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保瓜//生日烛光里妈妈的身影

 后稷文苑 2020-07-22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生日里的思念

 
稷山 马保瓜

生日这天,一早醒来,便随手打开了手机。瞬间,庞大的家族微信群里铺天盖地下起了红包雨,随之而来的是连绵不断地声声祝福。这是亲人们采用最便捷的网络通讯手段为我庆贺生日,我的心如沐春风,甜甜地陶醉在来自七个家庭三代亲人浓浓的爱意里……

老伴在外地开会还回不来。空空的屋子和静静的院落里,我一个人被来自四面八方不断涌来的祝福热浪围裹着、热闹着,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欢乐的世界,感受着幸福的浪花在心间荡漾。随着每个亲人暖暖的祝福语,我的脑海里又一连串地浮现着他们一个个可亲的面孔……

恍惚间,依稀看到了一位满脸倦意却面带微笑的老人,她在慈祥地注视着我。须臾之间,我的心“咯噔”一疼,眼里浸满了泪花,这位老人分明就是给了我生命又含辛茹苦把我抚养长大,早已离开我22年的母亲啊!她那饱经沧桑、铭刻在我内心深处的模样,久久地在我泪眼模糊的视线里挥之不去……

许久,我终于有所醒悟,难道真得是应验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母子连心”么?岁月的尘埃最终没能掩埋深切的思念。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内心深处原来最想最念的亲人,还是61年前的今天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我生命中至亲至爱的母亲!冥冥中隐隐觉得,与我骨肉相连的妈妈,此刻也一定在那个叫“永远”的地方正在为女儿的生日祈福……

此时,就剩我一个人的庭院,似乎又恢复了一片宁静,很庆幸在这个不被任何人打扰的清晨,能让我隔着时空单独与母亲相遇相见…… 

默默地回到里屋,轻轻地拿出装在镜框里的父母亲照片,照着面摆放到我的面前,透着泪光凝视着爹妈亲切的面容,在内心深处一遍又一遍可着劲地呼喊:妈!妈!妈!……然而,任凭我千呼万唤,眼前的母亲仍然纹丝不动,只是微笑地看着我,似乎听不到我拼命的呐喊!我,最终还是没有听到母亲那熟悉而久远的、曾经无数次答应过我的声音。

泪水肆流成河,把我的心都快要淹没了……

母亲在世的时候,从小到大,我习惯了一进家门脱口就喊妈,和妈在一起的时候,有事没事张口就是妈。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才恍然,原来我叫了38年多的妈,这辈子我是远远没有叫够呀!

61年前的今天,一个炎炎夏日,37岁的母亲艰难地把我带到这个世上。很难想象母亲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状况下生下我的。生我的时候,前面已有六个孩子,就是现在我的三个哥哥、三个姐姐。那时最大的大姐还不满十三岁半,从大到小六个孩子列队在一起,等候着父母的照顾,最小的三姐才一岁十个月。生下我又为父母增添了一份疼心疼肺、骨肉难舍的沉重负担,这无疑是给整个家庭雪上加霜啊!

我们兄弟姊妹七个,自打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从来没有见过我们的祖父祖母,他们早在兵荒马乱的旧社会就去世了。是父母在无任何经济支撑,没有任何依靠的状况下,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让这个拥有九口人的大家庭,在风雨磨难中顽强地挺了过来!

后来长大后听说,刚生下我的时候,就有好心人建议父母把我抱走另养,母亲最后也痛苦不堪地同意了。但当对方来了要抱走我的时候,母亲却怀揣着我死死地不放,哭成了泪人。

我时常在想,我的父母是怎么一步一步地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那种孤立无援、缺吃少穿的日子是怎么一天又一天熬过来的?

如今,在我们每个人接受着他人的祝福,欢庆自己的生日时,可曾从内心深处想到过经历生死危难,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母亲?

