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文苑】我与年的故事//稷山 杨爱兰

 后稷文苑 2020-07-22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抒怀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投稿邮箱:

653003869@qq.com

解振声先生书法艺术

稷山文苑欢迎您 *

我与年的故事

  稷山 杨爱兰

大年初一,我总爱走上街,看家家户户门上贴的对联。看着那油光的红纸上打印的黑色的或金粉色的字体、边角上点缀着红牡丹或大鲤鱼的各样春联,就会想起过去的关于春联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一过了腊月二十,父亲就会到代销店揭上两张大红纸,拿回家裁好后送到学校找先生写。先生是距我们村二里路远的小阳村人,叫杨离如。先生人可好哩,年年为村里人义务写对子。我们小学生叫他老师,村里人都恭敬地称他先生。父亲把纸给了先生,先生会在纸的背面写上我的名字,说放下,写好后就让娃给拿回去了。一两天后,先生就会写好了。那字写得真是好哩。 

等我升了三年级学写毛笔字(我们说是学写仿)后,这写对联的光荣任务便顺理成章地由我来完成。记得那美好的时刻:母亲把饭桌搬上炕。父亲开始教我裁纸。先量一下纸的宽窄长短,再把要写的三幅对子的尺寸算好、还要留几个小条,这才开始裁。那时我家的门按在土墙上,土墙不平,粘不成对子,因而就裁成了正方形的,以便贴在门上。裁好了再折格。然后父亲研墨,我则握笔先在空中比划。准备好了,我跪在炕上,趴在饭桌上,屏气凝息,一笔一划地挥毫画字。那对联是方形的,要从右竖写往左,上下联各是五字或七字。写时只怕手肘压了字,很是小心。我那时是春季升级,到年底时就练了一年了,但写起来还感到吃力。特别是捺笔写不好,便加一点点,轻轻拉过去,就会显得长。父母却说能行能行。妹妹们也希奇地看。谢天谢地终于写完了。我跳下炕,甩甩胳膊,跺跺脚,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年三十,吃了午饭,一切收拾停当,母亲烙好了浆糊,我们就贴对联了。先在屋里把浆子抹在对联的四边,中间点几点,然后快快地去贴。街门上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中间院门上是”人民公社好,幸福道路长”。屋门上是“社会主义金光道,幸福生活年年好”。板箱上是“衣裳满箱”,面瓦瓮上是“面白如雪“,水缸上是“细水长流”,风匣上是“手动风来”,院子的门旁墙上是“移风易俗”……贴好后,我偷偷地看无数遍,也不懂歪好,反正总想看。到有亲戚或邻居来了,我妈就会让人家看我写的对联。人家就会夸我,才十来岁的小孩就会写了,不错、很好。我妈听了脸上带笑。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如今人们多半都不自己写对联了,或到文印店去打印,或到集市上挑中意的来买,规格越来越高,看上去越来越亮丽了。而我却总难以忘记那自写的对联及写对联时的情景。每每想起,心中总会荡漾着一波美好的涟漪。



杨爱兰    稷山县太阳乡坞堆村退休教师。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顾问 :李骏虎    李云峰

总编:郑天虎

后稷责编: 黄建中

散文责编: 黄国华

杂文责编: 王建文

小说责编: 薛文法

诗歌责编: 陈小明

发刊制作: 薛前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