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文苑】后稷系列文章连载结束语//稷山 黄建中

 后稷魂 2020-07-22

稷山文苑

后稷系列文章连载结束语

稷山  黄建中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国家强大和民族的繁荣无不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后稷作为中国的农耕始祖,在中国农业发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后稷故乡的稷山人始终都把后稷当作家乡的光荣和骄傲。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后稷在国内外史学研究和媒体宣传上较少涉及。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大张旗鼓地宣传后稷功绩,弘扬后稷文化,让后稷再现历史光辉。

后稷在治水结束后,依然致力于农业生产,直到生命的尽头。去世后安葬于他付出毕生心血,教民稼穑的稷王山顶。稷王山上后稷巍峨高大的陵墓和庙宇,一直保存到20世纪30年代,1938年被日本鬼子放火烧毁。遗址就在运城电视差转台那个地方,现在还有一些残破的石碑和砖瓦。

甲骨文的记载:现在稷王山下稷山县这块地方,在远古时代就称为稷。

《辞海》解释说:“稷,古地名,春秋时期属于晋国,在今山西省稷山县南稷山下。”“稷山,又名稷王山,稷神山……后稷教民稼穑于此。山上古时有稷祠与稷亭,故名。”后稷安葬于稷王山,稷王山因后稷而得名,可以说没有后稷就没有稷王山这个名字。

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了永远纪念后稷开创农耕伟业的不朽功勋,隋文帝将高凉县正式改名为稷山县。从此之后历经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千四百多年一直持续到现在。为什么要把高凉县改为稷山县?隋朝官方编撰的《隋图经》讲的很清楚:“稷山在绛郡,后稷播百谷于此山”。 稷、后稷、稷王山、稷山县一脉相承,稷山县因后稷而得名。没有后稷就没有稷王山和稷山县这个名字。

稷山从4000多年前,后稷在稷王山教民稼穑开始,就和后稷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种的粮食叫做稷米,这里的地名叫做稷,这里的山叫稷王山,这里的庙叫稷王庙。一直到现在这里的小学叫稷王小学,这里的中学叫稷王中学,这里的街道叫稷王路。

后稷的伟大精神,哺育了一代代后稷儿女。身为后稷儿女,这里的人一出生,就烙上了鲜明的后稷文化印痕。后稷的伟大精神和传统文化,将永远伴随着后稷儿女一路前行。      

后稷系列文章连载已两三个月了,一共连发了五十篇左右。真诚感谢薛前发老师日复一日的精心制做,感谢胡根庆老师、梁吉发老师多次的精心点评。感谢郑天虎主席、苏华先生、安新明伯伯、武俊青老师、秦云龙主任、杨晓因老师、李明珍老师、孙彦蒙老师、卫霞峰老师等诸多师友不断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吴根德老师在后台的精心校对,发现错误,立即纠正。感谢杨继红兄和文凯兄的多次热情支持与关爱。限于篇幅,对众多关心支持的师友不能一一列出名字了,只能再道一声:衷心感谢大家的支持!(黄建中 )

稷山文苑欢迎您

稷山文苑



真诚感谢黄建中老师对平台一如既往的支持!   

跟着黄建中老师,走近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