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 杨明有//见文见人见精神:欣赏《难以忘却的》一书有感

 后稷文苑 2020-07-22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见文见人见精神
欣赏《难以忘却的》一书有感
 

稷山  杨明有

欣闻张谦益的第三本文集《难以忘却的》出版发行,可喜可贺。

文字相伴,岁月生香。一篇篇文章,印证了谦益善于创作的时代辉煌;一滴滴汗水,辉映着谦益屡有佳作的无尚荣耀;一串串脚印,见证了谦益热爱生活的铿锵步伐。这本书的出版,既全面反映了谦益同志大气魄、大手笔创造了一个个文字神话、书写了一页页文字辉煌,又是 “讲操守、肯吃苦、能干事”稷峰精神的发扬光大。

张谦益是我的兄长。多年来,谦益从撰写机关单位文件材料到采写通讯报道,从精心写作散文诗歌到拍摄图片视频,实现了质的飞越,真的难能可贵。当年,我从事教育工作时,就久闻其大名。后来,因为十分喜好新闻报道并小有成果,我便调到县委通讯组,与谦益兄的联系就比较多了。在县委新闻中心和稷山报工作期间,经常拜读他的作品,获益匪浅。

我和谦益有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喜欢文字。曾记得一位文人说过,喜爱文字的人,都有一颗透明的诗心。这颗心柔情似水,能将万物尽收眼底,生出无限诗意,楚楚动人,让人心醉。的确如此。

一幅画,能描绘千景致,《难以忘却的》文字魔力,更是诗意了时光,醉美了岁月。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纳入了作者的视野。丰富的思想,感性的情怀,给予了作者飞翔的翅膀,赋予了文字生命的活力。

《难以忘却的》集诗词歌赋、散文杂谈、戏剧春秋于一体,熔篮球宿将、企业感悟、读书偶得、年的回忆于一炉,是作者辛勤耕耘、乐在其中的真实体现。这本书恰似欣赏一幅画,读着读着,心魂早已入了画,让人感慨万千、情思绵绵,读到共鸣之处,此起彼伏、浮想联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处城郊村的涧东村,民风淳朴,人文荟萃,是一块风水宝地和发展热土。从涧东村走出来的谦益同志,成为稷山县文坛的活跃人物。多读,多想,多思,多练,多写,成就了他。谦益在缸套厂当过工人,任务繁重,条件艰苦,但他仍没忘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忙里偷闲,工余时间采写通讯报道。到城建局、计生局后,更是笔耕不掇,文笔不断升华,佳作不断,屡获殊荣。

岁月漫漫,如影随形。也许,谦益正是从这点墨香出发,便安慰自己心灵,点醒了追梦之人。多年来,张谦益热爱生活,酷爱文字,善于发现,勤于耕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相携时光,相伴左右,让丰富的人生平添了许多厚重与懂得。

文如其人。语言丰富,内涵深厚,纵观《难以忘却的》一书,张谦益倚着文字,舒缓岁月蹉跎的印痕,把一笔月朗清风描进人生画卷,让文字释然所有,渐渐如水如镜,更见其深耕的历练和文字功底。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张谦益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精彩笔头写意人生。他深深懂得,人生有鲜花,有掌声,也有低谷和迷茫。通过欣赏《难以忘却的》一书,其实,人生行走在五味杂陈中,所有的奔波都是经历,所遇到的都是风景。张谦益把文字作为自己的一种爱好,一个追求,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坚守,在一片树叶、一朵鲜花、一粒沙、一朵云彩、一阵风、一朵浪花里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完整完美、丰盛丰富。      墨香岁月,诗意流年。几十年来,张谦益左手捧着岁月,右手握着文字,与文字共舞,与岁月同进,相携相依,惬意生活。几十年来,张谦益在文字的神韵里绽放着流年的精彩,怡然而自得,遐意而清欢。

见文见人见精神。几十年来,不论冰天雪地,还是严寒酷暑,张谦益走乡村,进山沟,县里县外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省里省外有他追寻春风的得意,跑了多少路,受了不少苦,成就了谦益,成就了《难以忘却的》的不易和辉煌,更是在一份谦虚进取的初心中、婉约风雅的文字里丰盈人生、获益真谛、惬意生活。

浑浑噩噩几十年,一事无成空度闲。唯有文字是挚爱,纸短笔秃难留篇。精神不倒往前行,文苑平台结字缘。半世历的多少事,只语片言作笑传。——作者自嘲
张谦益,稷山县某事业单位退休,微信名汾水居士,感悟,清凉

作家张谦益作品集(2020.6)




 杨明有,男,1960年7月生,汉族,稷山县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级记者职称,四级调研员。曾任稷山报总编、稷山县委新闻中心主任。  “运城市劳动模范”、“运城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作品曾获中宣部、中国记协全国优秀新闻奖和山西新闻奖。兼任运城市网络协会副秘书长。 
——发刊制作:薛前发
 微信手机同号1329397178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