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掖市来德书院第一期书法高研班 毕业作品展暨学员毕业典礼在张掖来德书院举行

 昵称35641324 2020-07-22

书法

SUMMER

      7月20日,由张掖市甘州区委宣传部、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张掖书画院、甘州区南华书院工作办公室、甘州来德书院共同承办的来德书院第一期书法高研班毕业作品展暨学员毕业典礼在张掖市来德书院美术馆举行。

      此次展览是张掖市来德书院第一期高研班的毕业教学成果汇报展。共展出高研班学员毕业作品50幅,作品风格各异,立意新颖,题材丰富,每一幅都是学员精心创作、导师悉心指导的成果,凝聚了导师和学员的心血,展示了学员们通过一年多来学习研修取得的成绩。

      在学员毕业典礼上,曾来德老师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对展出的书法作品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全面点评,充分肯定了学员们取得的进步,感谢导师们的辛苦付出。他指出“书法艺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能让大家修身养性、磨砺品格。结业是开始而不是结束,学习书法的道路还很漫长,祝愿大家在书法艺术上取得越来越高的成就,为书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员作品

任明宽:想起开班时,正是去年的那个乍暖还寒的春季,是文化的春天吹暖了河西走廊吹暖了古城张掖。在聆听曾来德院长对中华文字演变的独到讲解后,我对中华文字的表现形式越感兴趣,一年的时间徜徉在魏晋、唐宋、明清时期的文字长河中,沐浴她的俊美、娇柔、锋芒挺拔的起伏跌宕中。开笔临习王羲之兰亭序,知道了书法的艺术构造和用笔的八面出峰艺术魅力,临习二王手札掌握了书法章法的险奇穿插呼应布局的奇特艺术。书法改造一个人的审美价值和自我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获益匪浅!

白凤荣:一年的学习,珍贵的记忆太多,收获满满。

        曾来德老师率书法明星团队的展览和讲授,是高水平的开班首秀

        主讲曹恩东老师,尽心竭力,充满热情和激情。临帖示范、理论阐述、指导学生都堪称是高水准的艺术实践。曹老师不厌其烦的给每个学生选择碑帖,量身定制。曹恩东老师是我们这次学习片场中,当之无愧的“男一号

        作为东道主的书院全体工作人员,做了大量默默无闻的工作,营造了舒适的学习环境。第一次到大西北,感受到你们的朴善和厚重

        学习尚有私喜,全体同学,认识你们真好。学习结束,但交往还在进行时。这些同学,乃至后续的同学,或许有的艺术成就斐然。也是大家的骄傲。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真诚希望,书院和老师带领我们继续前行

成玉明:从头开始,提高认识;师法古人,尊师教育;扎实临习,体悟过程;领会心得,持之以恒;

        第一堂课,诸师从必修思想教育教导我们开拓思路,从历史到现今使我茅塞顿开,由此心生爱书法、痴书法、入书法的思想。遵循师教,放心弃前学之误,从零开始,踏实临帖,感悟师法,去疾取益;始终耕临不缀,由此所理解书法奥妙

        老师为我确定主临草书《古诗四帖》之后,我则临启,按照师训,务心临习。略有心得。遵循曹老师“书法是用脑子写出来的”教导,细心领会线质,形质、韵质之要领和章法、布局、结构等质量问题,尽可能解决。并通过不断诸老师指导,有了初步进展,增加了信心

        学书法亦于林海冲浪,不奋进则淹弃,宜师前辙,宜师自然,宜有法得无法,学无止境。

葛雅倩:起初因学业未尽,要往返于上海和张掖,故而作难,一是难得良机,二是六年不见家乡春秋之景,故来之。

        导师团已是神仙团队了,而同学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作为小鱼混杂其中,格外忐忑。开头就是《兰亭序》,我临过最多的帖!经老师解析,哪知从前顶多算画皮。班中成老师年近古稀,也知不足,便重新开始,又备受鼓舞。课往往从早上到晚,课罢与老师同学小聚,吃炖羊肉,喝三泡台,聊学习心得,也聊读书聊感情聊世界,真是游目骋怀!与其说我们到张掖学习书法,倒不如说于甘州修禊。