母亲在生我们兄弟姊妹每一个人时,连一个最普通的产妇都会拥有的最起码的待遇,她都没有受用过,生完孩子第二天就要下地干活做家务。在一个女人一生最需要照顾的日子里,她几乎没有享用过来自他人的哪怕一碗热汤、热饭。在母亲的眼里总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在她的心里唯有需要她照顾的每个孩子及孕含在渺茫中的一丝期盼……

现实中,每当我们因某一个熟悉的人或事遇到意外和不幸,在为他们惋惜之余、叹息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时,却又会感慨像我们的母亲那样具有顽强的生命意志力,是源自于她对自己每一个孩子最无私的爱和永不言弃的陪伴! 

在那个百废待兴、贫困落后的年代,父母省吃俭用、辛勤劳作,带领着我们一家九口,于艰难困苦中疲惫而顽强地负重前行。把我们一个个抚养成人,供我们一个不落的全部上学念书。教育我们与人为善、诚信勤勉,立志长大后为国家效力流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三个哥哥分别先后考到县城中学读书。那在当时方圆几十里的农村,可是件近乎令所有家庭都羡慕的稀罕事。

记得我在本村七制校刚上初中那年,秋假开学没几天,班里的好多女生纷纷停学不念书了。一天中午放学时,我就把板凳从学校扛回家,走到北厦屋里,家里正准备开饭,我妈带着围裙,站在灶台前拿着舀饭勺子往每只碗里盛饭。我走到母亲跟前开口就说:“妈,我们班里的女生都快走光了,我也不上学了。”还没等我落下话音,我妈右手轮起勺子对着我厉声地说:“你不上学,就别想吃饭!”一直以来,母亲对我们兄妹七人的管教都非常严厉,从来说一不二,迫于母亲的威严,我又乖乖地把板凳送回学校。从此便在求学的路上义无反顾。

父亲在村里是个识文断字的文化人,熟知本地的老风俗传统文化,温和儒雅,为人厚道,很受街坊邻里敬重。当年许多老辈人都由衷地称我爹是村子里的“活字典”。从我记事起,就经常看到有人来家里向我父亲讨教各种问题,我爹总是耐心地有求必应。每年到除夕那天,邻里乡亲总是你来我往地拿着红纸来我家里,让父亲给他们写春联,我爹就乐此不疲地一一应承。记得一九九零年农历六月底,病床上的父亲已神智不清、生命垂危,更不会说话了。村里教了一辈子书,和我父亲年龄相仿的马善荣老师来看望我爹,他拉着我父亲的手无不惋惜地说:“我还有好多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向您请教哩,您就……”他老泪纵横再也说不下去了。 父亲去世后,有人代表乡亲们的心愿给他题了“堪为人师”四个大字,挂在我家正门上的正中间。

父亲历来就喜欢看书,如《三国演义》等许多古往今来的书他都看过。小时候的晚上,在朦胧的月光下,常常喜欢听父亲给我们讲书本里的人物故事,从中受益良多。从小到大,总会不时听到父亲常说的几句耳熟能详的话,“喝凉水使官钱终究是害;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身正不怕影子歪。”爹的良苦用意,我们都了然于心。父亲能写会算,在村里当了多年账目清晰无误的会计,他的打算盘水平,曾在县上组织的会计人员考试比赛中拿过全县第一名。

我们家里是慈父严母,父母亲风雨相依,治家有道,教子有方。父亲谦恭和善的品德,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我们七兄妹的心灵,母亲勤劳吃苦的精神,无时不在激励我们前行的脚步。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妹七人从小起就是街坊邻里交口称赞的懂事孩子,而且是他们鞭策自家孩子时引以参照的榜样。我们兄妹七人在上学期间,个个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大概也是父母坚定且坚持供我们上学的原生动力之一,母亲虽不识字,但却有着和父亲同样的认识高度,死认准一个理,就是再苦、再累、再难,也要坚持让她的每个子女必须上学,做个知文达理、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

记忆里,母亲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不停地缝棉织布,织出来的布除去用于一家九口从头到脚的穿戴外,每逢集会,母亲都会一早起来,背着她织出来的粗布,踏着晨曦、翻过村子北面一道沉寂狭长的深沟陡坡,来回步行几十里路到化峪集会上去卖,擦天黑前才能疲惫地赶回家。辛辛苦苦卖下的钱用来补贴家用,供我们七兄妹上学交学杂费。

