驾驶,一路直达岷县,此时已是下午三点,饥肠辘辘,赶紧找一家馆子解决午饭。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进了一家大肉扯面店,墙上的菜单写着大碗(三根),小碗(两根),满脸问号,莫不是店家把“两”写成了“根”。结果我和夏要了一个大碗,端上来一看,硕大一碗里竟然真的只有三根面,全由手工扯制而成,实在是令人大开眼界。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我俩吃着吃着发现吃的是同一根面,面面相觑,忍俊不禁。

由于上午的路况之差超出预计,耽误了时间,我们只能匆匆吃完,继续赶路。从岷县经卓尼、临潭抵达合作的这条S306风景非常好,而且沿途车少人少,十分适合自驾,是上次从青海回来时的一个重要发现。可惜之前经过这里时,导航失灵,轮胎爆胎,各种事故使得没有办法好好欣赏景色,这次逆向再走一次,算是还个愿望。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从岷县县城出来到S306还有十多公里的乡村道路,非常狭窄。路上全是狗,旁若无人地蹲在路中间,仿佛马路就是它们的家。所以这一路就充斥着我提醒夏的声音:“前面有狗!”“看到前面有小娃儿!”“又是狗!”如此这般,根本没法提升速度。

而且当地农民将收割了的麦秆铺在路中间,让来往的汽车碾压,不知他们是出于什么缘由,反正让我的底盘挂上了不少麦秆,清理起来非常麻烦。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过了西寨镇,才正式踏上甘南北线S306的旅程。这条路本身就可称作是一个景区,沿途修建了不少观景台可供停车,并带有公共厕所,也没有人乱收停车费,非常适合自驾。

途中会依次经过博峪村观景台,万亩油菜花观景台,古战乡观景台,卓尼观景台,以及红山口观景台,如果时间充足,慢慢游览也很是不错。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其中最大的发现便是卓尼的万亩油菜花,上一次因为心情烦闷,没能停下车好好欣赏它。而这一次本以为时间不对,看不到什么好的风景,但当我走上观景台时依然被震撼了。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只见金色的麦田与待收的油菜,富有层次感地交织在一起,在广袤的洮河平原上铺展开来,一望无际,消失在天边的地平线上。这里仿佛是上帝藏在人间的调色盘,天空中浓云滚动,似乎随时都会伸出一只笔来,从这里蘸取颜料,再挥洒四方。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可惜天气不好,否则不知在阳光的照耀下,这里又会是怎样一番梦幻的景象。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和夏在这里默默地站了好一会儿,便又继续上路。途中经过临潭县城,路过上次帮我换轮胎的玛吉斯轮胎店,那时它如同绝望中的一盏灯火,让我能够继续前行,这也不算打广告吧,还是要好好感谢它一番。

然后,我又回到了红山口,上次就是在这里爆胎,让整个灾难日达到了高潮。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一路都很紧张,生怕又出现什么问题,夏在旁边安慰着我,“没事,这次有我陪你。”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我去年7月与这次拍摄的红山口大拐弯照片对比,可以看到天气和光线对照片效果的影响有多大。不过虽然没能拍到最好的照片,但能和夏一起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五彩卓尼,它确实对得起这个称谓。光是能看到那斑斓纷繁的油菜花田,便已经值得,更何况它的路况,它的风景,它的人烟稀少,推荐所有来甘南自驾的人走上一趟。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风景很好,可惜老天爷实在太不给力,一路就这样乌云密布,时阴时雨。最终,在晚上8点,我们抵达了甘南州府——合作市。“合作”源于藏语“黑措”,意为羚羊出没之地,它是甘南最大的城市,住宿条件与餐饮条件都非常好,可以在这里补给物资,并为接下来的旅行做好准备,好好休息。

与夏的甘南大环线(二):阴雨中的甘南北线

今天疲惫奔波了一天,从早上8点一直开到晚上8点,饱餐了一顿西北风味的烧烤大餐以后,我们洗了个热水澡,在舒适的大床上睡去。

明天就到夏河了,希望天气能够转好。

——第三日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