        就这样我坚持上完了一年的课程,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和自己的摹练中,曾经于我来说书法里很玄的东西也逐渐解其妙意,可至“笔不周而意周”的境地,来而得之,快然自足

汪小斌:学习书法的心情要虔诚,要有宗教一般的情感。必须对传统书法有敬畏之心,也要真心。临帖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也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就想退却,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学不好书法。如果你没有对于书法的迷恋,书法也就不爱你。

        在各体书法中,要选择与自己个性契合的一体作为主攻方向。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要想都写好,很难!书如其人、字如其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见性情。千人一面的书法作品,与盗版无异。追求高古、学习古人,还要转换为自己独特的风格。谁也不可能成为王羲之第二,或者苏东坡第三、赵孟頫第四。你只能成为你自己的第一

        书法的学习,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随时开始学习。毛笔,是文化的筷子,成为习惯后,你就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美食中夹自己的菜了

林梁:这一年还是有许多收获的。首先,结识了一群明师,难忘开学之初曾老师给我们启蒙的艺术观,让我对书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改变。一年来,我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临习了小篆、汉隶,现在在学习兰亭,虽然和同学们相比差距很大,但跟一年前的自己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进步,今天虽然稀里糊涂地毕了业,但今后的学习方向是明确清晰的,常言说大学应有大师,我们书院最宝贵的资源就是这帮诲人不倦的明师。

        其次,是结交了一班同学,学习的路上不孤单。我因工作忙,练习得不够,跟同学们交往也不多,但书院的朋友圈是每日必看的,看到同学们勤学苦练,作品精彩纷呈,见贤思齐,我自己心里也很是着急,总是尽量抽时间练习。班长特别负责任,每次上课交作品都不停地催促,班上武玉珍、成玉明等几位同学也很积极,使得学习氛围很浓。毕业了希望群不要散,同学们横向学习比较,互相督促着进步

        最后,我希望毕业后还有机会重回书院学习,能够常常回到美丽静谧的来德书院,聆听老师的教诲,观摩同学们的新作,回去再惭愧一回发奋一回,也希望新一届的学员一代更比一代强,把来德书院发扬光大。

田苗:很多事情是说不清楚的!比如学习这件事,你带着过强的目的性去进入,效果不会很好的,我是这样认为。对于传统文化我的内心是尊崇的。喜欢书法所传递出的格调和品质,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以前看过“书者如也”,不知其意,查阅资料后方知出自刘熙载的《书概》。“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我也想做这样的人,在书写中找到更有温度的自己。

        每次进入书院迈过一个个门槛,内心就会安静下来。开学典礼展厅中老师们的书法作品极为妍美。在墙角的一幅作品带给我无限的遐想。清晨的薄雾透过窗目氤氲在字面上徐徐曼妙变化着。我恍惚的分不清是墨是烟。只觉得游离在其中的快意。每次老师讲解完会问一句可否“满腹”。我只想说我会带着这一年的感动继续下去

王雪琴: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多年来受家父影响,对书法的执爱从放弃过,上学和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总喜欢看看展览和书法方面的书籍,曾连续参加过省书协主办的书法创作提高班两次,但是参加了来德书院的书法创作班后对我启发很大,受益颇深。

         “博览”与“主攻”相结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书法的意境,不是哪一帖,或者哪一法的体现,是一个人修养的综合反映。初学时,导师不提写字只大量解读历代大家的各种书体的名作,尤其是曹恩东老师解读书写者的时代背景、人生阅历、风土人情。随后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确定具体碑帖有选择的临习,直至创作。学习书法,在浏览浩瀚书法艺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的主攻书体。博览汲取养分,主攻确立方向

         “理论”与“技法”相结合。老师以草书、敦煌写经及唐楷(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为例)留给我的记忆至深。比如,习书从唐楷入手,其后逐渐扩展到北魏时期的墓志、造像、摩崖石刻等强化和丰富楷书的用笔和造型,增强草书线条的丰富性。选准一帖,掌握吃透,以此为基础,广揽博社,触类旁通

         “审美”与“实践”相结合。书法欣赏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得特质包容其中。书法审美,看点在线条的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不但多看古人的,更要多看自己,重在发掘他们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正如“字外无法,法在字中”。

