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文苑】上庙、下庙、高庙和县城稷王庙//稷山 程稳龙

 后稷文苑 2020-07-22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抒怀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投稿邮箱:

653003869@qq.com

稷山文苑欢迎您 *

上庙、下庙、高庙和县城稷王庙

稷山  程稳龙

上庙、下庙、高庙和县城稷王庙 稷山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是农业始祖后稷故里,因此稷山及周边县市祭祀后稷的庙宇很多,著名的有上庙、下庙、高庙和县城内稷王庙;万荣县南张乡太赵村的稷王庙,是全国仅存的北宋单庑式建筑;新绛县阳王镇稷益庙,本文只就县域内三座稷王庙及万荣东文村高庙予以介绍。上庙,位于稷王山上,建造年代很早,目前可见的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已经记载了:稷王山上有稷祠,山下有稷亭。而《后汉书》记载汉朝时已设立稷山亭。明清版《稷山县志》记载:稷神山顶石城耸立,谓之王之寝宮,明初太常定甲,以夏历四月十七日遣官致祭。元朝至正(1341一1368年)年间道士李志贞对上庙进行了重修。民国金石学家王堉昌先生在《稷山金石存目》中记有:稷王山上后稷祠有至正十一年树立的元朝皇帝《赐后稷观诏书》圣旨碑、至正十三年九月《重修后稷庙铭》、至正十八年三月《大元懿旨蒙古字碑》。明朝隆庆元年知县孙倌再次重修上庙,由稷山人王时济作碑记。王时济字道甫,坞堆村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先后任户部郎中、河南卫辉知府等,著有《龙坞集》,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下庙,位于今太阳乡修善村北、西里村南,由修善村、西里、东里、丁庄和兴隆庄五村所建,后于上世记六十年代被毁。曾于每年古历十月十五至次年二月初五举行庙会(逢五、十五、二十五),后移于修善村。据考证下庙始建于明代,迟于县城稷王庙建造年代,主要以经济活动为主。下庙会是晋南最大的集市贸易,历年来税收居晋南集市之冠。繁荣的经济造就了繁荣的艺术,下庙会诞生了蒲剧名家“下庙红”。高庙,位于稷王山南万荣县东文村,建造年代和下庙相差不远,后于抗战期间被毁。稷山县城早在南北朝时就有稷王庙,并因稷王庙而形成了稷王城。现在稷山县城的稷王庙修建于元代,后来屡经重修。清道光年间知县李景椿,重修了正殿、添建了钟鼓二楼。邑人王炳坛于光绪年间再次主持修复了因火灾损毁的钟鼓二楼。2003年稷山县委、县政府再次对稷王庙进行了大修,使面积由原来的5.2亩扩大到15亩,修复了山门、配殿、廊房及碑廊等。兼顾旅游需要,又兴建了临街门面房及商品一条街(步行东、西街),形成了著名的木雕、石刻、铁艺、古诗、唐枣、楹联等稷王庙八绝。(程稳龙)附:修善村:位于稷山县城南十三公里,为原修善乡政府驻地,有十一个居民组、540余户、,2300余口人、5000余亩耕地。原名龙虎村,后为消除村中凶事改名为修善村,寓意村民善良友好。西里村:位于稷山县城东南十一公里、太阳乡政府东.一公里,有13个居民组、520余户、2000余口人、4000余亩耕地,因村处下庙之西故名西里。东里村:位于稷山县城南十一点五公里,有9个居民组、690余户、2500余口人、5000余亩耕地,因村处下庙之东而得名。丁庄:位于稷山县城南十二公里处、始建于丁姓,故名丁村,后又有他姓迁入,有十个居民组、580余户、2000余口人、4800余亩耕地。兴隆庄:位于稷山县城南十四公里处,有四个居民组、270余户、1000余口人、2400余亩耕地,原名清庄、后改为秦卫庄,最后又改为兴隆庄,寓意村庄繁荣兴盛。

作者简介

程稳龙,男,1974年11月25曰生,稷山县西社镇刘家庄人,1997年毕业于运城高专中文系,现在化峪镇政府工作,为《后稷文化研究会》理事、曾在《中国青年报》、《山西农民报》、《乡镇论坛》、《运城日报》发表文章多篇,自幼爱好文学的我希能与广大朋友一道致力于后稷文化宣传、致力于乡村文化振兴。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感恩程稳龙老师提供稷山史料,点击链接,欣赏往日精彩

【稷山文苑】从坞、壁、堡谈我县村名来源// 稷山 程稳龙

【稷山文苑】文中子和文洞飞云//稷山 程稳龙

【稷山文苑】河津县怎么立了稷山的碑呢?//稷山 程稳龙

【稷山文苑】五社七村与羲和文化//稷山 程稳龙

【稷山文苑】开东、开西及黄华峪//稷山 程稳龙

【稷山文苑】 一则家国教育的生动石刻// 稷山 程稳龙

【稷山文苑】斛律光在稷山// 稷山 程稳龙

【稷山文苑】华谷城到底在哪里?// 稷山 程稳龙


顾问 

李骏虎  李云峰

郑天虎

发刊制作

 薛前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