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文苑】做棉袄// 稷山 吴迎果

 后稷文苑 2020-07-22

感恩相遇 稷山文苑

做棉袄


 

稷山 吴迎果

尽管老话说十月小阳春,并且看上去这天空阳光灿烂,可毕竟呼呼啦啦的北风不同于秋天来得和爽。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或大衣或羽绒服都已招呼上身,就连枝头跳跃的麻雀,也比平时喳喳得慢了一些,蜷缩着脑袋,浑身羽毛的颜色,仿佛变得深了一些。

下楼穿过小花园,到小区快递驿站取回来一个包裹,是前几天买的布料。迫不及待的打开,一块墨绿底色,枣红花团簇拥的真丝绢纺展现开来。柔软的手感,朦胧的花型,看着花布,心里突然有点激动,一个念头强烈的升腾起来——我要做棉袄。

儿时,羊绒衣羽绒服闻所未闻,甚至没有一件毛衣。十冬腊月,三单不如一棉,我们御寒的必备,是偏襟或对襟棉袄,全由母亲亲手缝制。那些年的冬天,一枚磨得发亮的铜顶针没有下过母亲的手,把她右手中指顶起一块老茧。白天黑夜不停歇,不是纳鞋底就是在做棉袄。

过年一人一身新棉衣。二尺八幅面的花花洋布,先叠成四折布料剪出大身,再贴上前襟与袖子,最后挖出领子。

裁好里布絮棉花,不可太薄,不能太厚。薄了透风不抗冻,厚了臃肿行动不便;无论底边还是袖边,里布要比表布短寸许,这样做好后整体才能服贴——哇塞,服帖一词,就是这样来的呀。

缝制时,有规律的一道道棉线穿插着表布里布固定住其间的棉絮,并且不能在表层带出明显痕迹。女红老手都晓得:穿针引线小针脚,针抽出时,先拉紧一点,再趁势放松布料,被带出来丝丝缕缕的棉絮毛就老老实实的缩了回去。领袖领袖,领子整齐袖笼平服是关键。领窝和领子尺下要绝对一致。不能过大不能过小,不能太前也不能靠后。这个全凭丰富的经验。母亲裁布时,在领窝处扣个小碗比划着剪,出来的领口,非常合适。

衣服做好了,最后一道工序是订盘扣,先扦一条细细又饱满的长布条,再绾成一个个盘扣疙瘩,密密实实钉到衣襟。到这一刻,母亲才长舒一口气。

每当试穿新棉袄,贴身又舒适,暖和又好看,我就有说不出的兴奋,左看右看咧着嘴笑,母亲帮着抻抻后背,拉拉袖子,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时她就会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衣新衣旧,干净就好。是的,从小母亲就把我们姐妹收拾得干净利落,殊不知别人口中夸赞的“能干”一词,是母亲多少辛苦劳累换来的。

后来自己当了妈妈。月子里,学着给生下来裹着棉褥只有五斤二两的宝贝女儿做了身棉衣。初出茅庐没有经验,棉花絮得太厚了,下摆开叉处有点外翻,猫脚棉裤裁得大了,裤腿足足长了四寸!满月后抱着孩子挪窝回娘家,裹着这身晃晃荡荡极不合体的衣服,母亲没有过分责备我做的“人活”,而是指出哪里要怎样做才没毛病。慢慢地,我的手工活,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了。

学会活计,是沾了奶奶的光。上小学开始,我在后院奶奶屋睡。她和邻居勇儿奶奶,还有斜对门的八婆婆,统统一样,一年到头穿着大襟中式袄。土布的多,颜色不是灰就是黑。走亲戚的时候,换上一件“银丹蓝”袄。回来就换下,折叠得整整齐齐压在箱底。

勇儿家老奶奶,那时八十多岁,拄着拐杖,总是穿着件染成深蓝色的土布大褂,大襟上缝着一颗铜扣,闪闪发亮。老人家的样貌我不太有印象了,那颗别致的纽扣,却还记得。

时常有一个画面闪过我的脑海:花白头发盘在脑后成圆髻,戴着黑框老花镜的奶奶坐在炕头,暖暖的阳光照进来,小花猫头尾相连盘成一团“呼噜呼噜”在念经,奶奶眯着眼纫针,线头抿得尖尖朝针眼递近,三番五次纫不上。我凑过来:奶奶,让我来!接过针线,我熟练地用指尖把线头捻得细细的,总是一下就过关。奶奶乐了:我娃眼明心亮,赶明儿长大一定是把好手。我来回翻看着自己的手,不明白难道还有“坏手”?奶奶笑得更厉害了。

终于懂了奶奶的意思,她说身为女子,必须得有一手好针线。因为没有好人穿但有好人看。耳濡目染,从奶奶手中学会了纳袜底,补袜子,拆洗被褥,做夹衣,翻棉衣,掏盘扣……奶奶说过:是艺不是艺,学到手里不受气。针线活学会可以不做,但不能不学。今年我重新拾回裁剪缝纫,做短袖,做裤子,做裙子,做家居服,手在忙心在想,无数次的忆起奶奶的教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最终来说,有了手艺,受用不尽。

不穿家里做的棉袄真是有些年头了。最后一次给月月做棉袄是她十岁时。那年,我生了二月还没满月,寒流来得特别早,寒风一阵紧似一阵。不到农历九月底,就该穿棉衣了。我拿出头一年做的棉袄,上身一试,糟糕,孩子长高了,衣服又窄又小,腋下发紧。这可怎么办,立马做新衣肯定来不及,只能修。当晚,我拆开了棉袄,准备在一圈缝布絮棉加宽加大,没想到正做个半截,灯泡闪了,立马漆黑一团。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上三年级的女儿熟睡,我还在坐月子不能出门,于是,就着半支蜡烛的微弱亮光,把棉衣改制完工,已是夜半三更。右手手指全肿了,顶针卡着摘不下来,就像母亲当年的手一样。但想着天明孩子上学不怕挨冻,心里终归是安稳了。

此时端详着手里这块花布,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窗外风声呼啸,今夜,注定是个无眠的夜晚,愿明朝,重拾手艺,给娘亲做件棉衣,墨绿色,那,可是母亲的心头好。



作者  吴迎果:稷山化峪吴付人,居晋城。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稷山文苑】  我值几头牛//吴迎果
【后稷文苑】随笔/笑脸//吴迎果
【稷山文苑】父亲与树// 稷山 吴迎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