        “作书”与“做人”相结合。书法的另一称呼为“寂寞之道”。作书者,执着热爱,强烈专注,谦逊坚毅,广博学识;做人入度,讲法度,不仅学技巧,更学中国文化、表达中华民族精神。做人如遵循书写姿势和执笔要求,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那藏锋和露锋,也渗透着做人的道理。笔画之间的“避让”与“呼应”,也潜在的引导我们为人处世

万建军:有幸参加2019年4月在张掖来德书院开班的第一期高研班书法培训,对于一个爱好书法四十多年的业余学生,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感谢曾来德先生和各位书法大家们搭建的良好平台。

学习一年来,从本人思想上对书法学习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到了历史性的提高和突破,特别是在观念更新上,将以前本人对书法了解的一知半解,到从书法历史沿革、书法与文化、书法与文明、书法与文字,以及书法与个人修身的知识,得到了知识面的增多和受益。特别是曹恩东老师在多次的面授中,将自已在书法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与我们分享,将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认识引领全体学员在思想上加以巩固。他对书法的执箸研修就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很好范例,他五体专修,各体精研,就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张永平:我有幸参加了张掖来德书院高研班学习,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在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了洗礼和提高。

        各位老师从传世经典《兰亭序》入手,以其书法为核心,遍述历代碑帖,讲授高屋建瓴,在浩如烟海的前朝书法中去伪存真,让人眼界大开,特别是在许多专业性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曹恩东老师强调从基础入手,从实用出发,概括了书写的基本执笔姿势、基本运笔方式、重点笔画的书写等,为学员制定了各自书写的碑帖。

        我也认识到这次培训收获很大,让我明白了学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我更会铭记专家们的话,“技”、“道”并进,提升自己的 “人品”和“书品”。

张文:我很早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此次能在家门口上课,聆听书法大家面授书技,这是多少书法爱好者梦寐以求而不得的事。

        学习过程中导师们从教学思想、书法的认识、如何解决学习书法的理念等方面的详细讲解,使我对书法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新的认识,真正懂得了书法有法,而非写字。通过精临王羲之《兰亭序》、米芾《蜀素帖》等书体,才真正领会到,书法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喜欢她,正是因为它能示人以美,可以说她是无声的音乐,静态的舞蹈。

        痛惜学习时间短暂,不能通晓书法之精髓,仅学的冰山一角,但此次学习开启了我深入学习书法艺术的大门。今后应在书法知识积累、基本功训练等方面潜心学习,来提高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自己鉴赏水平和书法修养


杨天福:“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信仰,是一个国家的信仰”曾老师豪迈而自信的讲座,让我找到了我的信仰;“一点成一字之规”统一了才有整体感,曹恩东老师多年教授书法研究生,教学能力突出,总是频频给我们“干货”,“如何临、如何创、如何运笔…”曹老师总能深入浅出,因材施教,手把手不厌其烦。空兜走进曹老师的课堂,满摘而归。

        在面授学习中,老师治学严谨、无私奉献的人品在我们学员中已形成了共识,通过听讲座明白了自己要往哪里去?

         每次走进来德书院都有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来德书院不仅让我在书法上有了里程碑式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从曾来德院长为首的导师身上,看到了书法的未来;看到了曹恩东,王琛,刘成,张振虎四位老师高尚的师德,倾心相授的胸怀;看到了“优秀的学员”的优秀,那是因为他们执着,专注,坚持;看到了学员精心准备的作品,那是因为他们得到导师真传

        因爱书法,却有幸与你们结缘,是我三生之幸。

武玉珍:为期一年的书法高研班就要结业了,回首这一年的学习,内心满满都是感恩。老师的悉心指导,各位同学的一路相伴,让我这个书法爱好者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找到了坚持书写的道理——书法既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渠道,更是一个提高自身修养的绝好途径。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书法相伴,必会一路芬芳。

        书法如一剂良药,对内心的焦燥有着天然的治愈,一年来心无旁鹜的书写,让我内心安静,并且开始了断续的文字写作。我曾经以为我再也不能写作,再也不会以文字为友了。我私下以为这是本人最大的收获,所以我特别感恩书法,感恩让我与书法结缘的老师朋友。今后,我肯定会一直“写”下去:字少时,写在宣纸上,字多了输入电脑里,只要能写,我就是快乐的,我就有满满的成就感。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愿各位学友书艺大进,早上国展!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