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文苑】板枣熟了红满天//稷山 杨明有

 后稷文苑 2020-07-22

感恩相遇  稷山文苑

板枣熟了红满天

 

稷山  杨明有

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板枣熟了,枣红天。山西稷山第九届板枣文化节如约而至,闪亮登场。

在稷山国家板枣公园,开杆打枣仪式,如期举行。开杆打枣,既可增强枣农收获的仪式感,更可挖掘板枣文化、提升品牌自信。板枣文化现象,带火了一座稷王名城;板枣品牌效应,激活了一个产业的振兴。

天南地北的游人与客商纷纷相约,在万树秋霞枣红天的浓郁板枣香郁中欢度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共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一颗板枣”与“一座稷王文化名城”的情缘绵延千年,至今不衰,讲述着后稷农耕文化的符号和元素以及千年稷山板枣的蝶变之谜。

众所周知,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夸特产》,就把稷山板枣唱红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在《欢乐中国行》栏目中把皮薄、肉厚、核小、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的中国名优特产品稷山板枣推介给了全世界。

又见板枣红,又闻板枣香。稷山之名,美在板枣透红;稷山之美,美在山水相拥。稷山板枣以其柔情似水之特性、上善若水之品位、天人合一之气势,而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成为皇家贡品、地域产品、中华名品、全球“非遗”。稷山板枣以其刚柔兼备的独特魅力,以无形之美淘洗灵魂,以无言之力拓展天地,演绎着千年板枣的蝶变之举。

70年来,稷山板枣从建国初期的数千亩,发展到现在的15万亩,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厚重的山西,醇美的板枣,醇香的神话,醇厚的民风,醇和的枣香,说不尽的板枣事,道不尽的板枣情,稷山板枣给中国乃至世界最强烈的感受是节奏与旋律,彰显了山西特色、中国气派、国际视野。

千年稷山板枣,中华大品牌。1961年,毛泽东主席在品尝过敬赠的稷山板枣后,将其转赠给福建前线作战的解放军指战员。你可能不知道,享誉中国、誉满全球的山西稷山板枣,之所以你经久不衰、辉煌千年、闻名于世,创造了全球一个奇迹,书写了中国四大第一:

2017年6月29日,稷山板枣生产系统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山西省唯一。2019年5月,稷山板枣成为中国36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向联合国粮农组织申报推荐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山西仅此一家。

经农业部批准,制定颁布了全国第一部稷山板枣栽培技术管理规程;稷山板枣在全国第一家登上中国航天太空飞船,进行板枣接穗品质实验,获得成功。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稷山板枣生产系统枣类唯一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成了全省第一家苗木类稷山国家板枣公园。

稷山板枣主产区加庄村残疾农民阴稳学,2008年靠板枣收入17.6万元,去年板枣收入超过30万元,成为该县枣状元户。

然而,多年前的阴稳学,却没有如此志得意满。当年,一场车祸毁了他的左腿膝盖骨,从此左腿僵直不能打弯,他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那时孩子还小,妻子一个妇道人家,也挣了多少钱。因病的阴稳学心想,身居枣树林的金盆里,不能讨着吃呀。如何避免贫困寻找一条有效的赚钱途径,成了他当时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0年,阴稳学承包村了村里22亩旱垣地和荒沟荒坡,栽植枣树。他请中国农科院、山西林科院、县枣业服务中心专家、技术员现场指导,又成立了板枣种植专业合作社。丰收时节,农家小院,枣香扑鼻而来,这位朴实的农民,脸上挂满了自得的笑容。富了脑袋,鼓了口袋。阴稳学获得了红枣之乡稷山县“枣王”的美誉,实至名归。

2018 年9月6日,在中国(稷山)板枣文化节“赛枣会”上,65份板枣样品,经过海选进入决赛,全国知名枣业专家、基层枣业技术员和枣农代表组成评委团,对入选样品进行了4轮严格评选,决出了一二三等奖。枣农阴稳学被评为去年的“枣王”。

赛枣会赛出了品质和品牌,赛出了实力和成果,更赛出了枣农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板枣文化节向中国农民丰收节献上一场收获与喜庆的盛宴。

