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文苑】风俗//稷山 刘慧竹

 后稷文苑 2020-07-22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抒怀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投稿邮箱:

653003869@qq.com

稷山文苑欢迎您 *


风俗

稷山  刘慧竹

风俗就是民族风尚及节日习俗。

小时候过年时,刚进腊月就盼着过年哩。有句谚语是“腊月二十三吃糖瓜,再有七天就年哈”,祖母买的糖瓜和酥糖给我们姊妹几个平均分配,感到甜美幸福啊!接下来就是扫挂理发洗衣服,炸麻花办年货,除夕包饺子吃。

大年初一父亲放炮,祖母拿个提前准备好的大盘子,有大枣糕馍和核桃,枣,瓜子糖蛋等贡献财神,寓意就是步步高升,圆圆满满,甜蜜幸福。给财神扣头保佑全家幸福安康,财源广进,祖母还念叨保佑我们姊妹几个早早长大成人。敬完财神祖母把盘子拿回来慈祥的给我们姊妹几个嘴里塞个糖蛋并告诉我们要说“甜美”二字。然后祖母和母亲就开始下饺子,祖父提前就叮嘱我们“饺子破了不能说破啦要说挣啦,谁不小心打个碗要说岁岁平安”,反正是过年要说些吉利话哩。

七十年代末,我们家盖起了新房,我和父母亲及妹妹在新房,大年初一我就成炮手啦,母亲是端盘子拿献贡的,第一次我印象深刻,用洋火把炮点着还没离开炮就响啦,把我耳朵震的嗡嗡响了好久。当我给祖父祖母说起此事时他二老说:“好着哩,炮声赶走恶魔和霉运,大吉大利紧跟着你”。

结婚后为了家庭幸福美满,大年初一我也想早早的接财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家户户都想生活更加幸福,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贡献财神的东西随之越来越多越好,越是丰盛。

时间在飞逝,时光在奔流,我的儿女们已长大成人。

自从大女儿结婚,我又是高兴又是愁,因为我女儿学业有成,研究生毕业就业后,自然到了谈婚论嫁啦。一个成都市海归的男孩就是我的大姑爷朱睿对我女儿特别好,一片衷肠,她们就结婚啦。结婚后平日上班,年关除夕女儿和姑爷配她公公婆婆在她家吃完年夜饭就回我家过年,可是旧风俗使我纳闷,什么嫁出去的女儿,除夕和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什么旧风俗呀,不就是以前社会不富裕造成一些不良的风俗吗。女儿和姑爷回来本来是高高兴兴过年的,总不能让娃扫兴啊,于是我和朋友商量,说是让女儿掏点钱代表租房取吉利,用之自欺欺人的方法。但是娃回来我和她爸都难以开口,我们硬是硬着头皮给女儿说了,但是女儿说“钱是小事,只要我能和你们在一起过年才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时我眼睛酸鼻子麻。

今年过年又遇到事啦,事情是这样的。女儿和女婿准备移居,腊月十六女儿就回来想和我们多待些时间,结果遇上腊月二十三的旧恶魔风俗,又说是嫁出去的女不能在娘家住,真烦人啊。我二姑娘本来就在城里住,怕她姐姐孤单寂寞,心里难受订了宾馆并说要和姐姐一块住,儿子媳妇也想让她大姐开心快乐开车送到宾馆,他们兄弟姐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此时我才缓解了心情,感到开心就是幸福,团圆便是美满!

我觉得风俗就是习惯的积累,并不是什么法律法规,愿旧不良风俗抛向九霄云外吧!


刘慧竹:平民百姓,一九六四年生,擅长文艺,闲暇之时学点写东西充实生活,增长学识。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顾问 

李骏虎  李云峰

郑天虎

发刊制作

 薛前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