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文苑】稷山的辉煌时刻:民国初年//稷山 黄建中

 后稷文苑 2020-07-22

稷山文苑


真诚感谢黄建中老师对平台一如既往的支持!   

跟着黄建中老师,走近历史!

推荐阅读:

【稷山文苑】我为什么要杀岳飞?//黄建中

【稷山文苑】板枣之乡说板枣//宁水龙  黄建中

【稷山文苑】稷王庙/稷山话/稷山人//稷山 黄建中

【稷山文苑】羲和·羲和庙·羲和文化//稷山 黄建中

【稷山文苑】“羞先人”的前世今生//黄建中

【稷山文苑】后稷是怎样促成尧舜禅让的//稷山 黄建中

【稷山文苑】一代名宦稷王庙的功臣李景椿//稷山 黄建中

【稷山文苑】屈原是怎样为后稷鸣不平的?//稷山 黄建中

【稷山文苑】后稷是怎样教民稼穑的?//稷山 黄建中

【稷山文苑】后稷是怎样辅佐大禹治水的?//稷山 黄建中

同样的题目,不一样的感受!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稷山文苑


稷山的辉煌时刻:民国初年

稷山  黄建中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38年日寇侵入,这26年间是稷山县的黄金时期。古老的后稷大地,第一次大规模地迈向现代文明。

在政治上,清末民初,小阳村段国垣先生担任了黑龙江省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在审判和检察分立的基础上,和黑龙江高等审判厅组成独立的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黑龙江省公署)、立法机关(黑龙江省议会)形成明确的三权分立,建立起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

在教育上,开始兴办新式学校,成立了初级小学和完全小学(俗称完小),并破天荒地成立了女子学校。稷山学子接受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日渐增多,就是出国留学的也有。阳史村杨怀丰先生考进山西大学,毕业后进入山西省政府,担任了阎锡山的秘书。坞堆村王璋之子王立塘考取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女儿王芝兰考取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王炳坛之孙王深庆留学日本明治大学。

在文化上,高渠村焦阳三先生,被聘为山西省文献委员会委员,参加《民国山西通志》的编纂。1923年杨赵村罗可桓先生在母亲70岁生日时,专门邀请法国百代影业公司前来拍照和录像。1939年韩家庄学生史岳生参加了中华民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在财税上,均和村薛登道先生,以光绪进士的身份,被清政府官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回国时正逢民国初建,从1914年开始,推行国税和地税分立,先后负责筹备成立了陕西省国税厅和湖南省国税厅。这比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1994年朱镕基才推行国税和地税分立,早了整整80年,薛登道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财税体制建设的先驱者之一。为此1925年民国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授予薛登道的母亲张太夫人“孝慈扬庥”巨匾,悬挂于里门,以示褒扬。

在交通上,侯禹线(侯马到禹门口的公路)于1922稷山至河津段通车,这就是现在108国道稷山段的前身。抗战前的1936年,同浦铁路已通车,侯马设有车站,稷山人第一次在家门口可以坐上火车了。至于电话、电报和邮政就更早了。

在医药卫生上,20年代西医、西药也进入了稷山,翟店和化峪分别成立了西药房,从此稷山人看病不再单纯的喝中药了,打针和吃药逐渐流行开来。翟店经济发达,20年代就成立了专门销售煤油的店铺,洋布、洋线、洋火就更不用说了。

在经济建设上,30年代有了很大发展。杨赵村罗眉仙先生在修建罗家大院时,破天荒地在墙里埋入了电线,并从上海买回了发电机。1935年12月,高平人安希舜先生在稷山县开设了安记照相馆,这是稷山历史上第一家照相馆,从此稷山人告别了只能为老人画像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成为赫赫有名的稷山县国营照相馆,安希舜先生长期担任经理,直到退休。

这一时期,稷山县以10万人口,耕种着70多万亩土地,并且开始改良土壤和种子,推广畜牧和林业,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底史村因沿汾河兴建了提水工程,而把附近的地取名为“水利渠”,一直沿用到现在。1922年郭象蒙担任稷山知事时,就提出要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并专门写下了《说枣树之利益》一文。

稷山的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杨赵码头生产的“砖牌棉花”直接发往天津;以修善村稷王庙为中心的下庙会是晋南营业额最大的集市;坞堆村王璋有资本200万银元,开设连锁商业店铺百余家,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并且准备打入上海市场,因突然去世而未实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初年稷山人才辈出,当时山西省108个县,仅稷山县就有11人,先后担任过20个县的知事和县长,这还不包括在外省担任知事、县长者,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姓名

籍贯出身

任职

曹祖烈

字杨之

稷山县姚家庄优贡出身

民国元年(1912)任太谷县知事

民国八年(1919)任广灵县知事

民国十年(1921)任崞县知事

王堉昌

稷山县南街村

民国六年(191781日任五寨县知事

民国十三年(1924)任汾阳县知事

民国十四年(1925)任盂县知事

民国十六年(1927)任太谷县知事

段国垣

稷山县小阳村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进士出身

民国八年(1919620日任天镇县知事

民国十三年(1924)任广灵县知事

薛登俊

稷山县均和村

民国四年(1915)任寿阳县知事

民国十六年(1927)任兴县知事

梁寿国

稷山县南街村

民国八年(1919)任平遥县知事

民国九年(1920123日任昔阳县知事,至十一年(1922)。

马延之

稷山县马家巷

民国十九年(1930)任临县知事

段国屏

稷山县小阳村

民国元年(1912)任临汾县知事

张效汉


民国元年(1912)任荣河县知事

罗眉仙

稷山县杨赵村

生于1900年,卒于1980年。历任天镇县长、繁峙县长

黄光远

字庚耀

稷山县南翟村

生于1908年,卒于1985年。历任河南省新蔡县承审员、代县长,甘肃省礼县县长,山西省离石县县长(敌占区)、察哈尔省视察室主任等。1948年向解放军投诚,先后在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工作。1952年起历经冤案,1975年获释。1981年平反,八十年代任稷山县政协常委。

十一

马理白

稷山县乌堆村

稷山县长(敌占区)

十二

王金泉

稷山县半坡村

察哈尔省崇礼县县长

从民国成立到抗战开始的26年间,被称为稷山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只所以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山西省督军兼省长阎锡山长期推行的六政三事。六政指水利、蚕桑、植树、禁烟(禁止鸦片)、天足(禁止妇女缠足)、剪发(剪去男人的辫子),三事指种棉、造林、畜牧。后来更扩大为《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使山西省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成为全国的“模范省”。

到1936年,稷山的经济、文化已出现繁荣兴盛的局面。从县城北泰山庙,春节闹社火时,参加者达50余村,数万人参与,可见一斑。1937年抗战开始,次年3月日寇侵入稷山,从此这一黄金时期嘎然而止!(黄建中)

顾问:李骏虎     李云峰

总编:郑天虎

后稷责编: 黄建中

散文责编: 李   芳

杂文责编: 王建文

小说责编: 薛文法

诗歌责编: 陈小明

发刊制作: 薛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