稷山板枣栽培始于春秋战国,盛于隋唐。源远流长4000多年的板枣文化,成就了稷山板枣甲天下的佳话。在长达数千年的生息发展过程中,稷山枣农经过多年的生态适应、人工驯化、自然演变,形成了果形侧面较扁的一代名枣,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现在的稷山板枣园区,仍然存活着千年以上树龄的古老枣树1.7万多棵,五百年以上古板枣树约50000株,古枣树数量为中国之最,世界罕见,在中国乃至世界是十分稀缺的自然文化遗产。去年,稷山板枣喜获丰收,6000万公斤总产量,6亿元的总产值将板枣的产量和品质,刷到了历史的新高。

稷山板枣自豪的向世人展示出她亮丽的时代风采。这是一份凝结着无数心血和汗水的成绩单,这是一张写满努力和拼搏的答卷,这更是一曲谱写着枣乡儿女矢志不渝,改革奋进的壮丽凯歌!

近年来,稷山,城郊万亩板枣园获批“国家板枣公园”,园中千年老枣树多达1700多株,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成为十分稀缺、非常罕见的农业自然文化遗产。千年沧桑,既是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林,更是文化园、故事会、艺术苑,吸引了全国众多名人游客和世界20国大使等国外知名人士参观游览。中斯(斯里兰卡)友好板枣园的建成,20国驻华大使走进板枣园,促使稷山板枣搭乘中国“一带一路”的快车道走向世界。

千年稷山板枣,乡村大产业。稷山县在中国创造了以板枣为主导、以板枣园、板枣林为主要生境的复合种养殖模式,枣树下套种间作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养殖家禽,形成了“枣粮”、“枣菜”、“枣禽”复合种养殖系统,一直流传至今。“稷山板枣甜透中国,板枣故事讲给世界”。把增产变为增质,把盆景变为风景。这是稷山人在板枣产业革命中的初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舞台上,稷山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打出建设全国板枣产业基地这张牌。


在稷山县,作为板枣主产区的陶梁村,出产名枣,还依靠新型物流打造外销运输新常态,村民在市县开板枣实体店16家,仅入驻的快递企业就7家,村民中开网店的达到了近200家。

陶梁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乐快人快语。作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运城市劳模,1981年起,他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还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央党校专题培训,带领群众发展板枣致富产业。全村7000亩土地,清一色全种的板枣,年产鲜枣250万公斤,全村枣收入3800万元。

稷山县枣树栽植面积15.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有10.5万农民从事板枣种植业。全县板枣总产量5000万公斤,总产值6.3亿元,板枣相关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年可为全县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2000元以上。枣农人均收入8000元,遗产核心区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稷山县成为“全国红枣之乡”、“全国红枣产业十强县”。1957年,稷山板枣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如今,稷山板枣畅销全国2个省市,行销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稷山板枣,甜透中国。被全国专家学者称为民生根本“五谷”之外的第六谷的稷山板枣,以皮薄、肉厚、核小营养丰富而著称、享誉海内外,位居“中国十大红枣”之榜首,为历代贡品。魏文帝曹丕将稷山板枣定为“御枣”,唐朝明相裴耀卿将其带给唐玄宗,元世祖忽必烈将其列为“贡枣”,明太祖朱元璋在稷山县屯田练兵时常食不厌,作为贡品上贡入京。

八仙之一何仙姑吃枣成仙,药王孙思邈枣园遇救将板枣写入医著《千金翼方》,元代铁面御史姚天福在板枣树下聆听母教,清代义民吴绍先在板枣树下含泪出发,万里寻弟,谱写感天动地《枣儿谣》。稷山板枣历史典籍、民间传说、人物轶事、民间文化等历史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板枣的历史传说、诗词歌赋,层出不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稷山板枣已揭开神秘面纱,走上百姓餐桌,再现昔日宫廷的礼遇,穿越历史时空的享受。