一九九六年春,在我母亲去世的第二天,邻居马昆山近80岁的老母亲来到我妈的灵柩前,哭着对我们说:“你们还小的时候,有一年冬天,我和你妈几个到化峪集会上卖棉子布,到中午,结伴的人都去锅子前喝两毛钱一碗的热丸子汤,就你妈一个人舍不得买,独自个坐到靠土墙的一角,拿着冰冷的油根馍在啃。那天天气特别冷,刮着西北风,油根馍味太难吃,你妈拿出馍咬了一口,满脸都是泪颗子。”她泣不成声地说着,我们兄妹几个听不下去了,抱头痛哭!

除了缝棉织布、缝衣做鞋,每天家里的洗衣、做饭、磨面、割草、喂猪、喂鸡、打扫庭院等,几乎全靠母亲一个人干。 多少个夜晚,当我们从睡梦中一觉醒来,母亲还在灰暗的煤油灯下穿针引线,等天刚蒙蒙亮,她又一个人在里里外外地忙活。那时,我总在天真地想,母亲为什么没有瞌睡?妈妈哪里来的使不完的劲?

在那个漫长而艰难的岁月,一家九口每日三餐都要有饭吃,九双脚每天走路都要有鞋穿,九个活生生的人一年四季都要有薄厚衣服换季穿。家里没钱买缝纫机,全靠母亲夜以继日用一双手,一针一线赶趁地做。曾听大姐说,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她小时候在下迪完小上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偷偷地趁老师不注意在下面为家里弟妹们纳鞋底。

母亲是个特别要强的人,不允许我们兄妹有一个人走出去在人前穿露出脚趾头的鞋,过高的要求,无疑更加大了她沉重的日常负担。没完没了的家务活,使得母亲走起路来总是像小跑,干活特别利索,手里特别地能出活,这在邻里有口皆碑。

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我们的母亲为了这个家,为了她的每一个子女,多少年如一日不知疲倦地操劳,偶尔能上炕睡上一个囫囵觉,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无比的享受和奢侈……

岁月无声,也许在平日里我们早已看惯了母亲的坚韧和强大,却疏忽了她背地里的辛酸和脆弱……当我们兄妹七人,一个个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而且在各自岗位上成为佼佼者,该是父母苦尽甘来、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却因长年累月的艰辛而积劳成疾,过早的撒手人寰,离我们远去……

今天是我的生日,本该是庆幸的事,可我却泪雨滂沱,一个人深深地陷入对父母亲的无限思念中不能自拔……

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源头,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让儿女幸福的人。 每个人平日里最应该孝顺和牵挂的人就是自己年迈的父母双亲。有人说过“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话听了着实让人感动泪目,但这不是随便的一句口号,而是一份需要努力去践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知未来,来日方长的侥幸可能会让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时的悲痛和愧疚哭断肝肠……

每个家庭就像植根于大地、成长在天地间的一颗大树,父母乃是我们共同的根,只有根深蒂固,才会枝遒叶茂。今天,我只想说,无论你是谁,不管你多忙,无论你再苦,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该是每个做儿女的人终生必修的课题!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高尚而无私的称谓。父母的恩情比天高似海深!与山河常在,与日月同辉!

写于稷山

2018.6.29 马保瓜



作者简介:马保瓜  稷山马家巷人。 大专学历,从教35年,主要担任小学毕业班数学课教学。曾获山西省骨干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百名优秀校长、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稷山县十大女杰、稷山县十佳校长等荣誉。曾任城区联区副联校长 、城区西街小学校长。曾在《山西科技报》、《山西教育》、《运城科教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教学论文。自幼喜欢看书,常常与书为伴,闲暇时光总喜欢独自徜徉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偶尔发表些小感慨,写些小东西,自我陶然。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后稷文苑】难忘的大年初一 //稷山 马保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