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抒怀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投稿邮箱: 653003869@qq.com * 稷山文苑欢迎您 * 稷山 兰金锁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春天的故事”刚刚发生,改革开放的脚步就匆匆走来。 农民群众坐在一起听广播 父亲就是个“广播迷”,他几乎每天都要听广播。一是听新鲜事儿,二是听天气预报,三是听地方戏曲。
八十年代,广播系统“站改台”的工作全面铺开。延续30多年的“稷山有线广播站”,改为“稷山人民广播电台”,其传输系统也由有线传输改为无线传输。从此,后稷大地的上空,传输着一个频率“FW102.4兆赫”,回响着一个声音:“稷山人民广播电台……”
为了适应“站改台”工作的开展,电台直播节目的方式应运而生。从杭州购回的直播设备安装就绪,集采、编、播于一身的“全能人才”招聘上岗。李 黎、祁 丽、翟慧琴、葛丽娟等4名新招聘的播音主持,一改“我播你听”为“你我互动”的播音形式,给人一种亲近新颖的感觉。 电台公开招聘播音主持的大胆尝试,开辟了我县用人制度上的先河。
安新明局长在通讯员会议上讲话 被称为 “开拓局长”的安新明,是个“带官衔的记者”。全县普及广播电视工程紧锣密鼓,七次现场会议锤锤定音。“村村通”变为现实,“带官衔的记者”荣获“山西广播奖”。 兰金锁(左四)与部分编播人员在县委礼堂前留影 县广播电台是县级唯一的新闻单位,是“笔杆子”们施展才华的地方。负责电台工作,兰金锁创办《决策参谋》、《电台通联》,发到正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发到每个通讯员的手中。 《决策参谋》是局级以上领导的内部参考,刊载具有典型意义但又不宜播出,或者记者观察写就的稿件。创办以来,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好评,甚至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一次,分管政法的一位副书记就以此为依据,解决一个大问题。 《电台通联》是电台为通讯员搭建的平台,同时又是通讯员与电台联系的纽带。每年一次的“全县通讯报道工作会议”,总结学习,颁奖激励。因此,通讯员为电台写稿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张崇德(前排中)与部分编播人员合影 “崇德人生”记述了张崇德为人楷模的高贵品质。他是稷山县的“老广播”,搞过编辑,当过播音员。分管宣传,他治台严谨;作为文人,他一丝不苟。每年一次的全省全区优秀广播稿评选,稷山台获奖最多。
尚未褪去少女的稚气,年仅18岁的史静珍走上播音岗位。她做编辑、当记者、搞播音,是稷山台的“全能人才”。为了稷山的广播宣传事业,她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她见证了稷山广播电视事业的每一步发展。
侯德志,一个全运城市的人都熟悉的名字。从稷山台走出,他是运城电视台的创始人和播音界的领军人。退休后,勤耕不止,仍担任运城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颂我运城》、《稷山人》系列播音,回响河东,荡漾稷山。
在稷山,没有人不熟悉王 霞、吕小平;没有人不熟悉赵波、马德泉。无论是独立主持,还是男女混播,他们的播音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铿锵的字句,纯正的播音,马德泉被称为“稷山的康辉”。一篇好的广播稿件,经播音而润色,就会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感染力。在此,播音员功不可没! 会议小息,部分编播人员在县招待所留影 每天5:55分,当人们还在梦中尚未醒来,稷山人民广播电台的开始曲就娓娓响起。《东方红》、《歌唱祖国》的乐曲唤醒人们的熟睡,催促人们开始全新的一天。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稷山广播人的志书里,有这样一群人的名字:张崇德、李培光、侯德志、王 霞、兰金锁、史静珍、马 丽、黄志峰、刘伏虎、马德泉、赵 波、王武霞、程梅珍、王小青、马越青、张爱杰、刘引平、崔家琪、李 黎、祁 丽、翟慧琴、葛丽娟、周 晨、田 磊、柴红粉、卫芳菲、黄小蓉、张天学、刘俊正、文 鑫、刘俊英、贾俊兰、黄惠珍、王冬爱、李春霞等等。 稷 山 文 苑 兰金锁,退休干部。原山西稷山广播电视台编播股长。好稿曾获全省广播系统评选一等奖,多次获省、地《好新闻》奖,十多次,文字功底深厚,逻辑结构严谨。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多年。现聘为《永东人》报总编辑。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