千年稷山板枣,时代新梦想。

一枚枚红枣打开了稷山走出山西通往世界的窗口。 6万枣农看到了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希望,也让稷山人的板枣梦想有了时代归宿,更是让板枣这张名片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越发靓丽光鲜!  2017年获批建设的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作物类枣林公园稷山国家板枣公园,面积达1.5850万亩,涵盖18个村,6万枣农参与生产保护,现有13处历史人文景点,4处自然景观,成为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园林景色为一体是国家级农业观光示范园区,为游园采摘、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提供了天然氧吧和休闲去处。如今,明代知县薛一印“江南橘绿日、塞北枣红天”,就是稷山县千年板枣园的真实写照。

 为农民群众“嫁接”幸福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库尔勒一带,活跃着一支来自山西稷山县千名汉族农民苗木嫁接队,每年为维吾尔族兄弟嫁枣树、培育苗木,使其枣树嫁接成活率高达95%以上。从2005年至今,南辛庄村原党支部副书记王因全每年输送嫁接人员数百人到近千人,累计嫁接红枣树20余万亩,每年为新疆当地枣农带来收益10亿元以上。2017年以来,他陆续培养了4000余名嫁接管理技术人员,组织输送1500人到新疆、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8个省市搞板枣嫁接,嫁接板枣80余万亩,直接经济效益可观。

稷山板枣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色彩斑斓。八仙之一何仙姑吃枣成仙,药王孙思邈枣园遇救将板枣写入医著《千金翼方》,元代铁面御史姚天福在板枣树下聆听母教,清代义民吴绍先在板枣树下含泪出发,万里寻弟,谱写感天动地《枣儿谣》。

 稷山县连续举办两届国家级板枣产业发展论坛, 48家合作社组成全国第一家板枣专业联合社,成立全市首家果区无人机飞防大队,建设省级农业板枣示范园区, 打造出集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一体的发展模式。从创品牌入手,稷山人走出去拥抱世界。“稷山板枣中国行”推介活动,让板枣的品牌效应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2018年,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站台20余次,以曾经一天辗转三个城市的“稷山速度”,把板枣推介会开遍了北京、广州、厦门、满洲里、成都等一线城市,央视、北京长安大戏院、中国艺术节留下了板枣的故事;借助互联网平台开拓市场,与北大荒集团、中粮我买网等知名电商开展品牌共建和联合销售合作。

稷山县委、县政府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工作和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安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强化了国际对外展示交流,实现了板枣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载体更新和世代交替,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丰收,促进国土增绿、农民增收,让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借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新名片。

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稷山人诠释的不仅仅是对板枣的特殊情怀,更肩负着国家的希冀和民族的期望!

金秋九月,您到稷山国家板枣公园来,就会体悟人与自然、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之美。您可以春赏枣花,骑行健身;夏饮枣花蜜,避暑消夏;秋尝板枣,体验采摘的乐趣;纵使冬天,您也可以欣赏到一幅江山如画的枣园雪景。与家人友人共享稷山板枣生吃、熟吃、蒸着吃、烤着吃、蒸枣馍、熬枣汤、做枣酒、品枣宴、酿枣蜜。每到枣熟季节更是稷山最盛大的节日。如今,稷山板枣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八届,客商云集,精彩纷呈。

红枣,象征着吉祥,象征着祝福,象征着幸福。新时代枣乡稷山人不负众望、砥砺前行,在实现板枣梦想的伟大征程中谱写乡村产业振兴的崭新篇章,让中华农耕文明在传承和发展中绽放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杨明有,男,1960年7月生,汉族,稷山县三交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级记者职称。1981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稷山报总编、稷山县委新闻中心主任。
杨明有 荣获“运城市劳动模范”和“运城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其采写的作品荣获中国记协第三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大赛三等奖、中国记协“中国残疾事业好新闻奖”报刊类优秀作品奖,山西新闻奖二等、三等奖。
杨明有是运城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运城市网络安全与信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民俗学会聘任为中国生肖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稷山文苑》编辑部

主管单位  稷山文联

顾问

裴海涛 安新明 宁水龙

武俊青 杨明有 尹天峻

名誉主编

李玉堂  胡根庆 

主编  薛前发

副主编  薛文法

统筹  黄建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